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靠岸的結果 展開

靠岸

2010年張榮貴執導動畫電影

影片是創造虛擬偶像“阿貴”的張榮貴所拍攝第一部動畫長片,講述了一個冷光飄浮,一心嚮往愛情,卻不顧預言師警告的女孩,用魔法紅線綁住西風間樹的心,只為了永遠確保西風間樹的愛。在即將得到幸福的前一刻,戰爭突然爆發,冷光飄浮與西風間樹在碼頭走散,意外登上一艘滿載著各種痛苦無助靈魂的神秘黑鯨船。越想靠岸,鯨船越是航向深不可測的航線。

電影劇情


靠岸[2010年張榮貴執導動畫電影]
靠岸[2010年張榮貴執導動畫電影]
《靠岸》的故事講述了在碼頭上等待著愛人的少女,遇上了突發的戰爭,混亂中、搭上了一艘奇幻的黑鯨船,自此捲入一場善與惡的對抗,這類奇幻中帶著溫馨的風格,熟悉宮崎駿卡通的觀眾,或許會覺得有些眼熟。

影片製作


十年前,張榮貴利用簡單2DFlash動畫,創造出“阿貴”這個虛擬角色,不但風 靡全台及內地,還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因此在2003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進軍日本的經驗讓他體認到市場的重要,於是他帶著一群台灣培養出工作團隊,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全心投入《靠岸》的製作。要完成這樣氣勢磅礴的場面、和細膩的畫風,需要大量動畫人才,張榮貴為此還在內地的南京設立了一個200多人的動畫工廠。
《靠岸》剛一完成,就入圍了今年台北電影節的百萬首獎,而且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入圍的動畫片。導演張榮貴表示,就像《靠岸》這部片將的是自我追尋一樣,他也要藉此來為台灣自製的動畫長片投石問路。
《靠岸》可以說是台灣動畫史上的創舉。台灣早期動畫大部分不是承接美國的風格,就是模仿日本的風格,較少有創新的題材以及技巧,也使得台灣動畫資金的籌備更為困難。但《靠岸》首次突破了資金、技術、題材的限制,創下了台灣動畫史上新的里程碑。在資金方面,總共耗資了一億兩千萬,是台灣動畫產業的創舉;在技術方面,動畫的技巧比以往更為成熟,天空中的巨大船隻、戰爭的爆破場面,在視覺上更是一場奇幻冒險;在題材方面,現實與奇幻交織構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軸,少女為了追尋愛情而踏上旅程,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卻不斷發生,少女離岸越遠,心卻越想靠岸。《靠岸》可以說是第一部原汁原味台灣製造的動畫電影,從角色、故事情節、內含意義以及整個電影的製作,都是代表了台灣的歷史背景和台灣人意念的累積。
據影片的主創介紹,虛擬人物的創造,除了賦予每個角色個性、替他們建立生命故事之外,為了製作需要,一開始就必須將身高設定完成,這樣在畫動畫的時候,才能確定角色之間的比例大小。這個問題解決后,則開始根據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不同的角色去想象該有的場景。比如電影中一個配角“小販執委”的家。由於“小販執委”是個生來命中帶著兩個車輪的流浪藝人,他對故鄉最後的記憶就是桐花樹和溫暖的老家。因此主創們幫他設計了一間看起來頗為溫馨的日式木造平方,庭院中還有一顆美麗的桐花樹。
黑鯨船結合了鯨魚與船的概念,一方面它具有生物的有機生長功能一方面又要有船的交通科技感。因此你會發現,它有鯨魚的外形,但又帶有金屬拼接的感覺。由於航行在中陰界,它的顏色設定就以灰藍色調為主。而黑鯨船的甲板,是整艘鯨船非常重要的場景,因為這裡有供武鬥戲使用的飛行草原。飛行草原,其實就是船上自然生態區的總稱,這裡不只有草原,還有高山、湖泊和森林。草原覆蓋住整艘船的甲板,讓人產生彷彿置身大自然的錯覺。這樣,就可以營造出黑鯨船上奇異幻想的世界。鯨船就像一隻真的鯨魚一樣,依靠船翼和船尾來控制飛行方向。船翼長的就像真正的魚鰭,只是它是由金屬拼接而成,分成四節運動。而船尾部分,則仿造鯨魚尾巴的造型。在功能上,則設計得像飛機尾部的整流筏,幫助鯨船前進。

獲獎記錄


台北電影節入圍
2009 韓國釜山電影節入圍
第2屆澳門電影節動畫獎
2011 聖地牙哥動漫展Comic-Con International:San Diego 2011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