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紅

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

英山紅(學名不詳)屬於荔枝的培育品種。樹勢健壯,樹冠圓頭形,樹姿開張;主幹灰褐色、皮光滑。枝梢斜生、粗壯;平均節間長3.80cm;皮孔短圓形、中等大、密。小葉對生、對數2~3對,多為3對,複葉主軸8.5cm;複葉柄長度為2.9cm,橫斷面扁圓形;葉片長橢圓形,淺內卷,長11.5cm、寬3.5cm、葉片長/寬比為3.29,小葉柄長5.00mm,葉片厚2.10mm,葉尖長尾尖,葉基偏斜形,葉緣平直,葉面綠色、葉面光澤中等,側脈不明顯。果實扁卵形,果肩平,梗窪微凹,果頂鈍圓;果皮鮮紅色、較艷麗。

特徵特性


樹勢健壯,樹冠圓頭形,樹姿開張;主幹灰褐色、皮光滑。枝梢斜生、粗壯;平均節間長3.80cm;皮孔短圓形、中等大、密。小葉對生、對數2~3對,多為3對,複葉主軸8.5cm;複葉柄長度為2.9cm,橫斷面扁圓形;葉片長橢圓形,淺內卷,長11.5cm、寬3.5cm、葉片長/寬比為3.29,小葉柄長5.00mm,葉片厚2.10mm,葉尖長尾尖,葉基偏斜形,葉緣平直,葉面綠色、葉面光澤中等,側脈不明顯。果實扁卵形,果肩平,梗窪微凹,果頂鈍圓;果皮鮮紅色、較艷麗,縫合線明顯,龜裂片中等大、隆起,龜裂片峰乳頭狀突起;平均穗重137.8?,果實中等大,平均單果重22克,縱徑3.61cm,橫徑3.51cm;果肉質地干苞、爽脆,不流汁,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果肉厚,可食率為73.8%,焦核率51%;正常發育種子縱徑2.48cm,橫徑1.98cm;敗育種子縱徑1.50cm,橫徑0.86cm。在桂東南地區,抽穗期為2月上旬至3月上旬,開花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果實成熟期為6月下旬。

分佈範圍


在桂南、桂東南和桂西南荔枝產區種植。

主要價值


3年生樹平均株產6.2公斤,4年生樹平均株產9.6公斤,5年生樹平均株產15.5公斤, 6年生樹平均株產達19.4公斤,7年生樹平均株產達25.0公斤,8年生樹平均株產達33.0公斤,9年生樹平均株產達36.8公斤,10年生樹平均株產38.8公斤。

栽培技術


1、嫁接苗宜採用“禾荔”作砧木。
2、行株距5m×4m。
3、培養結果母枝。末次秋梢抽出后不能再施氮肥。
4、控梢促花保果。
5、合理施肥。重點抓好壯花肥、壯果肥、采果前肥和攻秋梢肥的施用。
6、病蟲害防治。要注意防治荔枝霜疫霉病,3-4月注意防治蝽象,果實開始著色時注意防治蒂蛀蟲。

品種來源


1987在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奇陵村委板暮村進行果樹資源調查時發現一株荔枝實生變異優良單株。1998年在“英荔1號”母樹上駁枝育苗,定名為英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