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概念化
應用於心理學學科的概念
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指諮詢員依據某種心理諮詢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具體來講,針對來訪者的問題要獲哪些信息,如何獲得信息並加以有意義地綜合,如何利用信息進行臨床預測和假設,從而由這種判斷或假設進一步形成諮詢計劃的雛形。
所謂個案概念化,指諮詢師依據某種心理諮詢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
有助於做到準確共情
共情就是要求諮詢員能夠進入來訪者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那是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來訪者。
有助於選擇正確的切入點
通常來訪者的主訴很多,實際上是內心衝突的不同表現形式,如果看不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常常使諮詢員找不到諮詢方向。正確的概念化是諮詢員把握來訪者核心衝突的關鍵,形成概念框架有助於諮詢師選擇適當的切入點,並評估干預策略的效果。
有助於確定適當的干預方向
對來訪者的問題形成概念化利於諮詢師把握核心問題,據此選擇適宜的干預策略和干預技巧,不僅可以使諮詢工作更為有的放矢,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而且可以提高幹預效果。
有助於把握適當的進程
在諮詢中難免遭遇阻力,有時是來自與來訪者的防禦和阻抗,有的是來自諮詢師的干擾。在對來訪者的問題有了概念化的認識以後,諮詢師與大阻力時才不會慌張,而是試圖理解阻力背後的原因。
個案概念化的水平是評估諮詢師發展的重要指標,經驗豐富的諮詢師除具備精熟的諮詢技巧外,應該有能力依據自己的理論傾向形成對來訪者問題的診斷以及處理策略。對諮詢師來講,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概念化是非常必要的,有利於決定諮詢策略,包括確定諮詢目標,選擇諮詢策略以及如何改善諮詢關係等。
1、廣泛收集來訪者及其主訴問題的資料,確認來訪者最突出的問題。
2、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類,劃分為有意義的組群,思考這些主題是如何影響來訪者的生活、健康以及主觀體驗的。
3、嘗試以某種心理諮詢理論統合和解釋來訪者的問題,以此為基礎確定諮詢目標,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技術。
諮詢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個案概念化的能力,特別是對於初學者而言,有必要在督導的指導下加強訓練。個案概念化報告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包括所有相關的人口統計學信息,例如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居住環境、著裝風格、身體外觀及自我介紹等。
列出來訪者的主訴,尤其要注意在來訪者看來問題重要性的排列順序。例如在出現問題之前或之後有沒有特別的事件發生?問題出現多長時間了?以前曾經出現過嗎?當時是什麼情形?
依據諮詢的深度和時間長短,決定收集來訪者資料的廣泛程度,而收集資料的焦點取決於諮詢員的理論取向以及來訪者問題的性質。
描述來訪者在生活中人際關係的狀況。例如來訪者對待他人通常是什麼態度?來訪者最典型的人際關係特點是什麼?是順從、控制、還是退縮?在諮詢關係里,來訪者對諮詢員的傾向性如何?
在環境中哪些因素對來訪者來說是應激源?有哪些要素具有支持性功能,例如朋友、家庭、娛樂活動或經濟條件等?
包括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行為因素,其中認知因素指洞察水平、判斷能力等與心理過程相關的資料;情感因素指典型的情感狀態、會談中的心情、情感與情境是否適當等;行為因素致身心癥狀、行為模式、性功能、進食習慣及睡眠模式等。
這是概念化的本質。個案概念化是對所有資料的綜合,使諮詢師對來訪者問題看法的概括說明,包括來訪者人格中最核心的動力學部分,特別是人際關係方面。例如在來訪者的問題中共同的主題是什麼?是什麼把這些問題連接起來?
綜合以上信息,諮詢師根據自己的理論取向提出應對當前問題的治療計劃。需要說明的是,個案概念化不同於對來訪者問題的診斷分類,例如常用的DSM-IV或ICD-10,這些精神病診斷系統雖然有助於評估問題行為和選擇治療方法,但對於一些諮詢對象來說,無異於貼上了毫無意義的標籤,遠不如個案概念化更為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