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通大附中”,地處江蘇省南通市星城路300號,位於南通大學北側,世紀大道南側。作為南通市人民政府教育重點工程,通大附中是南通市政府投入4.3億元巨資按江蘇省五星級普通高中標準新建的一所南通市新城區配套高中。學校佔地207畝,總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現狀:龐大名校師資,全新領導班子;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南通市重點中學,南通市教育局直屬高中。南通市正處級事業單位。

學校簡介


附中美圖
附中美圖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通大附中”)是南通市人民政府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學校總佔地面積為207畝,總建築面積為7.4萬多平方米。2011年12月,學校舉行奠基儀式。2013年5月,南通市機構編製委員會批准設立南通大學附屬中學,學校為市教育局下屬相當正處級建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13年7月,學校正式招生。
通大附中現有43個班級,1988名學生。現有教職員工228人,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標率100%,具有碩士學位或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人數達到3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88%,中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佔到專任教師數的96.1%。學校擁有江蘇省特級教師1人,正高級教師2人,省333、市226培養對象5人,南通市學科帶頭人16人,南通市骨幹教師16人,一大批教師具有局直學科帶頭人、局直骨幹教師等學術稱號。師資整體水平在南通大市名列前茅。
通大附中校園功能區域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教學設施先進。多年來,附中師生在一系列省、市教育、教學、文藝、體育等各類比賽中,屢創佳績,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
通大附中彰顯“小班額、寄宿制、學院式”辦學特色,發揚“日進日新、成人成己”的學校精神,秉持“博雅、勇毅”校訓、“和融、誠樸、勤敏、卓創”校風、“篤敬善導”教風和“敏學精思”學風,堅持“促進科學、人文和藝術三位一體的博雅教育”理念,幫助學生達成“探究世界、認識自我,實現公民素養、學術素養和生命素養的提升”這一學習目標。
通大附中的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體現“以人為本、功能完善、生態和諧、既有傳統文明又有時代感的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園林化”的思想,凸顯“數碼校園、生態校園和人文校園”的現代教育理念。
通大附中遵循“唯真、崇善、向美”校訓,發揚“包容、開放、勤奮、樸實”的校風,致力於“打造精英教育、構建智慧校園、倡導家校共建、體現國際特色”的辦學格局。
學校通過“五大學院”(即人文與社會學院、數學與科學學院、工程與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和體育與健康學院)的課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現有兩個高水準省級課程基地——數學與科學課程基地和星火創客空間,已成為我省課程基地建設的樣板。學校課程基地建設經驗在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現場推進活動上獲得推廣。學校正在申報的第三個省級課程基地“江海文化美育課程基地”已通過省初評。
通大附中將努力成為具有實驗品格、示範意義的智慧校園、師生素養的發展平台、高校生源的優質基地、國際理解的交流中心,實現建成南通一流的特色高中、對外展示的教育名片、省內教育改革的樣板的願景目標。

歷史沿革


• 立項批複
2010年7月2日,南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通發改投資[2010]357號)“關於新區高中建設項目的批複”。
• 工程奠基
2011年12月28日上午,市委書記丁大衛,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國華親手啟動奠基儀式觸摸球,副市長楊展里講話,南通大學黨委書記顧曉松、校長袁銀男,以及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崇川區委、區政府,市教育局、市代建辦等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共同為通大附中培土奠基。各相關單位代表、有關學校師生代表等近二百人出席奠基儀式。
• 破土動工
2012年4月5日,通大附中一期工程破土動工,拉開了正式開工的帷幕。
• 二期開工
2012年11月6日,通大附中二期工程(東區)開工。
• 領導視察
2013年2月16日,是新春佳節之後的首個工作日。市委書記丁大衛、市長張國華等視察在通大附中建設工地。丁大衛要求學校高點定位,滿足更多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 一期驗收
2013年5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驗收。
• 新生報到
2013年7月6日,通大附中招收的首屆560名高一新生報到。
• 教工大會
2013年8月28日,通大附中召開第一次教職工大會。
• 正式開學
2013年9月2日,通大附中正式開學,舉行第一次升國旗儀式。至此,新城區教育體系更加完備,形成了以機關幼兒園、通師一附、市一初中、通大附中、市特教中心、南通大學為代表的門類齊全的學校教育體系。

