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損傷

肝損傷

肝損傷是外力因素導致的肝臟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內臟損傷。肝損傷在腹部損傷中約佔20%~30%。由於肝臟體積大、質地脆,一旦遭受暴力容易損傷,可由刀刺傷、火器傷、撞傷、擠壓等外力原因導致。肝損傷由於腹腔內出血或膽汁泄漏,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膽汁性腹膜炎,後果嚴重,必須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肝損傷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開放性損傷一般很容易診斷,閉合性損傷常被患者忽略,可出現腹部疼痛、顏面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癥狀。肝損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肝損傷可併發感染、休克、急性肝腎肺功能障礙等併發症。及時診治可治癒。損傷嚴重、治療不及時者預后差,甚至死亡。

就診科室


● 急診科、消化內科、肝膽外科、普通外科

病因


● 開放性損傷:一般有刀刺傷、火器傷等。
● 閉合性損傷:因為撞擊、擠壓所致,常見於交通事故、建築物塌方,偶見於高處跌落、體育運動傷或毆打傷。

癥狀


● 有右側胸腹部外傷史。
● 患者有口渴、噁心、嘔吐,腹部疼痛、顏面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腹部壓痛明顯,腹肌緊張,可出現右上腹包塊。
● 傷及門靜脈、下腔靜脈等,可發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引起致命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檢查


● 診斷性腹腔穿刺:一般抽出不凝固血液可認為有內臟損傷。
● 實驗室檢查:定時測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觀察其動態變化,如有進行性貧血表現,提示有內出血。
● 影像學檢查:B超、CT、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可提供肝損傷部位的影像學資料,有助於鑒別診斷及治療。

診斷


● 醫生診斷肝損傷依據外傷史、典型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綜合診斷。
● 有右側胸腹部外傷史。
● 患者有口渴、噁心、嘔吐,腹部疼痛、顏面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表現。腹部壓痛明顯,腹肌緊張,可出現右上腹包塊。還可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引起致命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 腹腔穿刺有不凝血。
● 實驗室檢查顯示進行性貧血。
● 影像學檢查顯示肝損傷。

鑒別診斷


● 肝膿腫:因有明顯的炎症表現而常有畏寒、發熱,然後出現肝區疼痛、肝臟腫大,肝臟表面光滑,有壓痛、叩擊痛,相應腹壁常有水腫,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超聲檢查、放射性核素、CT掃描等輔助檢查可協助診斷,必要時可行診斷性穿刺檢查。
● 病毒性肝炎:血清學檢查可檢測到各型肝炎(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抗原或抗體。

治療


● 一般治療:
● ● 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
● ● 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保證輸血輸液通暢,避免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不足。
● ● 卧床休息2周以上。
● 非手術治療:
● ● 鎮靜止痛,輸血補液,預防感染,正確使用止血藥物。
● ● 部分患者可行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查找出血灶後行栓塞治療,效果較好。
● 手術治療:止血,結紮膽管,清除壞死肝組織,引流,處理合併傷。

危害


● 感染性併發症:有肝膿腫、膈下膿腫和切口感染等。徹底清除失去活力的肝組織和污染物,妥善止血,並安置可靠有效的引流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 可致膽汁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腔膿腫。
● 急性肝腎肺功能障礙:是極為嚴重而又難處理的併發症,預后不佳。多繼發於嚴重複合性肝損傷、大量失血后長時間休克、阻斷向肝血流時間過長、嚴重腹腔感染等。

預后


● 及時診治可治癒。損傷嚴重、治療不及時者,預后差。

預防


● 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應盡量避免外界暴力的打擊。
● 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