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炎

退行性脊柱炎

退行性脊柱炎是中年以後發生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一般以負重和活動範圍較大的關節累及較多,臨床上以頸椎和腰椎發病多見。好發於中年以上,男性多於女性。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組織變性和長期磨損有關。患者可出現腰背酸痛、活動發僵、脊柱有不同程度的后駝畸形(圓背)等癥狀。退行性脊柱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病理學改變不可逆轉。治療的目的是緩解或解除癥狀,延緩關節退變,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復日常生活。退行性脊柱炎可合併或併發退行性脊椎滑脫。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退行性脊柱炎是中年以後發生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
● 退行性變發生於椎體、椎間盤和小關節。椎體邊緣的唇形改變或骨刺形成,是診斷名稱的由來。
● 相當於中醫學的“痹症”範疇。其發生以肝腎不足、筋骨失榮為本,外力所傷、瘀血或外邪侵入、經絡阻塞為標,兩者相互影響,虛實夾雜為患。腎氣的盛衰,肝血的充盛與不足對筋骨的榮衰有重要作用。

癥狀


● 晨起腰痛,活動后減輕。約80%主訴晨起感到腰部酸脹及疼痛,一般多可忍受,伴活動受限,自覺腰部僵硬。但稍許活動后,疼痛減輕,再步行數百米后又疼痛緩解或消失,腰部活動範圍也恢復如常。
● 多活動后疼痛,休息后減輕。此類患者腰部過多活動或負重后,即覺腰痛,並逐漸加重,伴活動受限,稍作適當休息,癥狀即明顯改善。
● 腰部僵硬及腹脹感尤為明顯。此類患者的主訴為腰椎關節活動受限、不靈活及發酸、發脹。
● 除腰部僵硬、活動受限及叩擊有舒適感外,一般無其他特別癥狀。

檢查


● 確診退行性脊柱炎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X線檢查

● X線檢查示呈典型的退變性改變。

診斷


● 醫生診斷退行性脊柱炎,主要依據外傷史、典型癥狀及輔助檢查。
● 典型的癥狀腰背酸痛、活動發僵、活動受限、圓背等是診斷退行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據。
● X線檢查可見典型的退變性改變,椎間隙不同程度變窄,椎體上下緣可有唇樣骨贅,嚴重者可見上、下椎體增生之骨質形成“骨橋”。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腰背酸痛、活動發僵、活動受限、脊柱有不同程度的后駝畸形(圓背)等癥狀,容易與退行性脊柱炎混淆,這些疾病有腰肌勞損、腰背部肌纖維組織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風濕病、類風濕脊椎炎、強直性脊椎炎、脊椎結核及骶髂關節病變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X線等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退行性脊柱炎的治療原則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卧硬板床。
● 腰背肌鍛煉:每日不少於3次,每次至少50次。
● 腰圍保護:使用具有彈性的軟腰圍較理想,但發作期應改用較硬的皮腰圍。
● 按摩療法:按摩療法可改善局部血循環,有利於本病的恢復。

藥物治療

● 抗炎、鎮痛藥物及中醫中藥。

手術治療

● 椎管或神經根管減壓術:適於增生明顯伴有嚴重根性癥狀者。
● 脊椎融合術:適於伴有椎節明顯不穩或後方小關節損傷性關節炎者。

危害


● 隨著病情的發展,退行性脊柱炎患者椎體及其周圍軟組織將老化,從而形成骨刺,產生以腰痛為主的癥狀,如患者腰部俯仰屈伸以及轉側起坐,發生疼痛,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退行性脊柱炎可合併或併發退行性脊椎滑脫,治療時間較長。

預后


● 退行性脊柱炎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是否有癥狀及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退行性脊柱炎是慢性退行性病變,增強體質,延緩衰老,防止過度勞累,避免超強度勞動和運動造成損傷。適當做體育鍛煉,增強體能。
● 運動要適度,防止摔倒。
● 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