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
選自毛澤東的《毛澤東詩詞集》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⑴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⑵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
⑶難:艱難險阻。
⑷等閑:不怕困難,不可阻止。
⑸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⑺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
⑻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雲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
⑽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雲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
⑾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暖:被一些學者指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也有學者說意思為直譯后的溫暖。)
⑿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
⒀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⒁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
⒂岷(mín)山:中國西部大山。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⒃三軍:作者自註:“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⒄盡開顏:紅軍的長徵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后,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長征故事梗概
20世紀30年代,烏雲籠罩著中華大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蔣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相繼對中央蘇區發動了四次軍事圍剿,均遭到了慘重失敗。蔣介石為徹底消滅中國工農紅軍,遂又親自部署了第五次圍剿,待到1934年4月,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成了蔣介石的進攻重鎮。時任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的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不顧朱德、毛澤東等同志的反對,調紅一、三軍團會同原駐守廣昌的紅九軍團共九個師的兵力,在廣昌以陣地戰與蔣介石的數十萬大軍拼消耗,致使廣昌保衛戰死傷紅軍過萬人。
1935年4月28日,廣昌陷落於蔣介石之手,中央蘇區的北大門被打破。然而,李德、博古並未吸取教訓,仍然按此辦法布置了建寧保衛戰,結果使中央蘇區的東大門也告失守。面對中央蘇區逐漸縮小的危局,共產國際同意中央紅軍突圍轉移,並組成李德、博古、周恩來“三人團”,負責實施突圍、轉移的具體計劃。
毛澤東為使紅軍主力能夠安全轉移,受周恩來委託,自薦在於都地區進行考察,為黨中央及主力紅軍選擇轉移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毛澤東堅決反對不讓女同志隨軍轉移的決定,並為瞿秋白等人隨軍轉移請命。但毛澤東的努力沒有成功,瞿秋白等懷著複雜的心情與轉移的紅軍依依惜別。陳毅因身負重傷被留下任中央留守處主任。
1934年10月,大隊紅軍從於都出發,渡過於都河,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通過了敵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鎖線。與此同時,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勝利會師,完成了突圍西征的任務。博古和李德過高地估計了紅軍的軍事力量,依然按紅六軍團渡湘江的路線前進。結果演出了血戰湘江的悲劇!鮮血染紅了江水。
中央紅軍在搶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后僅剩三萬多人。紅軍指戰員在慘痛的失敗面前思索著,希望毛澤東出來指揮紅軍。在蔣介石企圖在湘西實現他的“口袋戰”時,中央紅軍突然揮師西去,相繼攻佔通道、黎平,並召開了重要會議。
根據黎平會議決議,中央紅軍搶渡烏江,攻佔遵義。在遵義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清算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軍事路線,並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因土城戰役失利,當機立斷,提出迅速結束土城戰役,出敵不意地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去。當國民黨追兵趕到赤水河邊,只有望著洶湧的赤水河興嘆!
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交界處的雞鳴三省稍事休息;於2月9日到達扎西地區集中,進行精簡整編。接著揮師東進,二渡赤水河,攻戰婁山關,再克遵義,擊潰黔軍王家烈八個團,重創吳奇偉兩個師,俘敵三千餘人,取得長征以來第一個重大勝利,毛澤東吟出"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絕句。接著,毛澤東指揮紅軍實行大迂迴、運動戰,使紅軍勝利完成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的戰略行動,終於突破了強大敵軍的重圍,為中央紅軍北上爭取了主動。為使紅軍順利通過彝區,中革軍委組成先遣隊,劉伯承任司令。毛澤東叮囑劉伯承"先遣隊不是打仗,而是宣傳黨的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與彝民達到友好。"為了完全徹底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儘快通過彝族區,劉伯承與彝族頭領小葉丹結盟,使中央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十紅四團飛奪瀘定橋,為紅軍過大渡河開闢了前進的通路。中央政治局在5月31日召開會議,商定兵分三路奪取天全、蘆山,實現同紅四方面軍會師。6月12日我英勇的紅軍翻越積雪千年的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合。6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朱總司令等中央首長率中央紅軍勝利翻越夾金山,震天動地的歡呼聲響遍了達維鎮。兩大主力會師后,黨中央決定北進。
