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

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

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優良的教育質量,在廣東省享有較高的美譽,學校佔地面積38046.9平方米,生均34.5平方米,建築面積42505m2,校內古樹蔥蘢,處處林蔭,環境優雅。現有教學班26個,學生1346人(2009年9月達30個班,學生1500人),現有專任教師86人,其中高級教師10人,一級教師40人,本科以上75人,學歷和職稱合格率均達100%。學校教學設施配套完善,擁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所有教師均配備一台筆記本電腦。目前校園網、校園廣播網已覆蓋各課室、功能室、實驗室、辦公室和校內教師宿舍,並利用光纖與省、市教育專網連接。

學校簡介


1946年,以抗日名將蔣光鼐為代表的先賢們倡導創辦了“縣立常平初級中學”,1958年,升格為完全中學(常平中學)。63年來,數以萬計的常中人,用他們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實現了常平中學的一次次騰飛。今天,常平中學(初中部)已成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東莞市文明學校”、“東莞市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東莞市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等。2007年9月,學校順利實現了初高中分離,留在原址的“常平中學初中部”贏得了更大的教育教學空間,有更多的優質學位來彰顯她的重要地位。
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
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
學校堅持走質量立校、科研興校和管理強校的道路,堅持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管理。師資隊伍不斷得到優化,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中考成績連續多年獲東莞市初中教育質量獎,2006年和2007年獲一等獎,2008年獲三等獎。

辦學歷程


創辦於1946年春,前身為“東莞縣立常平初級中學”,蔣光鼐先生題字“縣立常平中學”,秋季開始招生。
1948年由中山大學歷史學教授鄭思許作詞,黃可清作曲,馬思聰教授審閱修改創作出《東莞常平中學校歌》
1949年7月初中首屆畢業。入學時為84人,畢業時為69人。
1952年夏為抗美援朝開展募捐活動
1957年夏反右派鬥爭,大批教師蒙冤
1958年8月始辦高中,升格為完全中學,
1959年6月洪水為患,校舍被淹
1961年7月高中首屆畢業,升學率為東莞縣之冠
1965年7月首屆高考,升學率居東莞縣前茅
1966年6月18日作為首批完全中學開展文化大革命
1970年9月回收大隊村級高中班,辦成九個高中班
1979年7月恢復高考全國招生,升學率東莞縣之冠。
1986年高中轉制(開設高三)
1990年1月常中男子籃球隊代表常平鎮赴香港訪問“香港元朗體育藝術節”
1999年10月,常中男子籃球隊作為中國青少年體育代表團赴埃及訪問
2000年1月常平中學升級為“東莞市一級學校”
2003年10月23日,常平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揭牌慶典,副市長張順彩致辭
2004年5月承辦2004年全國奧林匹克中學生生物聯賽(廣東賽區)
2004年5月26日東莞市委書記佟星來我校視察工作
2007年7月常平中學初高中分離,高中部遷至常平司馬村,原址更名為“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

校風校訓


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三風合一為“嚴、勤、實、活”
校訓:“平心致遠,正道力行”

校園文化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中學初中部校園文化建設
1.漢語詞典對“平”字的解釋很豐富,例如有:均等、安定、安靜、公道、治理、抑止、和好等解釋。當然還可以把“平”字理解為和諧、溫和和穩定。
<廣韻>對“平”字的解釋是-平,正也。
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中,主張對古人之言“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2.以“平”字定位為常平中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核,並外延到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兩個方面。
堅持“常平”精神理念,就是要求廣大師生員工――常懷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實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創奇偉,平中見遠大。
3.學校建築物的命名
當前,大部分學校的建築物都沒有命名,或者使用數字命名,因此缺乏文化的內涵。最近,學校跟一些教育界前輩和教育專家研究決定,對我校的全部建築物以“平”字頭命名,彰顯常中獨特文化。
①新八層大樓――平正樓
平正意指公平正義。
在平正樓靠近籃球場一側大牆上豎立體現常中精神理念的三字句――常懷平和心,常做平凡事,常做平實人。
②原八層大樓――平心樓
平心即平常心。心情平和,態度冷靜,除去成見,用心公平。
③舊三層大樓――平實樓
平實――平易樸實。
主樓:書聲涵志趣鳥語伴琴弦根深葉自茂學博品宜高
④原六層(連改建女生)宿舍――平睦樓
平睦――倡導學生平等和睦相處。
⑤新建七層宿舍――平儉樓
慈仁及物,平儉節身
---《靈寶無上度人上經大法》無上十戒中第三。
⑥圖書館――平津樓
·孫星衍(1753-1818),字淵如,江蘇陽湖(今武進)人,清乾隆五十二年榜眼,歷任山東按察使、布政使。清代著名經學家、校勘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方誌學家、目錄學家。著作甚富,著有《寰宇訪碑錄》、《平津館金石萃編》、《魏三體石經遺學考》、《京畿金石考》、《泰山石刻記》、<續古文苑>等。孫星衍藏書處名為“平津館”,因其官署駐地與漢代平津侯封地相近而得名。
⑦五棟教師宿舍分別取――
平真樓平善樓平愉樓平順樓平安樓
⑧後涼亭――平悅亭
⑨心理輔導室:平怡軒
五、師資隊伍
教師資源是學校第一資源,伴隨著我校初、高中分離,初中部發展嬗變為一所具有63年歷史的新校。常平中學初中部現有在崗在編教師84人,平均年齡32.4歲,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學歷75人;中學高級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32人,中學二級教師44人。
我校這支年輕的教師隊伍體現著東莞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全校教師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區,他們懷著為教育奉獻地理想聚集在了莞邑大地。這是一個承載著新課程理念的集體,每一個成員非常注重反思,認為這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這是一支勤于思考的隊伍,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的見解;這是一支能博眾家之長,“拿來”別人的優點,以克服自己本身不足的隊伍;這是一支能用自己的頭腦來鑒別各種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隊伍。
提高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辦學成果


