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乘

五乘

指運載眾生到善處的五種法門。‘乘’乃梵語ya^na之譯,有道、船、車,或運載之義。此處喻諸佛教法猶如舟、車,可運載眾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譯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

《盂蘭盆經疏》


一般所說的五乘︰即指人乘(manus!ya-ya^na)、天乘(deva-ya^na)、聲聞乘(s/ra^-vaka-ya^na)、緣覺乘(pratyeka-buddha-ya^na)、菩薩乘(bodhisattva-ya^na)。《盂蘭盆經疏》卷上雲(大正39·506b)︰‘五乘者,乘以運載為名,五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此五力有大小,載有遠近。
(一)人乘,謂三皈五戒,運載眾生越於三塗,生於人道,其猶小艇,才過溪澗。
(二)天乘,謂上品十善,及四禪八定,運載眾生越於四洲,達於上界,猶如小船,越小江河。
(三)聲聞乘,謂四諦法門。
(四)緣覺乘,謂十二因緣法門,皆能運載眾生越於三界,到有餘無餘涅盤,成阿羅漢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
(五)菩薩乘,謂悲智六度法門,運載眾生總超三界三乘之境,至無上菩提大般涅盤之彼岸,如乘舶過海。’

《楞伽經》


《楞伽經》卷二所舉的五乘︰即天乘、梵乘(brahma-ya^na)、聲聞乘、緣覺乘、諸佛如來乘(buddha-ya^na)。《楞伽經義疏》卷五雲(卍續26·231下)︰‘天乘者,十善法也。梵乘者,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也。聲聞乘者,生滅四諦法也。緣覺乘者,生滅無生十二因緣法也。諸佛乘者,事六度、理六度,乃至次第三觀等諸法。’

《華嚴五教章》


《華嚴五教章》卷一所說的五乘︰即一乘(eka-ya^na)、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小乘(hi^na-ya^na)。《大藏法數》卷二十八謂,以一乘實相之法為乘,到達涅盤彼岸,此謂一乘;以六度萬行為乘,出離三界,此謂菩薩乘;以十二因緣為乘,超出三界,此謂緣覺乘;以四諦為乘,超越三界,此謂聲聞乘;以五戒、十善為乘,出離四趣,此謂小乘(即人天乘)。

《稱讚大乘功德經》


指聲聞乘、獨覺乘、無上乘(an-uttra-ya^na)、種種乘(na^na^-ya^na)、人天乘(deva-manus!ya-ya^na)︰《稱讚大乘功德經》雲(大正17·911b)︰‘諸佛世尊無別作意,為有情類說五乘法,由本願力依法界身,於一切時,從諸毛孔任運流出無量法光,以一妙音等澍法雨於一眾會無量有情,昔來信樂聲聞乘者,聞佛為說聲聞乘法。昔來信樂獨覺乘者,聞佛為說獨覺乘法。昔來信樂無上乘者,聞佛為說無上乘法。昔來信樂種種乘者,聞佛為說種種乘法。昔來信樂人天乘者,聞佛為說人天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