七律·長征為了北上抗日,毛澤東跟隨部隊向荒無人煙的大草地行進。英勇的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忍飢挨餓,終於勝利地走出草地。但也有不少的紅軍指戰員永遠地留在了草地上。接著,我紅一、四方面軍共同發起包座戰役,並取得了勝利。張國燾堅持南下,率右路軍再次穿過草地。黨中央於9月12日開完俄界會議后,毛澤東就隨一軍團前進。為打通北去陝、甘的大門探路。9月16日臘子口戰役打響。9月17日晨,終於佔領了天險臘子口。進住哈達鋪的紅軍受到了熱烈歡迎。
10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騎著馬走進吳起鎮,這一天被正式定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的日子。就在中央紅軍與西北紅軍實現會師的同時,我英勇無敵的紅四方面軍二過草地以後,被迫在川康邊發起一個又一個戰役,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八萬銳減到四萬。廣大的指戰員逐漸認清了張國燾南下路線的錯誤,要求北上同中央會合!接著,在甘 孜實現了紅二、紅四兩大紅軍的會師。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終於在會寧、將台堡和興隆鎮相繼勝利會師!從此,這支偉大的軍隊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肩負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歷史使命,建立了新中國。同時,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集體。
巧渡金沙江
幹部團佔領渡口后,紅一方面軍的後續部隊便浩浩蕩蕩地向皎平渡開進。幹部團奪取的兩隻木船是遠遠不夠幾萬紅軍由此渡江的。在廣大群眾的協助下,先後共找到七隻船,動員了彝、漢、傣族36名船工。船工們分成兩班輪流,人歇船不歇,不辭勞苦,從5月1日起,日夜堅持為紅軍擺渡。江中七隻渡船,像七條大魚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兩岸山坡上滿是部隊、馬匹和行李擔子。到處是歌聲和歡笑聲:“我們一過江,就把蔣介石几十萬大軍甩到後邊了!” “蔣介石跟在後面得到了什麼呢!撿到了幾雙爛草鞋!” 5月3日拂曉前,毛澤東和幹部團第四營營長韋國清一道乘船渡過了金沙江。金沙江水滾滾東流,兩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夾在中間。湍急的江面濺起層層浪花,拍打著毛澤東的衣襟。毛澤東風趣地說“諸葛亮5月渡滬深入不毛,我們也是5月來渡滬啊!”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開鑿成的山洞,這裡就是渡江指揮部。毛澤東住在西邊水流方向的第一個洞里,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分別住在東邊的幾個山洞內。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一到北岸,不顧長途行軍的勞苦,在那陰暗、潮濕的山洞內緊張地工作,指揮紅軍渡江。毛澤東的洞里裝了六七部電話,電話鈴聲不斷,“桌子”上擺滿了文件、電報。毛澤東接了一個電話又接一個電話,接完電話又看電文,忙個不停。就是在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領導度過了幾個緊張繁忙的晝夜。 5月5日,紅三軍團第十一團軍團長張愛萍帶了一個營和偵察排,以及電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揮部軍委周恩來副主席處接受任務。指揮部里還有三軍團團長彭德懷和政委楊尚昆。周恩來關切地問了部隊情況后,便向張愛萍交待任務:沿著江北岸西進,迅速到達元謀以北,江驛以南的龍街渡口,狙擊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擊的敵人,掩護我軍渡江后在會理稍事休整隨即跟進。同時,沿路注意聯絡南岸一軍團的部隊,並轉達軍委令他們改變從龍街渡江的計劃,火速趕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因為軍委自一軍團由元謀、龍街之線折回后,已和他們失掉了無線電聯絡。黃昏前,他們沿著金沙江北岸的羊腸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艱險的山路行進,一面兩眼不住地望著對岸。因金沙江是雲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夜幕徐徐地籠罩了金沙江。密雲遮住了星光。一堵懸崖絕壁,迎面切斷了去路,怎麼辦呢?繞路走吧,怕無法聯絡對岸的部隊,只好搭起人梯,將刺刀插岩石縫裡,踩著往上爬。先上山頂的,用綁帶做成吊繩,把機槍、彈藥箱、電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騾馬只好忍痛割愛了。走到半夜,“嘩嘩”地下起雨來。山地更加難走了。跌了跤的同志咒罵起來:“這鬼天氣,真是個反動派!”也有的故意開心:“真涼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下半夜雨過天晴。剛到達魯車渡,忽然望見對岸出現了一長串火把,猶如一條火龍,搖頭擺尾,順江而來。張愛萍同志斷定是一軍團的,他們立時擁到江邊歡呼起來。但江寬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麼能看得見聽得見呢?於是便集合幾個司號員一同吹起聯絡號。對岸火把霎時熄滅了。司號員再次吹起紅三軍團的號牌子,對岸才回答是一軍團一師的部隊。他們遂用集體喊話的辦法,把軍委令一軍團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傳過去。對岸又點起了火把,火速向東而去。張愛萍他們也燃起火把,兩條火龍夾江而進,來了個空前壯觀的火炬大遊行。他們通過驛城,翻越過十餘里的高山,經貓兒關越過灼熱蒸人的火焰山,趕到了龍街渡口對岸的河邊村,構築工事,阻擊對岸敵人過江。四天後,大軍已全部勝利地渡過金沙江,並在會理地區休整后,繼續北進。紅軍巧妙地渡過金沙江,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同志指揮的結果,是遵義會議以來,繼四渡赤水之後的又一勝利,宣告了蔣介石圍追堵截的徹底破產。由於這個勝利,使紅一方面軍跳出了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敵人,贏得了戰略轉移中的主動權,因而在整個長征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追敵姍姍來遲。5月9日,敵人趕到了樹桔渡江邊,5月10日,他們來到了皎平渡口,紅軍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們只好望江興嘆了。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準備渡過大渡河。24日晚,先頭部隊趕到安順場,佔領了該地。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挑選17名勇士組成突擊隊。7時強渡開始,快接近對岸時,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控制了渡口。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一師第一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二十四軍第五旅第七團1個營築堡防守。當晚,紅一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二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一營冒雨分3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鐘戰鬥,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安順場一帶大渡河寬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聳立。在紅軍到達之前,川軍第五旅第七團1個營搶佔了這一地區,正在構築工事,憑險防守。情況對紅軍十分不利。