1980年
“東莞市體育衛生先進學校”
1984-1985年
“東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1985年
被廣東省體委命名為“籃球傳統項目學校”
1986年
“東莞市體育衛生先進學校”
1988年
“東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1989年
“東莞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
“東莞市校園三化建設先進單位”
“東莞市體育衛生達標先進單位”
1990年“東莞市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東莞市校園三化建設先進單位”
“東莞市生物園建設先進單位”
“東莞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
1996年9月
東莞市高考優秀集體獎
1996年12月
東莞市初中教學質量一等獎
“東莞市普教系統文明學校”
“東莞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1997年12月
“東莞市德育先進單位”
1997年11月
“東莞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
1997年12月
“東莞市群眾體育先進學校”
1999年3月
廣東省中學生籃球傳統項目比賽第二名
1999年11月
東莞市第五屆中小學航模競賽第一名
2000年2月
東莞市初中教學質量二等獎
“東莞市普教系統文明單位”
“東莞市‘美麗校園’活動先進單位”
2000年4月
榮獲東莞市中小學生籃球賽高中男子第一名
2001年1月
“東莞市園林式單位”
2001年3月
“東莞市2000年度科技教育先進單位”
2003年6月
“東莞市新課標改革實驗先進單位”
2003年
東莞市中學生文藝匯演管弦樂演奏一等獎
2004年2月
“東莞市文明學校”
2004年3月
東莞市初中教學質量二等獎
2004年10月
研製開發的“基於類標準分和網路的考試成績動態管理無紙化操作系統”獲廣東省黃華獎二等獎
2005年3月
“東莞市文明學校”
東莞市初中教學質量二等獎
2005年5月
校長王功學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2005年9月
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實驗學校”
2006年2月
“東莞市文明單位”
“東莞市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2006年7月
廣東省中學生籃球傳統項目比賽第三名
2006年9月
初中教育質量優秀獎;市俱樂部少年籃球賽第一名
2006年11月
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2007年1月
市初中教育質量一等獎
2007年3月
東莞市巾幗文明崗
2007年4月
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2008年1月
東莞市普教系統文明單位;
東莞市初中教育質量一等獎
2008年1月
2008年度全市普教系統文明單位
2009年3月
2008年度東莞市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未來展望


課程改革:
根據新課程理念,努力開發以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人格發展為核心目標的人文課程,以發展學生外在形體和內在藝術修養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課程,以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為極終目的的活動課程,形成特色校本課程。
教學科研:
樹立教育發展以科研為先導的思想,人人參與科研。以科研三年發展規劃為學校教科研的起步階段,備課組以上單位要承擔至少一個課題,培養研究型教師;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教學反思輔助,努力培養、學習型及反思型的教師。
隊伍建設: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依託,不斷優化隊伍素能,努力建設形成一支師德高尚、合作創新、優化高效、追求進步、崇尚一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辦學成績:
中考成績逐年提高,爭取三年後在東莞市初級中學享有一定聲譽;鼓勵參與學科競賽活動,努力使學科競賽水平在東莞市初級中學在有一席之地,爭取有學生獲全省一等獎實現學校以競賽促提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