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

雲南省境內的大河

元江是雲南省境內的大河。境內幹流長692公里,集水面積7.51萬平方公里,水能蘊藏量為980萬千瓦。有兩個源頭:東源來自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雲縣西部山地,西源源於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部山地茅草哨。流經大理州南部、楚雄州西南部、玉溪地區西部、紅河州中部,至紅河州南部的河口縣出國境進入越南,出境后稱紅河。較大支流有綠汁江與小河底河、李仙江、藤條江、南溪河盤龍江、普梅江等。受季風氣候影響,水位洪枯變化較大。

地貌


元江流域地處東經100。06'~105。40'、北緯22。27'~25。32'。位於雲南省中部、東南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北鄰金沙江流域,西與瀾滄江以無量山為分水嶺,東接南盤江流域,南面與越南接壤。流域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狹弓帶狀,流域平均寬度約120km,由於雲嶺余脈分成無量山和哀牢山脈南延,形成南北縱列的高山深谷相間地形,絕大部分屬山區和半山區,平壩面積不到5%。中國境內河谷切割很深,流域分水嶺最低的地方(河口)為70m
元江
元江
,除戛灑、漠沙、元江等少數平壩地形較為開闊外,河道均蜿蜒於峽谷之中。各支流兩岸分水嶺相隔甚近,較大支流流向大體與幹流平行,小支流則多與幹流垂直成梳齒狀。流域內除幹流元江,支流李仙江、普梅河等河床坡度較緩,變化均勻外,其餘河流如盤龍江、泗南江、綠水河、南溪河、金平河、三家河、苦楚河、麻子河等河道坡度變化十分劇烈,沿河多集中落差,有利於水電建設。

水文氣候


元江流域氣候分屬於中部高原溫和區、元江炎熱地區和熱帶季風林區三個氣候區: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東以上,屬中部高原溫和區,海拔1600~2200m,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東以下,麻栗坡、馬關、屏邊、金平一帶以上,屬元江炎熱地區,常年不結冰,年平均氣溫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馬關、屏邊、金平以下至國境屬熱帶季風林區,海拔70~100m,年平均氣溫21℃以上,年平均降水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為1027億m3,一般從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降水量年內分配:春季佔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佔55%左右;秋季20%~25%,冬季佔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兩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徑流的形成以降水為主,地下水補給為輔。流域徑流豐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徑流深為634.3mm,幹流為459.4mm、李仙江965.4mm、盤龍河668.1mm。徑流深的地區分佈與降水量的地區分佈基本一致,從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元江流域徑流的年內分配比例為,春季徑流一般約佔年徑流的3%~5%;夏季約佔43%一53%;秋季一般佔36%~41%;冬季佔6%~11%。元江下游、盤龍江、藤條江一帶6~9月(其餘地區7~10月)連續4個月為豐水期。豐水期徑流約佔年徑流量的65%—77%。最大徑流月一般出現在7、8月,以8月最多,最大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21%~30%。
流域內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一般洪峰歷時較短,洪水暴漲暴落,河床水位變幅較大,一般達12~20m。據有關資料統計,1986年l0月上旬,元江、瀾滄江流域普降大雨或暴雨,元江發生了近百年來第2大洪水,元江站洪峰流量為7520m3/s,下游蠻耗站8050m3/s,均為實測最大,約50年一遇洪水。禮社江上游處於暴雨中心,其支流扎江大東勇站洪峰流量1710m3/s,為近百年來最大的洪峰量。
由於此次降雨歷時長,雨量大,導致山洪暴發、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洪水災害。受災較重的為元江流域的大理、楚雄玉溪、紅河等4個地州。受洪水波及的地區有昆明、保山、德宏、西雙版納東川等9個地(州)市的114個村莊,5.5萬人被洪水圍困。城鎮部分受淹的有戛灑街、元江縣城、蠻耗街、河口縣城等。據統計:受災農田10.0萬hm2,成災6.4萬hm2,173入死亡,30入受重傷,房屋倒塌近2萬間,沖毀河堤長179km。沖毀禮社江上的龍樹、三江口大橋以及元江的戛灑大橋。保山至水平間跨瀾滄江的霽虹橋(重點文物保護),也因岩石坍塌、滑坡,將大橋的鐵鏈全部打斷墜入江中。瀾滄江被堵塞斷流15min。滇西主要運輸線昆明至畹町公路中斷交通一天半。
元江流域各河流汛期泥沙和固體徑流比較嚴重,幹流及主要支流平均含沙量為3.5~4.3kg/m3,年輸沙模數為1170t/km2,年輸沙總量為8961萬t。李仙江年輸沙量4200萬t,輸沙模數為1790t/km2;元江幹流年輸沙量為4180萬t,輸沙模數為1100t/km2。李仙江忠愛橋站、河口處的含沙量分別為2.53、1.87kg/m3;幹流的元江站、蠻耗站、河口(國界)處分別為4.22、3.53、2.59kg/m3。河流的含沙量年內變化情況與徑流變化大致相同,最大含沙量一般出現在6~9月,輸沙量占年輸沙量80%以上。
2020年12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植物多樣性研究組朱華研究員等在分析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乾熱河谷的植物區系組成及起源與演化時有驚人發現,研究結果支持元江為雲南最古老的一條河。