25日晨,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一團第一營營長孫繼先從第二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戰前,先遣隊首長親自向領導領導交代任務,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並強調這次渡河,關係全軍成敗,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為全軍打開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衝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十七勇士戰勝了驚濤駭浪,衝過了敵人的重重火網,終於登上了對岸。敵人見紅軍衝上岸灘,便往下甩手榴彈。智能雙全的勇士們,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階死角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烈衝殺。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們擊退了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鐵 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 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鬥。號手們吹起衝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衝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突擊隊衝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衝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亦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緻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里,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長征詩意圖
從首聯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與其他詩詞相比,以地名入詩的作法在該篇更為集中,所顯示的空間距離也更大。尤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舉的四句詞,要強調的是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不可阻擋,紅軍在畫面中具有強烈的動感;而在該詞中詩人則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個中心思想展開,強調紅軍對困難的蔑視,是紅軍指戰員內心世界的呈現,所以描寫紅軍是隱態的,借山水來反襯紅軍的壯舉。“騰”、“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一般說來,以地名入詩很難,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現敗筆。但毛澤東卻運用得很成功,這不僅是他具備挫萬物於筆端的詩才,更具備吐磅礴於寸心的詩情。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卻將其戲稱為“泥丸”這也是寫紅軍萬里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氣擬物的手法。前兩句是全詩的總綱,由三、四句開始是分述,也是對前兩句的具體描寫。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五嶺山脈彎彎曲曲,高高矮矮,綿延千里,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亘,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騰躍著的細小的波浪。高大的烏蒙山脈也不過是往後滾動的小泥球。這是多麼新穎的比喻!把起伏綿延的五嶺山脈這樣的龐然大物也為翻騰著的細小的波浪,把那樣高大的烏蒙山脈比作在腳下滾動的小泥球。想象奇特,誇張已極。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係,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從藝術手法上說,這是誇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江
頸聯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於其中,顯無窮之趣於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紅軍又翻岷山,進陝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慶振軒和閻軍在《毛澤東詩詞全集輯注》中談到《七律·長征》時說:“李白《戰城南》: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是因為長征萬里,歷盡艱險,過了岷山,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毛澤東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zè],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毛澤東詩詞集
詩詞名稱 | 時間 | 詩詞名稱 | 時間 |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 1949年 | 西江月,·井岡山 | 1928年8月 |
沁園春·長沙 | 1957年1月1日 | 清平樂,·蔣桂戰爭 | 1929年 |
菩薩蠻·黃鶴樓 | 1927年春 | 採桑子·重陽 | 1929年重陽節 |
如夢令,·元旦 | 1929年底 |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 1930年2月 |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 1930年6月 | 七律·長征 | 1936年9月 |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 1931年 |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 1931年6月 |
菩薩蠻·大柏地 | 1933年夏 | 清平樂·會昌 | 1934年 |
憶,秦娥,·,婁山關 | 1935年2月 | 念奴嬌,·崑崙 | 1935年10月 |
