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成本線
經濟學術語之一
由於成本方程式是線性的,所以等成本線必是一條直線。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的兩種要素的各種不同的最大數量組合的軌跡。
等成本線
等產量曲線告訴我們,生產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可以採取多種要素組合方式,生產一定數量的要素組合還要受到生產者支付要素總的預算開銷和要素價格的限制。即要受到總成本和要素價格的制約。為此,需要引入等成本線這一概念。
生產理論中的等成本線也叫企業預算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等成本線表明了廠商進行生產的限制,即它所購買生產要素所花的錢不能大於或小於所擁有的貨幣成本。大於貨幣成本無法實現的,小於貨幣成本則無法實現產量最大化。
假設既定的成本為C,已知的勞動(L)的價格即工資率為W,已知的資本(K)的價格即利息率為r,據此我們可以得到等成本線,如下圖所示。可得成本方程為:
C =WL+ rK
K=-WL/r+C/r
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位移
等成本線轉動
等成本線
等產量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生產一定產量的兩種要素的組合,廠商生產過程中選擇哪一種要素組合才最好呢?它取決於生產這些產量的總成本。因此要討論要素的最優組合,需要引入等成本線這一概念。
等成本線(Isocost Curve)是指生產要素價格一定時,花費一定的總成本能購買的生產要素組合。
設每單位資本(一台機器)的價格PK =1000元,每單位勞動的價格(年工資)PL =2500元,總成本C =15000元,K和L分別代表資本量和勞動量,則有:
C = PK·K + PL·L
15000=1000K+2500L:這就是說,這15000元的總成本如果全部買機器,可買15台,全部雇傭勞動,可雇傭6個勞動力。對於任一給定的L值,可以從方程中求出相應的K值。當總成本增加為20000元時,成本方程為20000=1000K+2500L。根據以上兩個成本方程可作兩條等成本線,如圖5—9所示,等成本線類似於消費者的預算線,在幾何學性質和經濟分析上十分類似,有的經濟學家也把等成本線稱為企業預算線。等成本線斜率之絕對值等於兩種生產要素價格之比。在要素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者購買要素的總成本費用的變動導致等成本線平行移動。等成本線向右移動表示生產者的總費用增加,能夠購買到更多數量的要素;等成本向左移動表示總費用減少,能夠購買的要素數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