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蝗蝻的結果 展開

蝗蝻

蝗蝻

蝗蝻,(蝗科)體長僅4.8mm,體色褐色,眼後方具白色的縱紋,兩眼間至腹背末端尚有1條白色的縱線,後腳腿節特別發達。生活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於地面的枯葉層。本種若蟲較少見,尤其體背中的白色縱線特別醒目,無法辨識屬於何種蝗蟲。

形態特徵


跳蝻又名若蟲,蝗蟲(螞蚱)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蟲。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稱為一個世代。
蝗蝻
蝗蝻
跳蝻是蝗蟲的幼蟲,在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被稱為若蟲。跳蝻與蝗蟲的區別正是若蟲與成蟲的區別,即生殖器官發育程度上的差異,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蝗蟲的發育過程可分為受精卵--若蟲--成蟲三部分。
滅蝗的最佳時期為若蟲階段。因為此時的蝗蟲既沒有對農作物構成嚴重危害,而且易被發現並易被消滅。

生活習性


蝗蝻
蝗蝻
一般為5齡,部分種類為4或6齡,蚱總科有的蝻可達7齡。有些種類的雌性較雄性者多1齡。蝗蝻在發育過程中,不同齡期除身體不斷增長外,有些形態特徵差別也較大。其一,觸角節數隨齡期的增長而增多。其二,翅芽隨齡期的增長而從小逐漸增大,而且通常在低齡期幼蝻的翅芽尖向下,后最2個高齡期蝻的前、后翅芽向上翻折,后翅在外掩蓋著前翅,需到羽化為成蟲時才改變過來,由此可以區別低齡、高齡和成蟲期。其三,前胸背板的大小與形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