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京劇研究院

成都市京劇研究院

成都京劇院成立於1950年,前身是成都市京劇團,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省級重點京劇院團”。京劇院從建院以來一直大力傳承京劇藝術,培養京劇優秀人才,不斷創編優秀劇目並通過多形式的演出,努力提高京劇藝術影響力。

2013年京劇團更名為“成都市京劇研究院”,人事部門核定定編人數99人,實有在編人員80人,離退休人員131人,共計221人,臨聘人員23人。目前,在聘在崗人員68人,中層以上幹部18人,支部黨員43人,管理人員9人,專業技術人員58人。京劇研究院內設黨政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創作研究部、展演部、宣傳營銷部、新聲劇場管理辦公室7個部門。我院作為“大西南的京劇勁旅”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競爭力,擁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同時培養了大批的中青年藝術家和優秀演員。目前,我院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10人,中級職稱34人,國家一級演員2人,國家二級演員6人,國家一級演奏員2人,國家二級演奏員2人;其中梅花獎獲得者1人。

組織簡介


主要領導
院長:劉露
黨支部書記:李抒洪
副院長:劉潔、魏積強
成都市京劇研究院一直以來堅持新劇目的創作生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在60年的風雨歷程中,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培養了一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優秀的中青年演員,創演了一批久演不衰的優秀劇目。
2011年,新編劇目《魂系油氣田》在慶祝建黨90周年活動中獲得第12屆中國戲劇優秀劇目獎和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二等獎;2013年我院以本土題材薛濤打造的京劇精品《浣花吟》,作為四川京劇的代表參加第二十六屆梅花獎,並作為開場演出,該劇主演劉露榮獲第二十六屆梅花獎。
目前的成都市京劇研究院,以中青年演員為主,演出陣容基本完善,精神面貌處於最近10年最佳狀態,充滿朝氣和活力,能圓滿完成省市文化主管部門的指令性演出任務,能勝任文化部、中國劇協等 的全國性比賽演出任務。最近幾年,劇院堅持新劇目創作生產,取得的成績在西部地區名列前茅。
2006年,新編神話京劇《碧海神珠》參加了“全國京劇武戲實驗演出”,獲得好評。
2008年,新編歷史劇《薛濤》,獲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2010—2011年,為建黨90周年推出的新編現代京劇《魂系油氣田》,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獲得了廣大觀眾的讚揚,應邀參加了文化部主辦的“2011年全國優秀現代戲展演”,參賽第12屆中國戲劇節並獲得優秀劇目獎,參賽第6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獲得二等獎,截至2012年底該劇演出共計94場。
2013年,以本土題材薛濤打造京劇精品《浣花吟》,該劇在藝術上大膽探索和創新,為第二十六屆梅花獎開場演出,主演劉露獲得梅花獎。
2015年,成都市京劇研究院積極推進新劇《落梅吟》的打造工作,深入挖掘劇本創編,邀請全國京劇行業優勢力量加入《落梅吟》編創和演出團隊,京劇《落梅吟》的推出是成都京劇藝術研究和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讓該劇在成都乃至全國的文化市場上大放異彩。
多年來,劇院一直堅持送戲下基層和送戲進校園的惠民演出活動,堅持為京劇票友服務,還定期為票友輔導。2013年,京劇院先後開展了“學雷鋒文化志願服務送戲進社區活動”、“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黃龍溪大劇院“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非遺展演活動”。2015年《落梅吟》將在四川省進行惠民演出50場,給老百姓送上經典文化的饕鶗盛宴,奉上傳統藝術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