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猴

工藝品造型

三不猴的造型就是由三隻猴面組成的豎形圖案。三隻猴子呈半蹲姿勢,模樣憨態可掬:第一隻用手捂著耳朵,第二隻用手捂住嘴巴,第三隻用手蒙著眼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謹慎善為、與世無爭的處世性格。三隻猴子代表的是,不看,不聽,不說。來歷緣自論語:“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介紹


三隻猴子呈半蹲姿勢,模樣憨態可掬:第一隻用手捂著耳朵,第二隻用手捂住嘴巴,第三隻用手蒙著眼睛。行家介紹,取自孔子的那句話:“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
《論語》載,顏淵問孔子:所謂“克己復禮”應該怎樣解釋?孔子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就是不當看得不看,不當聽得不聽,不當說的不說。
在日本學派生出《三猿像》圖畫來。畫中三隻猴子,一隻捂耳,一隻掩嘴,一隻蒙眼,表示不聽不說不看。此圖畫題材,源自守庚申習俗。中國道教認為人體中有作祟之神三種,叫三屍蟲。
《太上三屍中經》:三屍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間,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為了防止三屍蟲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卧,守之若曉,這就是古代的守庚申風俗。守庚申的風俗傳到日本,人們取三屍蟲之數——三,和庚申之申的屬相——猴,繪出三猿圖像。畫畫上猴子捂耳、掩口、蒙眼,該是針對三屍蟲在天帝面前進讒言而構圖的。

寓意


不說、不聽、不看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論語》這部漢族引以為經典的修身處世之道也為少數民族所嚮往和尊重。孔子教導後人說:“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
”“三街七號”概念店的一尊“三不猴”座燈便是源自《論語》中這“不說、不聽、不看”的取意。
在家中擺置一尊三不猴的雕像,更能提醒和告誡自己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與人打交道時都要小心翼翼,謹守這三隻猴子所代表的“三不”之道———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不看,從而免招是非,免惹爭端,而能四平八穩,平步青雲。

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道家虛寂玄妙的希夷境界。稱之“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在這裡"搏"取結合、摩擦出聲之意。《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張介賓註:“搏者,交結也。”),所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
源出《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是道家所指的一種修身鍊形、忘它唯我的境界”,
用以減少是非之心,獨善其身。突出了道家"清靜善身、無為治世"的主旨思想。故有:“無色曰夷,無聲曰希,未搏(無言)曰微。”后因以"希夷微"指清虛惟我的"獨善"之境界。
日本也有3隻猴子的說法,日語里猴子的發音是“SARU”,這和文言文的動詞否定形的詞尾“ZARU”很相近。如同中國有“少說為佳”、“禍從口出”、“不見不煩"等說法一樣,日本也有勸人少惹是非得“不聽、不看、不說”這種說法。而“不聽”、“不看”、“不說”的詞尾發音都是“ZARU",聽起來如同在說“SARU”猴子。因此,這“三不”形象的3隻猴子雕像在日本很有名。
三不猴
三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