辦學理念


打造精英教育:學校採用“小班化”教學,每班學額在40人以內;實行寄宿制,為學生在校生活提供高標準住宿條件;“學院式”管理,充分利用市內優質高中資源和南通大學教科研優勢,採取課程選修、社團活動、研究小組、學術講座等形式發展學生特長;每年舉辦藝術、科技、體育節;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舉辦專家講座、開展社區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
構建智慧校園:落實人文化理念,即實施將科學、人文、藝術整合於一體的智慧教育;建設數字化校園,即構建基於網際網路和雲技術下的數字校園、數字教室和數字移動學習終端;創設探究型課堂,即推進課堂中互動、探究,大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實施目標化管理,即實施目標定額、科學管理、系統決策和持續改進。
倡導家校共建:建立學校與年級家長委員會,深度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學生和家長同時共享學校體育、藝術、圖書、科技等資源;學校定期向家長提供學生髮展報告書;每月有一天為校園開放日,組織家長走進課堂、參加學校活動。
體現國際特色:為適應南通市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需要,學校將附設國際部,目前在學校總地域內預留了建設國際部的專門區域,待條件成熟時將啟動國際部項目,引進國際精品課程,屆時將為南通市高中學子出國深造開闢一條便捷而經濟的綠色通道。
通大附中擁有一流的現代化辦學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再加上獨特的辦學思路與辦學格局,並藉助南通大學的教育科研優勢,一定能把學校建成國際化、現代化、特色化的全省一流高中,為學子的高中學習生活與健康成長提供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優質的教學服務,幫助學子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殿堂,成就人生夢想!

硬體設施


教學區全景
教學區全景
截至2015年1月,我校圖書館藏書(已編目)共43608冊。其中,學生書庫17425冊,教師書庫1450冊,藏書庫21649冊,學生必讀書目室3084冊。
2014年我校征訂期刊為305種,2015年將增至356種。另有黨報黨刊9種。2014年,圖書館在初始規劃階段,故期刊投遞至各部門參閱。
2015年,我校將使圖書館的功能最大化,故期刊基本全部上架至圖書館期刊室,供師生前來閱讀。另從2014年11月始,學生必讀書目室正式開放使用。