水系組成


元江水系主要由幹流(元江)和眾多的支流組成,流域面積大於l00km2的支流有53條,大於1000km2支流17條,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條江、盤龍河、普梅河(又名南利河)等,這4條主要支流在我國境內均有分水嶺相隔,自成獨立水系,流入越南後分別稱黑水河、南那河、瀘江和儒桂河(見元江水系流域面積大於1000km2支流自然特性表)。
李仙江發源於巍山縣,上源稱把邊江,與東支阿墨江匯合后稱李仙江,進入越南后改稱沱江(黑水河)。主要支流有:他郎河、泗南江、猛野江等。中國境內流域面積20140km2,河道長472km,天然落差1980m,平均比降4.19‰。,國界處流量470m3/s,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05萬kW,上游谷地與小平壩相間,中、下遊河谷狹長、山勢陡峻。河道蜿蜒曲折,沿河多急灘。
藤條江為李仙江(黑水河)支流,發源於紅河縣寶洞山,流入越南后稱南那河。主要支流有烏拉河、猛平河、三家河、金子河、金水河等。中國境內流域面積4854km2,河道長168km,落差1838m,國界處多年平均流量166m3/s。流域內多為崇山峻岭,各支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均在10萬kW左右。
元江
元江
盤龍江發源於硯山縣平遠街,其上源稱稼依河。河流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文山,於麻栗坡縣以南流入越南后稱瀘江(明江),在越池下游注入紅河。主要支流有:稼依河、木底河、麻栗坡河、馬龍河等。中國境內流域面積約5400km2,河道長235km,落差1354m,平均比降5.76‰,國界處多年平均流量86.2m3/s,理論水能 蘊藏量71萬kW。上遊河段(龍潭寨以上)屬丘陵,河谷縮放相間,中遊河段(龍潭寨至迷灑)河道縱坡較緩,蜿蜒曲折,平均坡降約1.7‰下遊河段(迷灑至國界)河道長89km,落差1156m,平均坡降13‰,多為峽谷,落差分段集中,水能資源豐富。
普梅河(又稱南利河)發源於硯山縣,為瀘江(明江)的上源,入越南后稱儒桂河,東支在廣西境內為郎恆河,那崩以下稱甘河,在越南宣光附近匯入瀘江。主要支流有凹掌河、貴馬河、董布河、木央河等。中國境內河道長124.5km,流域面積3700km2,有落差933m,國界處流量62.4m3/s。

