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堤壩

黃河堤壩

目錄

正文


黃河堤壩,黃河因流經黃土高原,含有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河床坡度驟然變小,泥沙淤積河床,常常汜濫成災。歷代為防水患,沿河建起千里大堤。據《山東通志》記載,到明代,我省積累歷史之經驗,所築黃河之堤已有七種。(1)大堤,或稱遙堤、重堤。屬官堤。底寬七丈,頂寬2丈,高1丈,多離河較遠,且多已殘敗。(2)民埝。由民間修守,后因大堤不用,改由官方修守。民埝離河最近。(3)臨黃堤。為濱河居民修的護田園之小堤。(4)格堤,或隔堤。是接大堤與民堤的橫堤,其作用是,萬一黃河決口,水只能淹一些格堤所圍的土地,不致淹沒更多地域。(5)月堤或越堤。是在險要之處,在堤后做半月形堤,作用同格堤。(6)戧(qiang)堤或后戧。是在險要處或堤身塌處築堤,以便加固。(7)子堤。是堤上之小堤,河水陡漲時用。黃河河堤還有許多輔助工程,如建在河流中以攔截水流的壩。據《山東通志》記載,歷史上在山東境內的壩有四種:(1)排水壩。壩插入河心,逼使斜方向的水流入正河。有時要造二壩或三壩。(2)迎水壩。在河道轉彎處建造,以防河水沖向堤根部。(3)順水壩。使水順壩斜行,在水流衝擊河道處建造。(4)托壩。大壩下托以小壩,用於壩後有迴流處。黃河堤壩對於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