文化傳統


學校精神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校精神是:日進日新·成人成己。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日進日新
1.含義
意即天天有進步,日日有創新;自強不息,永不止步;代代傳承,歷久彌新。
2.出處
《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要求
“日進日新”就是要求師生踏實每一天,超越每一步,勝不驕、敗不餒;同事具有創新意識、進取精神、力爭卓越、成就最美自己;就是以師生成長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持續發展,位居前列。
成人成己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1.含義
“成”是“完善”、“成功”、“實現”和“成就”。“成人”是指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成己”是要成為人性完滿、個性鮮明的人,進入“成己達人、成人達己”的境界;因建設自己而成就別人、又因別人的成就而提升自己,從而達到合作共生、共同成長。
2.出處
《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禮記·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
3.要求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也。”(孔子《論語·憲問》)“成人”意即努力成為德才兼備、人格完善的人,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要達到“成己”的目標,就必須通過自修、自省、自誠、自警、自奮,通過不斷錘鍊自我,充實自己,充分揮發自我潛能,以“誠者自誠也,而道其道”。“成已”還須德才兼備,德才兼具方可成人,成物。自己事業成功才有可能去更好的幫助他人。同樣,為了成就自己也要很好地去幫助他人、相輔相成,合作共贏。
校訓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校訓是:博雅·勇毅。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博雅,意為學問淵博、品德純正、意趣高雅。有了博雅的氣度,即可泰然處世,勇於擔當,自我實現。
博雅,是人類靈魂高度的象徵。“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簡單地灌輸一些知識,進行一些專業訓練,而是著重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說發展一種豐富的、健康的人性。即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成為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
通大附中以“博雅”作為校訓,旨在克服普通高中辦學重視“知識”“科技”而忽視“人文”“藝術”的傾向,藉以協調高中教育科技與人文、藝術的動態平衡,使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漸趨統一,藝術教育與知識教育完美融合,從而培養出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科學精神和審美情趣全面發展的人才。“博雅”應該成為每個通大附中人的精神氣度和人格特質。
勇毅:“勇”,乃勇敢、勇猛。毅,堅強,果決,志向堅定而不動搖。
中國傳統文化對“勇毅教育”非常推崇,《論語》《周易》《荀子》《孔子家語》《明史》等傳統典籍中多有記載。而早在古希臘時期,斯巴達城邦就推行“尚武教育”。蘇格拉底等西方思想先賢也非常注重勇猛堅韌精神的培育。
通大附中以“勇毅”作為校訓,旨在重視人文教育的同時,注重培育學生勇敢、無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錘鍊不怕失敗、不畏強暴、不迷信權威的品格。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使命,不為暫時的失敗所屈服,不為取得的成績而自滿,做到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滿懷自信,敢於擔當,追求卓越。
校徽
主題為“潛龍躍淵”造型。它以江海之波濤圓形圖案為設計元素,內寓上善若水、兼收並蓄、潤物無聲之意,外蘊靈動寬容、圓融和諧、和衷共濟之義。
內環為“華夏第一龍”的騰飛形象,也表現為“南通”之“通”的聲母“”之變形。它由三朵浪花匯聚而成,象徵通大附中育人寓“科學”、“人文”、“藝術”於一體的辦學理念,突出其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力爭一流的宏偉願景,三位一體,交相輝映,如百川歸海,彰顯了“日進日新,成人成己”的學校精神,也體現了學校為國家源源不斷地培育合格人才的宏圖偉願。
校徽以藍、橙黃、紫三色為基礎色,“藍”色象徵科技尖端與領先水平,“橙黃”象徵藝術創造之靈光,“紫”色為中間色,象徵人文中的包容與收穫,同時也賦予“紫氣東來”之祥瑞之氣。
校旗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校旗圖案為學校地形圖。兩條白線表示校內河流,藍、紅、綠三色表示學校實施科學、人文和藝術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篆體校名表示學校“博雅教育”特色。
校風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風是:和融·誠樸·勤敏·卓創。
和融,意為“和諧、融洽”。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記·樂記》“其聲和以柔”《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匯貫通。”
我校列“和融”為校風首目,凸顯以崇尚和諧、追求融洽為價值取向,融辦學思想、教育方式、行為規範、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師生對人生和社會和諧的理想追求。
誠樸,意即“真誠而質樸”。
“誠樸”中的“誠”是核心、是根本。“誠”是維繫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是現代學校的價值泉源之一。
朱熹《四書集注》“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後漢書·馬援傳》“開心見誠,無所隱伏。”《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晉·陸機《羽扇賦》“創始者恆朴,而飾終者必妍。”明·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為人誠樸坦易,言若不能出口。”
我校將“誠樸”列為校風,就是要恪守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操守。師生為人為學誠心正意、樸實無華、以誠相待,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使學校真正成為“道德高尚,學術純正”的治學場所和精神家園。
勤敏,意為“勤勉機敏”。
《論語·學而》“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北齊書·顏之推傳》“處事勤敏,號為稱職。”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
我校將“勤敏”列為校風,既是對教師工作的要求,又是對學生讀書的誡勉;既強調個體完善自己的修為,又倡導團隊奮發的精神態度;既要踏踏實實為事,又要優選科學、適切、靈活的工作與學習方式。師生共同追求單位時間內的效率的最優化。
卓創,意即“卓越與創新”。
唐·顏師古注《漢書·成帝記》“卓然,高遠之貌也。”權德輿《喜陸太祝移居洪州詩序》“太祝陸君鴻漸,以詞藝卓異,為當時聞人。”《國語·周語》“以創製天下。”
我校將以“卓創”為校風之一,意義有三:一是追求人品與學問同步卓越,二是倡導教育教學的創見、創造與創新,三是通過辦學創新的路徑來達到卓然不群的境界。
教風
通大附中的教風是:篤敬善導
長虹卧波
長虹卧波
“篤敬、善導”是從教學態 度與教學技藝兩個角度對教風所做的界定。
篤敬,篤厚敬肅。《書·盤庚 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 永地於新邑。”《論語·衛炅公》 “言忠焙,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 矣。”
善導,善於引導。《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 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 語·述而》“不憤不啟,不誹不 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 也。”學習之道在於啟發、引導,學生才能主動學習、意義學習、創 造性學習
為人師者要“篤敬”:“敬”為常懷敬畏之心,敬人敬己,謹於 修身,且忠實不欺,言出必行,誠 信為學,以生為本;“篤”為專一穩重,一心一意,潛心執教,依法 施教,垂範力行。
為人師者要“善導”:不僅傳 授知識,更要開啟智慧,激發靈 性,讓學生“各宜其所宜,各適其 所適”。
學風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風是:敏學、精思。
通大附中賦
通大附中者,承張謇興學之餘緒,集通城數校之名師,市府耗資四億歷時兩載而建之也。此新校,乃國內萬千中學之一也。以萬千之一,成萬千之“唯一”,通大附中之願也!
通大附中賦
通大附中賦
秉“和合”之理念,建“和諧”之學校;師與生和,諧而有序;師之殷殷兮,生之親親;教與學和,諧而有趣:教之諄 諄兮,學之欣欣;人與事和,諧而有力:謀之深深兮,成之精精;和而諧之兮,合而協之;諧而學海飛舟,同船共渡;協而書山折桂,爾競吾爭;讓天才,有脫穎之機;令英雄,有用武之地。
守“博雅勇毅”之校訓,育經世致用之人才;以勵學子有淵博之學識,有高尚之品德,有勇敢之精神,有堅毅之膽魄;有現代之科學技術,有傳統之人文藝術;做人之英傑,成國之棟樑。
育“和融誠樸勤敏卓創”之校風,造和氣融洽融匯融合之氛圍,建坦誠質樸真實嚴謹之互信;養勤奮刻苦機敏靈動之作風,臻創造創新卓然不群之境界;有舉一反三之潛能,有一言九鼎之信譽;有聞一知十之智慧,有九死不悔之浩氣;以聚鴻儒,以納英才,以焠優課,以成名校。
行“篤敬善導”之教風,使教者有專一之心;用詩之質,用藝之工,用哲之思,用將之器,教而授之,示而范之,濡之染之,感之化之,久而成名師。
蔚“敏學精思”之學風,使學子學而思之,思而學之;學不刻板,敏而攝精華;思不拘泥,精而究深遠;學有所得,思有所成,久而成雅士。
一言蔽之,“唯一”乃吾附中人兩載之汲汲所為也,未來之孜孜所求也。躬逢勝日,應錦平之約,瑞良忝撰之。

