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肥大

藥物性牙齦肥大

藥物性牙齦肥大是指由於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引起的牙齦完全或部分肥大。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病因首先是長期服用某些種類藥物,其次是牙齒表面的菌斑堆積。大多發生於長期服用藥物,口腔衛生不良的人。藥物性牙齦肥大的臨床表現為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無疼痛。藥物性牙齦肥大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該病去除病因后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口腔科或口腔專科醫院的牙周科

病因


● 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發病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長期服用某些種類藥物,其次是牙齒表面的菌斑堆積。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苯妥英鈉、環孢素、硝苯地平等,其增生程度與年齡、服藥時間、劑量有關。
● 牙齒表面的菌斑堆積可以促進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發生。
● 其他:創傷牙合、齲齒、不良充填體和矯治器均能加重病情。

癥狀


● 藥物性牙齦肥大好發於全口牙齦,但以前牙區較重。
● 初起為牙齦表面出現顆粒狀和疣狀突起,繼而表面呈結節狀、球狀、分葉狀,色紅或粉紅,質地堅韌,略有彈性。
● 一般無自覺癥狀,無疼痛,不易出血。

檢查


● 確診藥物性牙齦肥大需要進行口腔檢查、病理檢查。
● 口腔檢查
● ● 查體可見牙齦色澤多為淡粉色。牙間乳頭、牙齦緣表面呈小球狀、分葉狀或桑葚狀、質地堅實,略有彈性。
● 病理檢查
● ● 病變時間長者需做病理檢查,排除惡變。

診斷


● 醫生根據用藥史、口腔檢查、病理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用藥史:有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孢素、硝苯地平等的服藥史。
● 口腔檢查:增生起始於牙間乳頭,隨後波及齦緣,表面呈小球狀、分葉狀或桑葚狀、質地堅實,略有彈性。牙齦色澤多為淡粉色。
● 病理檢查未見惡變表現。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伴有齦增生的菌斑性齦炎和齦纖維瘤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既往史、口腔檢查、病理檢查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藥物性牙齦肥大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停止使用或更換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
● ● 停葯是最根本的治療,然而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並不允許停葯,因此必須與相關的專科醫師協商,考慮更換使用其他藥物或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以減輕副作用。
●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 ● 通過潔治、刮治去除牙石、菌斑,並消除其他一切導致菌斑滯留的因素。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牙齦增生可明顯好轉甚至消退。

藥物治療

● 對於牙齦炎症明顯的患者,除了去除菌斑和牙石外,可用3%的過氧化氫液沖洗齦袋,並在袋內置入抗菌消炎的藥物,待炎症減輕后再做進一步治療。

手術治療

● 對於雖經上述治療但增生的牙齦仍不能完全消退者,可進行牙齦切除並成形的手術治療。

危害


● 藥物性牙齦肥大可以導致菌斑堆積、出現牙石、慢性齦炎等併發症。

預后


● 及時就診並去除病因,對症治療后,預后較好。

預防


● 對於需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孢素和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者,應在開始用藥前先進行口腔檢查,消除一切可能引起牙齦炎的刺激因素,並控制菌斑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 定期口腔專業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並及時治療口腔疾患。
● 積極治療原有的齦炎,能減少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