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月刊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是國內第一本全國性中西醫結合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編輯部 成立於1981年,1989年改為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現設有編輯部、出版發行部、廣告部、財務部四個部門。現出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國結合醫學雜誌,英文版);曾出版《中西醫結合》(日文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韓文版)。

欄目介紹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主要宣傳我國中醫藥政策和中西醫結合方針,報道我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中西醫結合在臨床、科研、預防、教學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果,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思路和方法,介紹國內外有關本專業的進展,促進中外學術交流,開展學術爭鳴,為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醫藥學,提高中西醫結合學術水平,促進我國醫學科學現代化,為人類健康服務。

歷史沿革


出版發行

於1981年7月創刊,刊名為《中西醫結合雜誌》,16開本64頁;1981-1982年為季刊;1983年為雙月刊;1984年改為月刊;1992年改名為《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年改為大16開;2000年改為80頁。 2004年在原基礎上擴充版面至96頁。本刊按國際標準編排,印有英文版權頁、目次、摘要等。年發行量數十萬冊。除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外,國外訂戶分佈於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收錄情況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被確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1983年被美國MEDLINE收錄,2004年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及被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收錄。還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等國內多個權威資料庫收錄,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均居同類期刊前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國結合醫學雜誌,英文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辦。雜誌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名譽主編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階平教授,國內外編委65人,在國內編委會成員中,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12人。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國內外發行,國內發行至三十餘個省、市、自治區。海外發行由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辦理,目前訂戶已發展到美國,加拿大,丹麥,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個國家。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已先後被美國MEDLINE、美國《化學文摘》、荷蘭《醫學文摘》、以及俄羅斯《文摘雜誌》等國際檢索機構收錄,同時被中國英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擴刊版、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收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清華資料庫)收錄。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在112種英文期刊中我刊影響因子排名由上一年的第 83 名躍居第24名。2007年起,國際著名的“Springer”出版公司代理我刊的海外發行工作。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辦刊宗旨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的辦刊宗旨是提高為主,兼顧普及,側重臨床,重視實驗研究;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中醫政策和中西醫結合方針,報道中西醫結合在臨床、科研、預防、教學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果,及時反映中西醫結合學術水平,探討中西醫結合的思路與方法,介紹中國海內外有關本專業的進展,開展學術討論;為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醫藥學,提高中西醫結合學術水平,為人類健康服務。

投稿指南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鍊,層次清楚、數據準確,統計學處理正確。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2、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
3、臨床論著、基礎研究、思路與方法學等文稿須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個關鍵詞。臨床論著、基礎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段格式撰寫。學術探討、思路與方法學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採用4段格式撰寫。
4、所用名詞術語採用中國國家公布或已通用者為準。
5、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數字、圖表須核實無誤,每幅圖錶冠有圖題或表題,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線條圖高寬比例為5:7,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人員編製