學校榮譽


時間級別榮 譽 名 稱
2013年國家第九屆全國少兒書信文化活動組織獎
2014年省級江蘇省十四屆“無錫三高杯”中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一等獎
2014年市級南通市模擬法庭比賽金獎
2014年省級第26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金鑰匙科技競賽先進學校
2014年省級江蘇省第16屆教育局“局長杯”乒乓球比賽特別貢獻獎
2014年市級教育工會教職工文化品牌二等獎
2015年市級南通市“五星級節水型學校”
2015年市級南通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2015年市級南通市文明單位
2015年市級南通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5年市級南通市先進集體
2015年市級南通市教育工會“2014年度優秀創新工會組織”
2015年市級南通市教育工會“優秀教職工文體社團”
2015年省級江蘇省十五屆“無錫三高杯”中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二等獎
2015年省級江蘇省十五屆“無錫三高杯”中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5年市級南通市第七屆中小學網路讀書活動團體獎
2015年市級南通市教育工會“2015年度創新型工會組織”
2015年省級江蘇省中小學優秀校園網站評比高中一等獎
2015年國家第二屆梓桐杯全國優秀學校報刊建設特別獎
2016年省級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16年市級南通市五四紅旗團委

學校領導


黨委副書記、校長:高迎九
黨委書記、副校長:成平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沈健
副校長、黨委委員:楊彬
副校長、黨委委員:張勇
副校長、黨委委員:周雲旗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