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陵

琅琊王陵

琅琊王陵坐落於臨沂市區水田路與琅琊王路交會處,琅琊王陵為琅琊王夫婦的合葬墓,1997年發崛,整體為青磚結構仿庭式建築布局,距今約1700多年。

簡介


在臨沂市區水田路與琅琊王路交會處坐落著一座青磚古墓,牆頭荒草隨風飄搖。一圈紅牆將古墓圍了個嚴嚴實實,最南邊紅牆上刻著“琅琊王陵遺址”幾個大字。這裡就是琅琊王陵,東漢時琅琊王夫婦的陵墓。
臨沂市政府部門出於保護考慮,對琅琊王陵實施了封閉式保護,人們只能隔著高高的紅牆窺見到裡面的青磚墓牆。然而,就算青磚墓牆也並不是它的本來面目,是1997年,後人修築起來的。
此前的千百年來,琅琊王陵都是以一座大土丘的面目示人。古墓原為一座大土丘,上面長滿了胳膊粗細的小槐樹,多少年也不見長,經常有小孩在上面玩耍。

墓室結構


該墓為磚石結構,拱頂發券式地面建築形式的大型東漢墓葬,系東漢時期少有的大型地面建築式漢代墓葬。
環顧古墓,建築所用青磚分:條磚、券磚。青磚大小相仿,但稍有差別,裡外三層券磚一層小於一層,個別券磚上有當時人為的手印痕。
墓室各室券磚層數不一,主室3層,前室2層,耳室1層。中室為木結構平頂式。室內大都為條磚壘磚砌。三層地磚,往上砌磚牆,較統一的磚砌法是“一丁二輔”,在第四行丁磚往上再按各類室另加高矮,“耳室除外”,後主室是在第四行丁磚上走國行鋪磚后砌券磚。
西牆外壁和東耳室外壁均使用石塊壘砌和東耳室外壁均使用石塊壘砌,最大石塊長達164厘米,高210厘米的兩主室外壁使用的石塊最多,高達8層。
在對墓底做探鏟鑽探實驗時,發現墓底是“自上而下,二橫一縱三層鋪地磚,鋪磚下石灰約3厘米,再下約3厘米深則為木炭,最底層是原生態土”。

出土文物


2件龜骨,31個青銅鉚釘,14個青銅小鋪首,8個蓋弓帽(3個殘),4個馬銜鑣(1個完整3個殘),5個車軎轄(4個完整) ,1件鎏金長方形銅件,3件長圓銅件,1個小銅弩件(鏽蝕嚴重),銅飾件一宗,3片小金箔片,1片雲母片,1件小金絲,2件象牙殘片,1把鐵環首小刀,小銅飾件,五銖錢一宗,殘陶器一宗(陶缸,耳杯,盤,瓦當等),1件馬骨,1件玉蟬,若干金銅絲玉衣片。

傳聞


在臨沂市區水田路與琅琊王路交會處,有一座古墓,古墓主人被當地人傳聞為隋末唐初英雄“羅成”,當地還流傳一段關於“羅成墓”的故事:
羅成是唐王李世民的一員愛將,善使回馬槍,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傳說中,羅成31歲那年,被陷泥河陷住了坐騎白龍馬,而被敵人亂箭射死。羅成死後,就埋在了陷泥河邊。座落於臨沂市區水田路與琅琊王路交會處的古墓就是傳說中的羅成墓。

考證


1997年,因為琅琊王路(當時叫臨西七路)修路,臨沂市的文物部門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文物專家考證,東漢晚期琅琊王夫婦的合葬墓,距今約1700多年。裡面還曾出土了金縷玉衣、銅玉衣等一些國家級珍貴文物。但墓主人究竟是誰,至今尚無定論。
更有考古價值的是,在全省這種地上王侯夫婦合葬墓極為少見,其地上磚結構仿庭式建築布局方式也是臨沂所特有的,是琅琊國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文化古迹之一。
發掘的這處古墓是臨沂城區規模最大的一座磚室墓地,在全國也屬罕見。屬於山東地區流行於東漢早中期的“前堂后寢”式磚砌墓,東漢晚期這類大型磚室墓已經發展成為多室之制。隨葬陶器從器類組合到造型特點,均與山東東漢早中期墓相仿。隨葬錢幣中最晚僅見東漢中期五銖,基本不見東漢晚期五銖,可以把墓葬時間鎖定在東漢晚期以前。
此墓規模宏大,建築工程浩繁,表明這是一座屬於上層貴族的墓葬。考古隊員根據多年來考古經驗,查閱了歷年來全國各地發現的類似規模的漢墓資料,按此分析,推測墓主為顯貴之士。隨葬的器物無不顯示著墓主生活的奢華。更能證明墓主身份的是男、女墓主分別使用了金絲、銅絲玉衣。根據漢制,玉衣是皇帝和大貴族死後所專用的葬服,按照等級分金絲、銀絲、銅絲三級。《漢書·禮儀志》載:“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鉀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皇帝、皇后及其最親近的人則用金絲。綜上分析,考古人員推測此墓墓主應屬諸侯王一級顯貴。
再從墓葬所處的地望來看,這裡在東漢時期正是漢王宗室劉氏封地琅琊國國都所在地,此墓主人應與東漢琅琊國統治者有關。
對於墓主的身份,可以確定的是,此墓系東漢時期琅琊王夫婦的合葬墓,距今約1700餘年,此墓系琅琊王墓,無任何異議。”墓門三層發券,三層發券相當於三層槨,“三層槨,王制。”此外,古墓墓前全是白灰鋪地,“赤墀之地,天子之制”,“白玉墀之地,王侯之制”,墓前白灰鋪地,能證明此墓為王侯墓。
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其子劉京為琅琊公,之後晉爵為王,立都開陽(即今臨沂故城)。第一世琅琊王系劉京,爵位世襲一共七代,依次為劉京、劉宇、劉壽、劉遵、劉據、劉容、劉熙。其中,除劉京死後葬在東海即丘(即今河東區湯河一帶),其餘葬地不明,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均葬在開陽周圍。其中死於東漢中期的有宇、壽、遵三王,故該墓可能為其中之一琅琊王夫婦合葬墓。發掘時,發現墓室內有龜甲,古人好寄物寓情,龜甲代表著長壽,由‘壽’可推測墓主為東漢劉壽墓地。

保護


1999年,臨沂市文物部門和王陵附近居委曾共同籌資對墓體進行了一期修復,修築了墓牆,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琅琊王陵墓體。
臨沂市政府為進一步對琅琊王陵的開發保護工作,已初步擬定方案,將儘快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對琅琊王陵實施原址保護,四周向外擴建,建設一處琅琊王陵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