水資源


元江水資源豐富,徑流豐沛,全流域水資源總量為484億m3(加上入境水量,水資源總量達14.7億m3),單位面積產水量64.7萬ma/km2,是全國平均面積產水量的2.3倍。在西南4條主要河流中僅次於雅魯藏布江,大於怒江和瀾滄江,居第二位。流域內有地下水資源149.4億m3,占水資源總量的30%,其中元江幹流為43.8億m3,李仙江為50.7億m3,盤龍江為34.8億m3。流域水資源地域分佈不均勻,水資源地域分佈與降水量分佈大致相同。
幹流水資源總量162億m3,單位面積產水量40.7萬m3/km2,李仙江水資源總量225億m3(包括藤條江等),單位面積產水量96.2萬m3兒m2,盤龍江等河流水資源量96.6億m3,單位面積產水量65.3萬m3/km2。
元江流域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勻,雨季5~10月的水量佔全年水量的85%以上,枯季1l~4月雨水量僅占年水量10%~15%,故冬季、春季的河川徑流主要靠地下水補給。
元江流域屬國際河流,目前除農業少量耗水外,江水經越南流入南海,年出境水量為479億m3,占河口入海水量的40%,佔中國入海總水量17243億m3的2.8%。
元江流域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988.8萬kW。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9.8萬kW,佔全流域蘊藏總量的15.1%。支流水能蘊藏量為839萬kW,占流域總蘊藏量的85%,其中水能理論蘊藏量大於l萬kW的河流61條,共790萬kW,流域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59.9萬kW,年發電量為202.46億kW·h,其中幹流為81.8萬kW,佔22.7%,李仙江水係為104.2萬kW,佔29.1%;盤龍江水係為92萬kW,佔25.5%;藤條江水係為33萬kW,佔9.2%;其餘河流為49.1萬kW,僅佔13.5%。從元江流域水能資源分佈情況看,其開發重點在支流。
元江流域地處在雲南的大理、楚雄、思茅、玉溪、紅河、文山和廣西的百色等地、市、州共28個縣,入口約550萬,主要民族有漢、彝、哈尼、傣、白、壯、苗等。

開發利用


1.水資源開發規劃:元江流域幹流擬作8個梯級開發,即:三江口、達哈河、馬灘、干庄河、裴腳、乍拉、馬堵山、大灣(在中越邊界河上),其中,三江口、馬灘和馬堵山為梯級控制性樞紐。八級電站共利用落差459.9m,總裝機容量86.3萬kW,平均年發電量為51.23億kW·h,目前均僅進行過規劃階段工作。
徠元江支流水能蘊藏量佔全流域85%,可開發量佔全流域的77.3%。水能蘊藏量大於1萬kW的61條支流中,擬裝機1萬kW以上的電站48座,除幹流上的8座外,其餘40座都分佈在支流上,總裝機258.2萬kW,年發電量143.06億kW.h,其中大於2.5萬kW以上的電站24座,總裝機218.74萬kW,年發電118.84億kW·h。見元江支流已建、擬建大、中型電站主要技術指標表。
2.水資源開發現狀:元江的水資源豐富,目前開發利用程度很低,僅佔全流域水資源總量484億m3的1%,主要用於農田的灌溉和城鎮生活用水及工業供水。
元江流域已修建中型水庫8座,實灌面積0.5萬hm2,小型水庫701座,實灌面積2.79萬hm2;修建引水工程1868處,實灌面積6.59萬hm2提水工程1346處,實灌面積1萬hm2;塘壩及井灌15173處,實灌面積1.5萬hm2。元江流域有耕地47萬hm2,利用水利工程有效灌溉總面積為12.33萬hm2,水利化程度為26.2%,是全國水利化程度比較低的地區之一。元江流域擬定幹流8級梯級開發,主要支流40座梯級電站開發,由於受地形限制,各梯級基本上為峽谷水庫,庫容較小,壩區樞紐布置困難,施工場地、交通條件不理想,加之工程複雜,施工困難,單位千瓦投資高,保證出力低,距主要負荷中心較遠,開發目標較為單一等諸多因素,除已建成的綠水河、依薩河2個中型電站(總裝機8.25萬kW,年發電量4.16億kW·h)和一些小型水電站外,整個流域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