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硬化
海馬硬化
海馬硬化症是指海馬神經細胞減少以致消失和膠質增生的病變,可引起顳葉前部內側萎縮。本病流行病學尚無明確資料,多數單側海馬受累,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病因不明,可能與頻繁癲癇發作、產道擠壓致顱腦變形、炎症反應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為特殊感覺先兆、意識喪失、抽搐、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或癲癇病灶切除術治療。可併發腦萎縮、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藥物可使大部分患者改善癥狀,但難以治癒。少數行癲癇病灶切除術的患者可治癒。
● 兒科、神經內科、功能神經科
●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特殊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腦炎、頻繁癲癇發作、創傷等因素有關。
● 典型癥狀表現為先兆發作,如似曾相識感或不相識感,腹部不適感或胃氣上升,驚恐發作,短暫性意識障礙,口手自動症等,還可繼發抽搐、口吐白沫、短暫性失憶等癥狀。
● 需要做MRI海馬成像、腦電圖等檢查確診海馬硬化。
● 可見海馬體積縮小及信號異常。
● 伴癲癇發作時可見癇樣放電。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檢查等診斷本病。
● 既往常有高熱驚厥病史、腦外傷病史等。
● 有特殊感覺先兆、意識喪失、抽搐、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表現。
● MRI可見海馬體積縮小及海馬高信號。
● 本病需要與顳葉癲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特殊感覺先兆、一過性意識障礙、口手自動症、短暫性失憶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治療方針:通過抗癲癇等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控制病情,改善癥狀。
● 有癲癇發作的患者,可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丙戊酸鈉、拉莫三嗪、開普蘭、苯巴比妥、氯硝西泮、托吡酯、苯妥英鈉等。
● 當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包括標準前顳葉切除術和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
● 本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可影響記憶、智力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
● 70%海馬硬化患者對抗癲癇藥物耐葯,大部分藥物治療患者預后不良,屬於藥物難治性癲癇類型。致癇灶定位準確的患者行癲癇病灶切除術者預后較好。
●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惱怒和情志刺激,消除恐懼和自卑心理。
● 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
● 適當參加體力和腦力活動,加強陪護,以防意外傷害。
● 對嬰幼兒要給以足夠重視,做好防護,避免感染等。
● 嬰幼兒宜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
● 宜食用高蛋白、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濃茶、咖啡和碳酸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