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依備
傅依備
湖南省岳陽市人,1929年4月4日出生,中共黨員。1955年9月在原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攻讀研究生,1960年5月獲副博士學位。1960年7月在清華大學任教。1963年2月調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中物院科技委副主任。
早期從事放射性同位素分離和核燃料的科研與教學工作,編寫了清華大學《人工放射物質工藝學》講義。在突破原子彈各項技術攻關階段,領導建立了釙的生產工藝,研製了模擬裂變中子源的釙中子源,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樣品分析。
傅依備,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原子分子物理專業的博士生導師。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和學術帶頭人、學科負責人, 1929 年 4 月生,男,漢族,湖南嶽陽人。 1960 年在原蘇聯列寧勒工學院學 習並獲 博士學位, 1960~1963 年在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任講師並擔任 120 教研室副主任, 1962 年在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主講“人工放射性物質工藝學”。 1963 年調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至今,曾任研究室主任、二所副所長、所長和院科技委副主任。現為院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核學會名譽理事長。
先後從事核燃料后處理、放射化學、同位素化學、輻射化學、核技術應用和材料科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及與此相關的國防科研任務,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主持過同位素中子源的研製和核試驗樣品放射化學方法診斷以及核裝置材料輻射相容性的研究。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激光碟機動聚變微靶製備實驗室。在 863 計劃中承擔聚變——裂變混合堆氚工藝研究,建立了堆上在線產氚演示迴路,研製成配套的固態氚增殖劑。在同位素及其標記化合物研製、核輻射在工業的應用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 6 項,部分級科技進步獎 10 項,院基金科技成果獎 12 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170 余篇,培養研究生 30 餘人。國家級的三十位核專家之一, 1985~1989 年先後被評為院、四川省、核工業部勞動模範,省國防工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1986 年獲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1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71年到1991年,全面負責核試驗放化測試任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測試方法,使放化測試技術順利突破地下核試驗關,並能適應核武器研製發展的需要,採用了指示劑診斷聚變威力、裂變分威力及核爆壓縮過程的聚變的方法。主持建立了鋼絲繩快速氣體取樣方法,為現場速報核爆總威力 做出了突出貢獻。負責組建微靶實驗室,研製一系列核爆模擬實驗和的微型靶。負責裂變聚變混合堆的氚工藝的研究。建立了在線產氚演示迴路。在同位素標記的藥物研製、輻射加工等核技術應用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幾年,從發展核武器技術出發,開創了核武器庫存可行性有關材料化學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結果,對評價武器可行性有重要意義。先後培養研究生20餘名,在國內外 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50餘篇。
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1項,院基金科技成果獎11項。他學風嚴謹、學術思想活躍,對複雜技術難點有敏銳的洞察力,關於發揚學術民主,發揮科技人員的團隊作用。對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和中物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