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植

元植

元植,原名李林,字元植,別稱煮夢廬、與漣居、梅花書屋。元植被譽為“梅花聖手”、“中國佛造像第一人”。山東曹州人。書法家、畫家,藝術品鑒賞家,收藏家,佛教居士。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梅花協會理事。李寧基金會簽約藝術家,藝術品投資顧問,蘇州市政府特聘文化藝術戰略合作藝術家。

代表作品


《佛陀說法圖》、《達摩面壁圖》、《梅花無恙》、《九秋風露》、《萬玉圖》、《門外野風開白蓮》、《一杖寒玉淡春暉》、《龍女禮佛圖》、《維摩詰說法圖》、《芙蓉雙鴨圖》。

主要獎項


中國梅花協會梅花事業特殊貢獻大獎
山東省文藝振興一等獎
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創作獎
中國國家畫院優秀學員創作獎
中國佛教協會佛教藝術特別成就獎
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創作一等獎
中國佛教協會佛教藝術特別成就獎
澳門特區政府藝文勳章

早期獎項


山東省首屆青年書法大賽一等獎
武漢《雙龍杯》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特等獎
天津《群星杯》書法大賽一等獎
北京首屆青年書法大賽一等獎
中國書協第二屆新人新作入選
中國美協第二屆人物畫大展入選

人物簡介


1997年9月﹣2000年9月元植任教於菏澤學院;
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元植於美國天聯廣告公司任策劃部副總監;
2003年3月﹣2005年3月元植求學於首都師範大學;
2005年3月﹣2011年11月元植於今日美術館任媒體總監;
期間受聘於國家畫院擔任姜寶林大師工作室學術秘書;
2011年11月﹣2014年6月元植擔任李寧基金會藝術品投資顧問;
2014年6月元植創辦屹江南造辦處。

關於自述


元植提倡"回歸漢唐、回歸自然"。身體力行“文質相含,以書入畫;既雕既琢,復歸於璞”的美學原則。以中國書畫藝術的振興與發展為己任,以民族傳統文化與風骨的重建為天職。精於書法,痴於繪畫。偶為辭章,吟詠山川;皈依佛祖,以道弘法;不拘一格,力求自成一家。書畫之餘,復精於雕刻,以刀代筆,施展於木、石、瓷、銅、玉等各種材質。所刻梅花與佛像獨步大江南北。

人物軼事


酷愛梅花

與元植相識,恰好是去年聖誕。朋友好事,那天的中午給我搞了一個“戒酒酒會”。晚間與元植及三四個好友繼續在簋街“戒酒”,耳熱酒酣后的款款言笑,潺潺興緻,到今天大家談及亦不覺相視莞爾。
人的第一次相見,很像曲徑中遇見的新異風景。或婉麗或清遠,總會在此後的遊記里絳格多佔,旅憶如新。與元植的那次飲聊,說到讀雜書,會心快意處良多,很有些冷僻而美好的書卷,多半是共同的最愛,還有一部分我思慕久矣而未得的,元植竟早有收藏。並答應我擇日可借幾天讀讀,結好友已是人生樂事,結有書痴的好友樂何堪喻。(前些天,元植兄電話來說:董橋又出了一個新本子,皮封金字,一掌大小,秋日卧讀,最好之事。書名曰:今朝風日好。我放下話機,便匆匆往書店去了。)
與元植兄第一次出遊便到了三月的杭州,因氣候反常,梅花晚開,我們到時正值梅花盛放如潮。第一晚我們醉行於西湖的堤岸林間,不知身在何處,只覺得離西湖愈來愈近了,兩個人像追尋久別的故友,無意識無方向地在涼夜裡密步。至今,我的手機里還存著一張晨醒的斷橋。是的,那一夜我們晃到了天亮。臨別西湖的夜,我們到了孤山。元植像一個專業的攝影師,瘋狂地攝取著山上所有的梅花。又激動地朝我喊:這枝是金冬心的,這枝是王冕的,這枝是梅清的,這枝是石濤的,這枝是八大的……
回來后,聽他說這一陣子最愛畫梅。前幾天我們去逛潘家園,午後遇雨在後門的酒樓聊天,他取出了一迭畫梅的近作圖片予我賞玩。細細翻閱,細細說話,細細飲酒,心思似乎又飄到了孤山,窗外的秋雨恍然有了江南的意趣。
臨行雨還沒停,我說:下次相見一定敲你一枝梅花,元植的

