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園林

文人園林

文人園林,起源於先秦、兩漢帝王狩獵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晉、南北朝,儒、道、佛、玄諸家爭鳴,彼此闡發。

簡介


文人園林
文人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起源於先秦、兩漢帝王狩獵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晉、南北朝,儒、道、佛、玄諸家爭鳴,彼此闡發。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也給予園林很大的影響,造園活動逐漸普及於民間而且升華到藝術創作的境界。這個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上的一個承前啟後的轉折期。
東漢末年,由於社會動蕩不安,普遍流行著消極悲觀的情緒。人們深感“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因此滋長了及時行樂的思想,即使曹操這樣偉大的政治家也不免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晉時,士族集團間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鬥爭的手段不是豐厚的賞賜就是殘酷的誅殺。於是消極情緒與及時行樂的思想更是有所發展並導致了行動上的兩個極端傾向:貪婪奢侈,玩世不恭。
士大夫知識分子中,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名士”,如“竹林七賢”,他們以縱情放蕩、玩世不恭的態度來反抗禮教的束縛,尋求個性的解放。其行動則表現為飲酒、服食、狂狷、崇尚隱逸和寄情山水,也就是所謂的“魏晉風流”。處在這樣的時代思潮下,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遊山玩水的浪漫風氣。
早期的山水詩文也大量湧現於文壇。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既然成為社會的風尚,為避免跋涉之苦、保證物質生活享受而又能長期佔有大自然的山水風景,最理想的辦法莫如營造“第二自然”——園林。於是,山水園林、山水風景區蓬勃發展。
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們所經營的園林,因直接受到時代思潮的哺育啟示而茁壯成長,比較普遍,是當時造園活動的主流。當時文人的園林其規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園的手法從單純寫實到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過渡,園林與山水畫、山水詩文互相啟導,互相發展,是包含著老莊哲理、佛道精義、六朝風流、詩文趣味影響浸潤的結果,獲得了社會上的讚賞,開啟了後世文人園林的先河。

發展


唐代,山水文學興旺發達。文人經常寫作山水詩文,對山水風景的鑒賞必然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許多著名文人擔任地方官職,出於對當地山水風景的嚮往之情,並利用他們的職權對風景的開發多有建樹。這些文人出身官僚,不僅參與風景的開發、環境的綠化和美化,而且還參與營造自己的私園。
憑藉他們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鑒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經營,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的哲理的體驗,宦海沉浮的感懷融注於造園藝術之中。文人官僚的士流園林所具有的清沁雅緻格調,得以更進一步地提高、升華、更附著上一層文人的色彩,這便出現了“文人園”文人園林乃是士流園林之更側重與以賞心悅目而寄託理想、陶冶性情、表現隱逸者。推而廣之,則不僅是文人經營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園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潤而“文人化”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