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組建於2000年。學院所轄教學、研究單位有中文系、中語系、歷史系、哈薩克語言文學教研室、中亞文化研究所、阿爾泰學研究所和語言文化國際交流中心。現已成為新疆大學人文社科專業覆蓋面寬、辦學層次較高、規模較大的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學院。
學院現有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43人,普通本科生1300人,成人學生200餘人。有中央民大、新疆電視台、巴州民宗委等多個實習基地。學院現有5個語言實驗室、5個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中心、1個辦公自動化實驗室等多種現代化教學場所和設施,實驗室總面積為521㎡,生均面積為0.38㎡。儀器設備共有377台(件)。學院資料室圖書、文獻總量6萬餘冊,1萬9千餘種。人文學院下屬的新疆少數民族民俗博物館,佔地面積208平方米,館內收藏民俗實物及歷史文物等七大類5000餘件收藏品,1000餘張圖片以及音像資料,是目前西北唯一一所集教學、科研、旅遊服務為一體的民俗博物館。同時,還與社會力量共同建設了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館,成為烏魯木齊旅遊的一大看點。
為了加強我院“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學科為依託,人文學院成立了11個科研研究所。將以“人才庫”、“思想庫”的特質間接作用於西北邊疆社會經濟發展。許多研究成果將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為自治區人民政府決策、制定有關政策、法規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人文學院將以改革的精神辦好科研研究所,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疆大學“211工程”建設中,出優秀成果,出優秀人才,為新疆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黨委書記:歐陽可惺(教授)
院長:阿爾斯蘭·阿不都拉(教授)
副院長:阿布都許庫爾·莫拉克(副教授)
副院長:馮冠軍(副教授)
副院長:劉正江(副教授)
黨委副書記:吐爾遜·托合提(副教授)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35人,其中正高職稱25人,副教授58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佔6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24%人。有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6人,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自治區優秀專家1人。有20餘位教師曾分別赴美國、瑞典、瑞士、德國、英國、日本、哈薩克、烏茲別克、俄國、荷蘭等國訪學或講學;3人進入西部人才培養計劃接受專門培養;14人接受出國外語培訓;18人去內地高校進修。在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基礎上,形成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國家級創新團隊和“新疆非物質文化保護研究”創新團隊。
學院現有文學、歷史兩大學科門類,十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分別是漢語言文學(下設現代文秘方向、文學方向、影視文學方向、編輯出版發行方向)、維語言文學(下設現代文秘方向、文學方向、影視文學方向)、哈薩克語言文學、漢語言、維語言、哈語言、歷史學、民族學等。有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民族學、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9個碩士點。學院在原有二級學科碩士點的基礎上,於2010年申請成功了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2個一級學科的碩士點。目前,人文學院有1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學科;擁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優勢專業、2個校級特色專業。
學院堅持遵循“自強、厚德、熱忱、關愛”的人文精神,該院教風嚴,學風正,各專業學生知識面廣、專業基礎紮實、寫作水平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強、會用雙語交際,學生英語及計算機過級率名列學校前茅。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數量多,考取名校多。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亦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展示才華、培養能力的機會,為學院構築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學院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術研究,廣大學生通過組織學術專題研討會,辯論賽,論文答辯等一系列學術活動,深入探討學術問題,使學術研究在廣大學生中蔚然成風,從而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學術素養,培養了他們科學,嚴謹,求實,認真的治學方法和態度,為廣大學生以後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考研率為17.7%,已成為新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一體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重點學院。
學院從2001年到2011年來共承擔180多個項目,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40餘項,校級項目64項,世川課題36項,外資項目及企業委託項目18項。出版著作145部,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被CSSCI收錄的300餘篇,國外發表論文48篇;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103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部級3項,還獲得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0餘項,校級獎78項。2010年人文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獲得了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