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囊鬆弛

關節囊鬆弛

關節囊鬆弛是指關節相對的兩個骨端的關節囊(結締組織膜囊)鬆弛,關節腔增大,關節活動範圍增加。常見於髖關節,髖關節囊鬆弛系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累及所致,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Marfan 綜合征、先天性皮膚彈力過度綜合征也可導致關節鬆弛。關節囊鬆弛是指關節相對的兩個骨端的關節囊(結締組織膜囊)鬆弛,關節腔增大,關節活動範圍增加。常見於髖關節,髖關節囊鬆弛系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累及所致,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Marfan 綜合征、先天性皮膚彈力過度綜合征也可導致關節鬆弛。

病因


● 常因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所致,或其他疾病導致,如成骨不全、關節脫位、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

檢查


● 一、體格檢查
● 1.視診關節活動受限,常見患兒肢體呈屈曲狀不能伸直,活動較健側差,無力,牽拉下肢時則可伸直,但鬆手后又呈屈曲狀。有無患肢肢體短縮,牽動是否有彈響聲或彈跳感。
● 2.觸診少數患兒在牽拉下肢時哭鬧。關節鬆弛,活動大。
● 二、影像學檢查
● 1.X線片為骨科常規檢查,可觀察關節的變化,有助於確診疾病。對髖關節脫位等診斷很重要。
● 2.CT斷面成像,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力,在顯示關節腔內軟組織腫塊、關節積液及骨質侵襲方面明顯優於X線平片,對顯示骨缺損周圍的硬化緣也較X線平片敏感。
● 三、其他檢查
● 1.顯微鏡檢查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在顯微鏡下絨毛表面為數層滑膜細胞,其中心為少許纖維組織、擴張的毛細血管和少量炎性細胞。
● 2.Ortolani試驗和Barlow試驗適用於自出生至3個月之間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彈進彈出試驗,若聽到彈響或跳動聲,或是感到股骨頭自髖臼后緣滑出,放鬆拇指后,股骨頭又滑入髖臼內,說明髖是不穩定的。
● 3.Allis征使新生兒平卧,屈膝85°~90°,兩腿併攏,雙足跟對齊,如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見兩膝高低不等。這是患側股骨上移所致。
● 4.套疊試驗使患兒平卧,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檢查者一手握住其股骨遠端和膝關節,另一手壓住其腹股溝,在提推患肢膝部時,如感到大轉子隨之上下活動,則為套疊試驗陽性。
● 5.髖膝屈曲外展試驗使受檢嬰兒平卧,髖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其膝部,拇指在膝部內側,其餘的四指在膝部外側,正常的嬰兒一般可外展80°左右,若僅外展50°~60°,則為陽性,只能外展40°~50°為強陽性。6.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有一定意義。

鑒別診斷


● 關節囊鬆弛時,關節可有異常表現,常見於以下幾種疾病,可加以鑒別:
●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多見於新生兒,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幼兒期常見跛行步態,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后突,腰前凸增大。
● 2.成骨不全
● 輕者可無癥狀,常表現為自發性骨折,或反覆多發骨折。骨折大多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輕,癒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多見畸形癒合,肢體常彎曲或成角。一般過了青春期,骨折次數逐漸減少。
● 3.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 好發於膝關節和踝關節,關節腫脹疼痛,多發於20-40歲的男性。顯微鏡檢查有助於確診。
● 4 Marfan綜合征
● 關節鬆弛型表現為關節活動過度,活動範圍明顯增加。

治療原則


● 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