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湛
陳源湛
陳源湛以為自己對朝廷有功,應當“敘功當上賞”。明萬曆二十九年,上司又把他調到廣西的梧州,仍當通判。他在栟櫚山對面,把天然的一線天加以修整開鑿,以供人遊覽。
目錄
陳源湛(約1550~1610年),字禮泉,明代福建永安市安砂人。
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考中舉人,萬曆十四年出任廣東和平縣知縣。他任職后,清理積案,平反冤獄,興辦學校,做了不少“善政”。和平縣嶺崗山區有江月照、葉英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非常活躍,陳源湛誘騙起義軍上當,“設計殲之”,殘殺了很多人,把堅持多年的農民起義隊伍鎮壓下去。陳源湛以為自己對朝廷有功,應當“敘功當上賞”。不料上司有人“攘而蔽之”,大功被他人獨貪,他只落了一個高州府通判的份,因而就不安心。明萬曆二十九年,上司又把他調到廣西的梧州,仍當通判。他看透了官場的腐敗,就以養病為名,辭官回到永安。在參觀栟櫚書院時,了解到宋朝李綱和鄧肅愛國憂民的事迹,他也要“仿李忠定(綱)鄧栟櫚(肅)故跡”,為人民做點好事。他在栟櫚山對面,把天然的一線天加以修整開鑿,以供人遊覽。他深受陶淵明的思想感染,尤其讚賞《桃花源記》中的境界,因而把他獻資開發的一線天,取名為桃源洞。在桃源洞口的題詩中有句云:“武陵人遠桃空在,臨眺躊躇意未休。”陳源湛著有《四禮四緘》一書,現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