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是市人民政府領導的全市最大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總社機關設6個職能處室,編製46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現有1家全資公司(供銷集團公司)、15家控股公司,行業指導7個新城區供銷社,擁有300萬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積、260萬平方米經營設施面積和一條鐵路專用線;全系統職工5000人,其中市直系統職工2000人;市直系統資產總值30.7億元。2012年,武漢市供銷社綜合業績排名躍升至全國同類城市第三,獲得市委市政府市級績效目標工作管理“先進單位”。

主要職能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的主要職能和任務是:制訂全市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全市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和業務經營;建設農村現代經營服務網路,促進農資、農產品和日用消費品等城鄉物資交流;按照政府授權,行使農資、農產品、煙花爆竹、再生資源等行業管理職能和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能,組織農資儲備與供應,做好農產品購銷,搞好全市煙花爆竹專營,加強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建設,抓好本系統安全食品供應網路建設和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確保所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經營管理社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服務三農


武漢市供銷社高舉服務“三農”、建設“兩型”社會旗幟,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流通新網路、積極探索農村流通新業態、引領農村合作經濟新組織,努力發展供銷合作新事業,走上了重塑形象、“二次創業”的良性發展之路。
構建新網路,服務新農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網路覆蓋全市71%的建制村。全市供銷社共建立、整合各類流通網點5436個,其中:農資經營網點1588個、日用消費品網點1648個,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近3萬個。領辦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再生資源協會、農業生產資料協會等行業協會25個,引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30家,入社農民3萬多人,擁有“魯公山”西甜瓜等農產品品牌商標11個,致力於將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連接起來。
發展新業態,服務新農業。制定並實施“一個品牌(‘黃鶴樓’茶品牌)、兩個體系(供銷農資連鎖配送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三個市場(建築裝飾材料市場、城市圈棉花交易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和資本證券化中長期發展戰略。“武漢茶葉市場”和“陸羽茶都”吸納近600多戶茶商入駐,年交易額近10億元,佔全省茶葉交易總量50%左右,被譽為“中南第一茶市”,進入全國茶市20強。大力發展棉花電子商務,實行“撮合、現貨、期貨”交易三網合一,為客戶提供代購、代銷、撮合交易等服務,擁有終端客戶近100戶,年實現電子撮合交易量15萬噸、交易額19億元,倉單質押近萬噸。山綠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2萬平方米新型農產品物流高低溫冷庫年吞吐量達10萬餘噸,輻射全國10多個省市,是華中地區輻射範圍最廣、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資源利用


發揮新職能,服務新經濟。武漢市是全國第一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市供銷社作為全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管理部門,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規範行業監管,加速體系建設,加強內引外聯,助推產業壯大,在全市“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現,是推進全市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設規範化回收站點2200個、規範化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場40多個,帶動就業近10萬人,全市再生資源年回收量約達800萬噸,年回收額超320億元,稅收超15億元。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供銷系統前列,得到全國總社和省社的充分肯定。
供銷社作為立足農村、面向市場、供銷並舉、雙向流通、助農增收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正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猶如涅槃的鳳凰,以其生機蓬勃的姿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廣闊天空中振翅翱翔。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領導信息


程春生: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
張家才:市供銷社黨委副書記、理事會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工會主任,供銷集團董事
劉元生:市供銷社黨委委員、理事會副主任,供銷集團董事、經理
馮青華:市供銷社黨委委員、監事會主任,供銷集團監事會主席
代朝福:市供銷社黨委委員、理事會副主任,供銷集團董事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
武漢市供銷合作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