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潤倉
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孫潤徠倉(Sun Run Cang),男,漢族,1955年生於陝西省岐山縣,博士,畢業於威爾士大學,現任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兼任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21年6月,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xx—1982年 | 西北大學 | 物化 | 學士 |
1993年3月至1996年2月 | 英國威爾士大學農林科學學院 | 木材化學 | 博士 |
孫潤倉(左)
1991年10月至1993年2月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瑞典Lund University食品科學系從事於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類酯物的研究工作。
1996年3月至2000年7月在英國威爾士大學生物複合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員和高級研究員。
2000年8月回國工作。
現任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兼任華南理工大學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曾主講過"分析化學"、"木材化學"等本科生課程。在《高等研究通訊》等刊物上發表有關教學改革論文5篇80年代,主要從事於林產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了一項陝西省科委重點項目和一項省教委科研項目。他主持完成的從甜菜渣中提取果膠新工藝研究獲得了陝西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他主持完成的“噴施微量元素對降低板栗空苞率的研究"課題獲陝西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鋁鹽沉澱法在果膠生產中的應用"論文獲得了陝西省化學會優秀論文獎。在《中國食品科學》《陝西農業科學》《西北林學院學報》等國內刊物發表論文82篇。
研究成果
90年代,開展了秸稈及木材細胞壁中化學成分的分離和結構鑒定及過氧化氫製漿機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學術成就和創新性工作有以下幾點:①首次系統地提出了一整套秸稈中化學成份的分離、提純和鑒定方法。該方法已作為標準方法被載入英國《分離科學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of Separation Science》;②提出了兩步分離秸稈中木質素的新方法,使得分離的木質素含多糖雜質降至為1.5%以下;③首次提出了英國小麥秸稈中木質素-半纖維素的化學結構模型;④首次上提出了均相催化化學改性小麥秸稈半纖維素反應工藝,比傳統的異相催化反應速度提高了5-10倍,並為工業化生產改性半纖維素產品提供了理論依據;⑤首次在國際上提出兩步中度鹼水解和兩步酸水解測定秸稈細胞壁中酯化或醚化阿魏酸和香豆酸的新工藝方法。⑥發明了低溫無溶劑化學改性秸稈和蔗渣木質纖維以製備新型高效吸油劑的新工藝。他與合作者已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olymer,Carbohydrate Polymers,Holzforschung 等國際本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10篇,並全部被SCI收錄並被多次引用;同時他還被邀請參與編寫Pectins and Pectoa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Hemicelluloses等專著8部(英文)和英國科學分離百科全書1部。申請發明專利4項。1998年曾獲留英華人化學學會和英國科學協會(CSCST1994-1998)聯合舉辦的化學學術成就獎。2000年10月獲國家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稱:木材廢物及農作物秸稈在工業中的應用研究)。小麥秸稈細胞壁中羥基肉桂酸化合物分離和結構鑒定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02),並推薦為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學術交流
徠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於農林廢棄物生物質高值化應用及製漿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重大項目的資助,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餘篇(SCI收錄論文250篇),其中38篇發表在SCI收錄的農林化學專業領域內期刊中的頂級期刊(J. Agric. Food Chem.)上,論文被他人在SCI收錄期刊中正面引用1600餘次。參加了29次有關該領域的國際會議,其中13次以邀請的身份作了大會報告。同時,還被國外專家邀請參與編寫Hemicelluloses: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等英文專著9部和英國科學分離百科全書1部。申請發明專利11項,已授權6項。
2000年9月受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現為英國皇家化學會學部委員(Fellow)、美國木材科學協會委員會委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紐約科學院邀請高級會員、美國高技術科學協會成員、英國和美國高技術科學聯合會成員.《Research Advanc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llulo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編委; 《The Contemporary Who"s Who》顧問編輯,同時還被美國、英國、德國等 14 種國際期刊聘為兼職審稿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Carbohydrate Polymers;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Natur wissenschaften; 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Products; Cellulose;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Macromolecules; Biotechnology Progress; Biomacromolecules; Wood and Fibre Science; Hemicelluloses: Biology,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2021年6月 | 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 |
2016年6月1日 | 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 工程獎 |
2007年 | 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2007年 | 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 | 三等獎 |
2005年 | 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一等獎 |
2005年 | 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二等獎 |
2002年 | 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1998年 | CSCST1994-1998化學學術成就獎 | |
1992年 | 林業部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