注重修為

元植君是我相交十餘年的老友。他性情豪邁,磊落率直,舉止高古,不拘小節,很有《世說新語》中描述的魏晉名士的風度。這幾年,他在傳統的修為上下了很大工夫,讀了很多書,也去了很多地方。這完全符合歷史上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初以古人為師,后以造物為師”、“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從藝經歷。我們知道漢賦、晉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代表了歷史上每個時期最高的文藝成就。中國畫也是以唐宋元開創的文人畫風為最高典範。古人在某一歷史時期對這些文藝都已作了最深度的挖掘,可以說留給後人創新的餘地是宇宙天地生生不息、古往今來更替變化的規律。因為“書籍”中包含著由前人對宇宙天地所總結的另一種天地。這就像《史記》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讀書可以幫助書畫家很有限的。後人即便想做出一點新意,也必須先對傳統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其中,“讀萬卷書”就可以幫助書畫家了解打通與天地自然的隔閡,把“人道”向“天道”拉近,以便更好地把情感的訴求安排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從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最後,一個優秀的書畫家必然能“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他們由於常年出入古人,歷史感強,而且也深契宇宙天地的自然規律,心態平和,行事規則,為人處世就會契合“天道”。

性格特點

元植君是我相交十餘年的老友。他性情豪邁,磊落率直,舉止高古,不拘小節,很有《世說新語》中描述的魏晉名士的風度。--陳中浙
很小很強大,很傻很天真……這些都是網路的流行語,后一句用於元植,很和諧。傻,作忠厚論,很傻,當然是很忠厚。天真,作無邪論,很天真,足見此人很澄澈。與元植在一起,是無須設防的。彎彎繞碰上直心腸,其實是討不到便宜的。一彎,氣格就短,一直,天就高了,心自然也就能包容。--空一
曹州元植,為人磊落豪縱,善飲而不善醉,酒酣時與人議論書畫,指點古今名流,放言抗聲,震動瓦屋,具見其氣之盛者。至其操筆作章草書,其氣流溢毫楮間,宛轉翻復,如鐵琶銅板唱大江東去之意,鏗鏘不絕。又復以其遺韻,拈毫畫梅,更見老柯古干,鐵骨丹葩,幻出清靜高曠之境。--陳滯東

師友評元植


歐陽中石評元植

李林是我早年班裡的學生,後來又讀了同等學歷研究生班,也是魯人。元植是他的字。他從偏遠的曹州來到北京求學,那時年齡很小,也很瘦,在班裡不怎麼起眼。有一天林叢先生告訴我這個學生很有天賦,也很勤奮。我注意了一下,果然如此。他那時隸書下的功夫最大,已經寫得有模有樣,每次交上來的臨摹漢碑作業都是一絲不苟,中規中矩,對上手的每一種漢碑基本都能夠得其神髓。我想,這可能和他天性質樸敦厚有關。隸書寫得好,章草就一定不會差。有一次他交作業是臨皇象的《急就章》,實在太好了,我就給了一個滿分。這麼多年,作業得過滿分的同學就那幾個,所以至今印象深刻。
這些年來,元植在一直堅持隸書的創作之外,還寫過徐文長,寫過楊鐵崖,後來又寫黃山谷,基本都能做到細緻入微,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黃山谷,他不是襲取皮貌,而是從更深層次、從精神氣質和內在神韻上加以繼承和發展。近幾年,他又把黃山谷書法的那種長舒遠引、沉鬱頓挫的筆法和風神運用到畫梅花中來,就他最近的作品來看,他是真正下了一番整合鍛造之功,基本已經達到心手合一`形神兼備的境界。前一段時間又看到一批他今年初春到江南的梅花寫生作品,小的尚不及掌,大的卻是兩張八尺整宣粘結而成,展對之際,一室皆春,真使我有置身江南之感。黃山谷畫不畫梅我不知道,史料也沒有記載。但有資料證明他十分喜愛梅花,並且和當時的畫梅聖手華光和尚交往很深。他至今還有為數不少的題詠梅花的詩文流傳於世。千百年來,梅花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高尚風骨和節概的象徵。愛梅、賞梅、訪梅、詠梅、畫梅已成為文人雅士的一種傳統嗜好。元植能繼前賢之雅蹤,結梅花之凈因,進而寫梅花之風華,實為我所樂見。元植還很年輕,我相信假以時日,他定會有更多更精美的作品呈現於世。

方立天評元植

元植先生採用堅固、細膩、潔白的銀杏木作為載體,堅持使用礦物質顏料,繪畫風格則取法於敦煌壁畫,以盛唐為主,兼融宋元,以至於近代大千先生。其作品的確達到了雍容典雅、高華不凡的境界。以我所見到的這幅供養在柳州開元寺的《佛陀行腳圖》為例,佛陀身上的袈裟基本以純正的硃砂紅色為主,暗示了佛陀的高貴;而又腳踏蓮花,持杖托缽,行走四方,施藥於人間,又刻畫出了佛陀的慈悲情懷。這幅畫堪稱是畫佛之精品。
據我所知,元植先生髫齡習書,又求學於歐陽中石先生門下,是一位根底深厚、諸體兼善的書法家,這樣他的繪畫從線條質量上就得到了保證。縱觀歷史上的畫佛大家,從吳道子、李公麟、梁楷,以至陳老蓮、張大千,無一不是書法高手----這是一個只屬於中華民族的,很好的傳統。元植先生很好地繼承了這個文人畫佛,以書入畫的傳統精神。我相信,元植先生一定會創造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佛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