喜神壩
喜神壩
喜神壩位於中國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境內川陝交界處的米倉山腹地,是原喜神壩鄉政府所在地,也是陝川公路(省道211)通往四川的最後一個集鎮。陝川公路貫穿集鎮,集鎮周邊景色秀美。
是中國南鄭縣 紅廟鎮 轄的一個鄉所在地。陝川公路(省道211)穿過集市,給原本不大的集市平添了一份熱鬧,增加一份人緣。集市有一條與公路基本平行的街道和三條與公路相連的橫街,商店、飯店、車站、茶館、信用社、學校盤居其間。依偎在街道旁的是一條經年不知疲倦流淌不息的小河。河水清清,給這個小小的山間集市注入了靈氣,也給來此小憩的南來北往客人留下了念想。
喜神壩山不顯高,也沒有什麼名人古剎,但堪稱一絕的是街旁的小河。河床上躺卧著若干塊石頭,無論是遠眺還是近視,它們都酷似一尊尊坦胸的佛像。日晒或雨淋,依然是一種樂陶陶的神情。河水湛綠,綠得就象清明前採的茶尖兒。河水繞著佛像肚臍眼以下流淌,象是在洗滌這些樂神們的凡塵俗事。河上有兩座石拱橋,若站在河中端詳,別有一番洞天。
春夏秋冬,西安等地美院的實習生定然來小河邊寫生。他們把這裡的山呀、石呀、水呀描摹出來,依依不捨地走了,又心馳神往地來了。試想,這些年青娃娃們是想與石頭佛像談經論道呢,或是與綠水比試永不停歇的毅力呢,恐怕也只有他們的感悟最深。
喜神壩集市的街道不很寬敞。街道兩邊的民居有新有舊。新的已是磚混結構2—3層的小樓,舊的便是那種硬列子土木結構的房屋。土木結構的房子,多半是青瓦屋面,園木支撐的屋架,精雕細刻的格式窗和木製板門。這種木質,既不變形,也很少蟲蛀。
追溯這些古式建築不難發現木製板門正上方的門匾,這些門匾雖說經舊年的風蝕傷痕纍纍,但斑斑遺跡尚可辨認出那藏匿的心跡。
“青蚨雲集”、“管鮑遺風”、“知足常樂”……
向街上的老人請教“青蚨雲集”,老人說“青蚨”,是一種很小的錢幣,意思是把很小很少的錢象雲朵一塊塊地彙集起來。它正和拍了積少成多的古訓。
誠想,門匾掛在門的上方,無外乎意義有三:教化家人,教化路人,向路人昭示主人的心跡,警示自己也警示鄉鄰。
每個地方都離不開食文化。說到吃,一家很不起眼的豆製品小作坊,又是這個集鎮的一大特色。石棉瓦搭就的敞蓬操作間構建在河邊。能親眼看過點化豆腐的過程應該說是一種眼福。將豆漿倒入毛邊鐵鍋燒至豆漿湯泛出汽泡時,便徐徐地加入自製的漿水菜酸水,溫火慢慢熬制,浮動的豆花凝結成塊,然後將豆腐花塊撈入布單,打包放在案板上,在豆腐布包上壓上石條,鮮嫩的豆腐就算製成。
這種豆腐與我們平時在商販那購買的豆腐從表面上看無什麼差異。但細細品嘗,這裡的豆腐味純,鮮嫩,含的水分少。而商販的豆腐多半是石膏點制,且很少用石條鎮壓將多餘的水分擠出的。
嘗一碗喜神壩的菜豆腐是種口福,而能見識到作坊主人求真求細求實的商人作風,貨真價實的做人準則,卻是一種心靈醇美的享受,厚重的民風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