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抗倭援朝戰爭

壬辰抗倭援朝戰爭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又稱為萬曆朝鮮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征韓,南、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征

基本介紹


公元1592年,朝鮮使臣來到北京,求見明朝皇帝,告知日本權臣豐臣秀吉對朝鮮發動侵略戰爭,都城漢城已經失守,朝鮮國王逃到鴨綠江畔的義州,請求明朝出兵支援。明神宗朱翊鈞接受了朝鮮政府的請求,任命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率軍渡過鴨綠江援朝。大規模的援朝戰爭開始了。
第二年,中朝軍隊互相配合,進攻平壤。李如松親率敢死隊衝鋒陷陣,與日軍展開激戰。在中朝將士的攻擊下,日軍支持不住,紛紛潰逃,中朝軍隊一舉攻克平壤,殲敵一萬多人,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局。日軍被迫退據釜山,朝鮮國土絕大部分被光復。
豐臣秀吉假裝與中朝議和,誘使明朝撤軍。公元1597年,他再次派兵人侵朝鮮。明神宗派兵部尚書邢玠率兵援朝。在中朝軍隊的打擊下,日軍損失慘重。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軍人心渙散,倉皇撤退。中朝軍隊乘機反攻,在朝鮮南部海面攔擊日軍。在海上決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親自駕船擂鼓,勇敢地殺人敵陣。年已72歲的明朝老將鄧子龍一直衝鋒在前,殺死許多日軍。中朝主將身先士卒,激勵將士奮勇拼殺,終於大獲全勝。在這次戰役中,擊沉日船900艘,全殲日軍。鄧子龍和李舜臣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在萬曆援朝戰爭中,中朝軍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了永遠記住中國將士的功績,朝鮮人民為邢玠、鄧子龍建立了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