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檢測

磁粉檢測

磁粉檢測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工業上無損檢測的方法之一。磁粉檢測是以磁粉做顯示介質對缺陷進行觀察的方法。根據磁化時施加的磁粉介質種類,檢測方法分為濕法和干法;按照工件上施加磁粉的時間,檢驗方法分為連續法和剩磁法。

定義


磁粉檢測定義,磁粉檢測(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縮寫符號為MT),又稱磁粉檢驗或磁粉探傷,屬於無損檢測五大常規方法之一。

原理


鐵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於不連續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線發生局部畸變而產生漏磁場,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適的光照下形成目視可見的磁痕,從而顯示出不連續性的位置、大小、形狀和嚴重程度。

特點


磁粉檢測只能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由於不連續的磁痕堆集於被檢測表面上,所以能直觀地顯示出不連續的形狀、位置和尺寸,並可大致確定其性質。
磁粉檢測的靈敏度可檢出的不連續寬度可達到0.1μm。綜合使用多種磁化方法,磁粉檢測幾乎不受工件大小和幾何形狀的影響,能檢測出工件各個方向的缺陷。

方法


磁粉探傷

用磁粉顯示的稱為磁粉探傷,因它顯示直觀、操作簡單、人們樂於使用,故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漏磁探傷

不用磁粉顯示的,習慣上稱為漏磁探傷,它常藉助於感應線圈、磁敏管、霍爾元件等來反映缺陷,它比磁粉探傷更衛生,但不如前者直觀。由於目前磁力探傷主要用磁粉來顯示缺陷,因此,人們有時把磁粉探傷直接稱為磁力探傷,其設備稱為磁力探傷設備。

適用範圍


1適用於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例如:表面和近表面間隙極窄的裂紋和目視難以看出的其他缺陷。不適合檢測埋藏較深的內部缺陷。
2適用於檢測鐵鎳基鐵磁性材料,例如:馬氏體不鏽鋼和沉澱硬化不鏽鋼材料,不適用於檢測非磁性材料,例如:奧氏體不鏽鋼材料。
3適用於檢測未加工的原材料(如鋼坯)和加工的半成品、成品件及在役與使用過的工件。
4適用於檢測管材棒材板材形材和鍛鋼件鑄鋼件及焊接件。
5適用於檢測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延伸方向與磁力線方向盡量垂直的缺陷,但不適用於檢測延伸方向與磁力線方向夾角小於20度的缺陷。
6.適用於檢測工件表面和近表面較小的缺陷,不適合檢測淺而寬的缺陷。

發展


磁粉檢測技術發展簡史
20世紀50年代,部分大型國有企業設立無損檢測部門,新中國磁粉檢測和滲透檢測工作開始起步。
20世紀60年代,在仿製的基礎上,研製出大型交流磁粉探傷機。設備與器材研製工作初露端倪。
1978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磁粉、滲透檢測專業委員會成立,並首次召開全國性技術交流會。
1982年,國內首次開辦磁粉、滲透檢測專業Ⅱ級人員培訓班,結束了檢測人員無證操作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通過引進吸收和再創新,我國的磁粉、滲透檢測技術獲得快速發展,迅速縮短了與先進國家間的差距。
20世紀90年代,標準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磁粉、滲透檢測技術標準化體系基本形成。
2000年以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磁粉、滲透檢測技術開始進入半自動/自動化和圖像化時代。

優缺點


優點:無損,操作簡單方便,檢測成本低。
缺點:對被檢測件的表面光滑度要求高,對檢測人員的技術和經驗要求高,檢測範圍小檢測速度慢。

教材


簡介
《國防科技工業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培訓教材》編輯申委員會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
本教材比較全面、系統地體現了GJB9712-2002《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和《國防科技工業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考試大綱》的要求,包括了對無損檢測Ⅰ、Ⅱ、Ⅲ級人員的培訓內容,以Ⅱ級要求內容為主題、注重體現Ⅲ級所要求的深度和廣度,強調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