清平樂·六盤山 | 1935年10月7日 | 沁園春·雪 | 1936年2月 |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 1949年4月29日 |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 1950年10月3日 |
浪淘沙,·北戴河 | 1954年 | 水調歌頭,·游泳 | 1956年 |
蝶戀花·答,李淑一 | 1957年5月11日 | 七律二首·送,瘟神 | 1958年 |
七律·到韶山 | 1959年 | 七律·登廬山 | 1959年 |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 1961年 | 七律·答友人 | 1961年 |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 1961年 |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 1961年11月17日 |
卜運算元·詠梅 | 1961年12月 | 七律·,冬雲 | 1962年12月26日 |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 1963年1月9日 | 虞美人,·枕上 | 1921年 |
七律·,洪都 | 1965年12月24日 | 西江月·秋收起義 | 1927年 |
五嶺
"所謂五嶺,史書記載互有出入,綜合《廣州記》、《南康記》、《輿:地誌》、《水經注》諸家所說,五嶺的具體位置是:大庾嶺,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庾縣南境,與廣東省南雄縣接壤,為粵贛交通要道,秦時的橫浦關即在此嶺之上。
都龐嶺:在今湖南省蘭山縣南和廣東省連縣之北,而不是今日位於廣西灌陽和湖南江永之間的都龐嶺。秦時的湟溪關即在此嶺之上,亦為 由湖入粵之道。
騎田嶺:在今湖南郴縣和宣章縣之間,為湘粵通道,秦時的陽山關即在此嶺之上。
萌渚嶺:在今湖南省江華縣和廣西賀縣、鐘山二縣之北,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嶺:在今廣西興安縣之北,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這裡還有興安縣嚴關和秦城遺址。
可見,五嶺的位置都在南嶺山脈一線之上,南嶺山脈起自雲南雲嶺,東入貴州為苗嶺,再東經兩廣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邊界而東達於海,其間大小山嶺不計其數,史書單舉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嶺,這與秦軍的進軍路線有關。"(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烏蒙山
烏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位於滇東高原北部和貴州高原西北部,東北——西南走向,系由斷層抬升形成的年輕山地,大部分由上古生界的石灰岩組成。長250千米。海拔約2080米。
最高峰4200米,高出附近高原面700米~1000米。山間多盆地和深切谷地。喀斯特地貌發育,殘丘峰林、溶蝕窪地、石灰岩溶蝕盆地、灰岩槽狀谷地及溶洞、地下河等廣布。有牛欄江、小江、普渡河、南盤江和北盤江等河流。烏蒙山對沿四川盆地南緣或貴州高原斜坡向西、南推進的冬季寒風越了阻擋作用,對雲南氣候有一定影響。烏蒙山總面積達近4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盤江峽谷和碧雲洞溶洞群兩個園區及韭菜坪、金盆天生橋、阿勒河、盤縣三疊紀古生物化石群落、盤縣大洞古人類遺址等5個特色景區。公園以喀斯特遺跡和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以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為載體,融合了悠久的夜郎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少數民族風情和中國傳統山水文化,具有很大的科學價值和自然人文價值。
2005年9月,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設立。總面積為388平方公里的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東經104°18′—105°43′,北緯25°19′—26°55′之間。
金沙江
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達縣和四川的石渠縣交界處(江達縣鄧柯鄉的蓋哈河口)進入昌都地區邊界,經江達、貢覺和芒康等縣東部邊緣,至巴塘縣中心線附近的麥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匯口處入雲南,然後在雲南麗江折向東流,為長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區段河長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積2 . 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95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01.9億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徵可以德格縣白曲河口和馬塘縣瑪曲河口附近分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為峽寬相間河谷段,中段為深切峽谷段,下段為峽谷間窄谷段。
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資源一億多瓩,占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流域內礦物資源豐富,但流急坎陡,江勢驚險,航運困難。由於河床陡峻,流水侵蝕力強,金沙江是長江幹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來源。
大渡河
大渡河(藏語: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長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發源於青海、四川邊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縣與小金川匯合后稱大渡河,至樂山縣入岷江,長909公里,流域面積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峽谷最為著名,被譽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園”。
岷山
中國西部大山。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是長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與黃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山地長有川西雲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3.8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嶺為大熊貓集中分佈區,以摩天嶺分佈密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