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頸鴨
雁形目鴨科動物
赤頸鴨(學名:Anas penelope)屬中型鴨類,個體較家鴨小,和羅紋鴨大小差不多,體長41-52厘米,體重0.6千克左右。雄鳥頭和頸棕紅色,額至頭頂有一乳黃色縱帶。背和兩脅灰白色,滿雜以暗褐色波狀細紋,翼鏡翠綠色,翅上覆羽純白色。在水中時可見體側形成的顯著白斑,飛翔時和後面的綠色翼鏡形成鮮明對照,容易和其他鴨類相區別。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翼鏡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餘下體白色。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中。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越冬在歐洲南部、非洲東北部和西北部、埃及北部、中南半島。偶見於格陵蘭、北美、安的列斯群島和加里曼丹。
赤頸鴨
雌鳥頭頂和後頸黑褐色,滿雜以淺棕色細紋,頭和頸兩側棕色,綴有細小褐色斑點。上體暗褐色,背具淡褐色羽緣。肩羽緣棕色,腰羽緣灰白色,尾外側羽緣白色。翅上覆羽大多淡褐色,飛羽黑褐色,具白色邊緣,尤以三級飛羽白邊最著。次級飛羽上的翼鏡灰褐色,前後及內側均具白邊。頦、喉污白色,密布褐色斑點。胸及兩脅棕色,具不甚明顯的暗色斑,腹白色,尾下覆羽和翼下覆羽以及腋羽白色而具褐色斑。
虹膜棕褐色,嘴峰藍灰色,先端黑色,跗蹠鉛藍色,蹼和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550-900g,♀506-655g;體長♂466-512mm,♀412-443mm;嘴峰♂32-37mm,♀31-35mm;翅♂236-265mm,♀233-262mm;尾♂92-134mm;♀87-119mm;跗蹠♂35-38mm,♀34-37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中,尤其喜歡在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水域中活動。
每年3月末至4月初從南方遷到華北和東北南部,4月中下旬到達東北北部,其中部分留下繁殖,部分繼續北遷。秋季於9月末10月初已大量從北部繁殖地遷到東北南部和華北一帶,並陸續往南遷徙,一直持續到11月初還見有部分個體滯留於東北和華北。遷徙時結成群,常排成一條線飛行甚快。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也和其他鴨類混群。善游泳和潛水。高興時常將尾翹起,頭彎到胸部。飛行快而有力。有危險時能直接從水中或地上衝起,併發出叫聲,響亮清脆。赤頸鴨雄鴨發出悅耳哨笛聲whee-oo,雌鳥為短急的鴨叫。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常成群在水邊淺水處水草叢中或沼澤地上覓食眼子菜、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莖、葉和果實。也常到岸上或農田覓食青草、雜草種子和農作物,也吃少量動物性食物。
赤頸鴨分布圖
在中國繁殖於黑龍江省和吉林省。越冬在中國西藏南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長江中下游、西南各省以及台灣和海南島。遷徙時經過新疆、內蒙古、東北南部和華北一帶。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南、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汶萊達魯薩蘭國、保加利亞、柬埔寨、查德、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關島、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朝鮮、肯亞、大韓民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來西亞、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尼日、奈及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勒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蘇丹南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 、斯里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夏威夷) 、烏茲別克、越南、西撒哈拉、葉門。
旅鳥:安提瓜和巴布達、巴貝多、百慕大、蒲隆地、喀麥隆、加拿大、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多米尼克、多明尼加、迦納、格陵蘭島、瓜德羅普島、海地、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島、巴布亞紐幾內亞、波多黎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索馬利亞、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烏干達、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赤頸鴨(卵)
單一物種,無亞種。
赤頸鴨在中國種群數量較為豐富,是中國冬季較為常見的野鴨之一。據1992年的最新調查資料,中國越冬種群數量為48348隻。赤頸鴨在整個世界上的種群數量亦較豐富。據1975年在歐洲和地中海與黑海地區的統計,種群數量達數百萬隻。據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西亞39446隻,南亞143152隻,東亞69652隻,西南亞307隻。總計整個亞洲為251557隻,不及歐洲豐富,較之1990年統計的320676隻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狩獵。應加強種群管理。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赤頸鴨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