據2020年6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官網顯示,《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第八屆編委會有顧問13人,編委133人。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第八屆編委會名單
職務姓名地區/單位姓名地區/單位
顧問王永炎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吳咸中天津,天津醫科大學
張伯禮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陳凱先上海,上海市科協
唐由之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曹洪欣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韓濟生北京,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辛育齡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鄧鐵濤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陳維養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
陳香美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全軍腎臟病研究所屠呦呦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黃璐琦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編委於德泉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戴瑞鴻上海,上海華山醫院
王偉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王衛霞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
王昌恩北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王擁軍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
卞兆祥中國香港,香港浸會大學王碩仁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葉文才廣州,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方敬愛太原,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呂志平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史載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危北海北京,北京中醫醫院朱兵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劉龍濤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劉干中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劉建勛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劉良中國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阮新民廣州,廣東省中醫院劉魯明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花寶金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孫燕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李廷謙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乃卿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李國勤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李連達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楊任民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李濤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時毓民上海,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楊秀偉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部
吳根誠上海,復旦大學吳萬垠廣州,廣東省中醫院
張衛東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邱峰瀋陽,瀋陽藥科大學
張榮華廣州,暨南大學張永賢台中,台中國醫藥大學
張敏州廣州,廣東省中醫院張亭棟哈爾濱,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陳小野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陸付耳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林謙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范維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季光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郁仁存北京,北京中醫醫院
趙一鳴北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周靄祥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胡義揚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趙芳芳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
饒向榮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胡鏡清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顧振綸蘇州,蘇州醫學院栗原博廣州,暨南大學
凌昌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徐浩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郭賽珊北京,北京協和醫院郭軍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梅之南武漢,中南民族大學黃光英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梁春上海,長征醫院崔紅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董競成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梁曉春北京,北京協和醫院
謝恬上海,杭州師範大學謝竹藩北京,北醫大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衡先培福州,福建省人民醫院裴學正甘肅,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
王一濤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王寧生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
王階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王擁軍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
王學美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部王舒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方邦江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鄧躍毅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田金洲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白彥萍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呂維柏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朱明軍鄭州,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庄曾淵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眼科醫院劉瓦利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劉平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劉建平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
劉保延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齊清會大連,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孫漢董北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陽曉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蘇勵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李大金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李軍祥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李國棟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李恩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李煥榮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
楊宇飛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連方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吳大嶸廣州,廣東省中醫院吳泰相成都,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吳烈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張大釗中國香港,香港中醫藥發展委員會
張允嶺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永祥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
張俊華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張家慶上海,上海長海醫院
張敏建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陳士奎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范吉平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林志彬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部
林瑞超北京,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果德安上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周俊北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鄭國慶溫州,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趙偉康上海,上海中醫藥研究院趙健雄蘭州,蘭州大學
胡曉梅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侯凡凡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洪傳岳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夏城東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徐鳳芹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殷惠軍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高瑞蘭杭州,浙江省中醫院郭艷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
唐旭東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黃熙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曹小定上海,上海醫科大學針刺原理研究所麻柔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梁挺雄上海,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梁繁榮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
董福慧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所謝明村中國台灣,中國醫藥大學
蔡定芳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廖福龍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
Yung-Chi CHENGCT,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Yale School of MedicineSheng-Xing MACA,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 and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Qun-hao ZHANGMA,Massachusetts Genenral Hospital, Harvard University------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結果
1992年、1997年榮獲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頒布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獲獎
1995年、200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獎一等獎
2001年新聞出版署評為“雙效期刊”
2001—2005年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1998、1999及2000年中國科協擇優支持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專項資助;並連續三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與專項基金資助(2003—2008年)
2006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期刊”

期刊目錄


本段落由365學術交流網整理提供
胃脘痛中醫辨證與胃鏡表現的關聯規則分析
結直腸癌術後患者中醫生存質量量表的研製及條目篩選
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不同中醫證型的血清蛋白表達差異
Wilson病患者神經心理特徵與中醫證型的相關研究
不同中醫證型精索靜脈曲張性不育症中西醫治療選擇初探
2013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年會徵文通知
通腑湯對大鼠快速胃排空影響的實驗研究
參芪復方對GK大鼠主動脈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mRNA表達的影響
苓桂術甘湯聯合熱量限攝對胰島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響及機制研究
五味子多糖對環磷醯胺致生精障礙大鼠的治療作用及對生殖激素的影響
補腎助孕湯對小鼠生殖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
人蔘皂苷Rb1對急性束縛性應激大鼠海馬組織酪氨酸激酶BmRNA表達的影響
歸脾丸對苯中毒小鼠骨髓細胞周期的影響
魚藤素對人食管癌Ec-109細胞增殖及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
中藥治療痴獃臨床試驗中證候結局的評價
麝香保心丸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動脈僵硬度的影響

投稿須知


投稿要求

1.1 請作者投稿前仔細閱讀本《投稿須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動認為全部作者已閱讀本《投稿須知》,並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須知》的內容和要求。
1.2 請訪問本刊網站進行在線投稿,也可郵寄紙質版稿件。投稿時請附相應中文稿。紙質版稿件請用A4紙電腦列印(Word文件格式),連同作者單位介紹信及基金項目任務書複印件通過郵局寄來。在線投稿者,請等候編輯部通知再補充郵寄上述材料。不採用稿件不退還作者,請自留底稿。
1.3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註於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69788090)”,作為腳註第1項,並附基金證明複印件。如有獲獎,請付獲獎證書複印件。
1.4 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註明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稿件千萬請勿寄給個人(包括主編)。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的回執后滿3個月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與本刊聯繫,切勿一稿兩投。本刊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1.5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3個月不寄回者,視為自動撤稿。
1.6 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者減半(需附會員證複印件)。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費。版面費和彩圖印製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碟版和網路版稿酬),並贈當期雜誌。
1.7 稿件將請同行專家評審,並由本刊編委會決定取捨。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專家名單(提供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及傳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迴避的同行專家名單,以備參考。
1.8 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所有,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碟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社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撰稿要求

2.1 本刊設有述評、專論、專題筆談、臨床論著、實驗研究、博士之窗、經驗交流、基層園地、學術探討、思路與方法、臨床試驗方法學、綜述、病例報告、中醫英譯及會議紀要等欄目。述評、專論及專題筆談主要為約稿,但也歡迎來稿。本刊對所有來稿均採用同行審稿的方式進行公正、公平地審定以確定錄用與否。
2.2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鍊;層次清楚、數據準確,統計學處理正確。報告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應說明是否獲得有關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書。臨床論著、實驗研究及綜述等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內(按所佔版面計)一般不超過6 000字,短篇報道和病例報告一般不超過1 500字。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2.3 醫學名詞 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文稿內使用的術語應前後統一,新術語尚無統一譯名時,首次出現應在術語後面圓括弧內註明原文。藥物名稱應使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2.4 縮略語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詞過長且文內又多次出現,第一次出現時一律先寫出中文名詞全稱,后在圓括弧內標註英文全稱及縮寫詞,英文全稱及縮寫詞之間用逗號分隔。以後再出現時則用簡稱。文中引用中國人姓名時,應寫全名。
2.5 文題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縮略詞、代號;一般不用副標題。
2.6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修稿過程中不應再做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註於同頁下方,並註明通訊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電話、傳真及E-mail地址。作者單位須寫全稱(包括具體科室、部門)並註明省份、城市和郵政編碼。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並最終同意該論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如需註明協作組成員或致謝者,則於文末參考文獻前列出。
2.7 臨床論著、實驗研究、學術探討、思路與方法及綜述等文稿須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個關鍵詞。臨床論著、實驗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段格式撰寫,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學術探討、思路與方法及綜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採用4段格式撰寫。
2.8 關鍵詞 應盡量從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詞表中選用規範詞,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註釋字順表》。中醫藥辭彙可參考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編著的《中醫藥學主題詞表》。未被詞表收錄的詞如確有必要也可作為關鍵詞標註。關鍵詞不能2—8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各類文稿均須列出中英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應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詞首字母均小寫。
2.9 正文格式和層次結構 實驗論著一般分為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4部分;臨床論著和經驗交流一般分為引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4部分。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
2.10 圖和表 凡能用文字說明者,盡量不用圖表。圖表均應有簡要的圖題和表題。圖、表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連續編碼,並在正文中標示。即使只有1張圖或表,也須標示“圖1”或“表1”。每幅圖錶冠有圖題或表題,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線條圖高寬比例為5︰7,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2.11 統計學 應寫明所用統計學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並儘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統計學符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2.12 計量單位 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的規定,正確使用和書寫量和單位的名稱與符號。
2.13 數字 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間,必須用阿拉伯數字。年份用4位數表示,如1994年不能寫成94年。避免用時間代詞,如“今年”、“去年”等。小時用“h”表示,分鐘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數點前或后超過4位數字時,每三位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23 465.378 97。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錶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範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寫5~95%。
2.14 參考文獻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以角碼標出,不可引用內部資料。參考文獻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條期刊參考文獻均須卷期完整,每條文獻均需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須與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於文末。格式如下:
[期刊] 作者。文題。刊名(外文縮寫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頁—迄頁。舉例:
1 項陽,錢學林,王寶恩,等。百草柔肝膠囊逆轉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19∶ 709-711.
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1890.
〔書籍〕作者。書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頁—迄頁。舉例:
1 季鍾朴主編。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282—284.
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第八屆編委會領導名單
職務姓名地區/單位
總編輯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副總編輯王文健上海,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吳偉康廣州,中山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史大卓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沈自尹(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復附屬華山醫院
呂愛平北京,香港浸會大學
雷燕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肖培根(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歷任領導

屆次職務姓名
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總編輯陳可冀
第五屆、第六屆名譽總編季鍾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