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邵渠村

東邵渠村

東邵渠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位於鎮域東部,距縣城13.5公里,村域面積10.36平方公里。現有村民2100口人,746戶。村裡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2009年人均收入11000元。據史料記載,發源於銀冶嶺的錯河,彷彿一條天然渠道,河北岸坐落著兩個村莊,因依其方位,而得名東錯渠,后演今名,元代以前成村。

村情概況


從2006年開始,東邵渠村投入大量資金,硬化進村主要街道、水泥路面,共計34000多平方米。徹底改變了過去泥濘不平的鄉間小路,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環境。綠化、美化14000平方米,栽植各種果樹以及花草20000餘棵。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娛樂健身休閑廣場。完成村內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入戶率達到100%。村內的街道安裝了100盞路燈,方便了村民夜間出行。

村名由來的傳說


東邵渠村名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明朝時,皇宮裡的小太子厭倦了宮廷的生活,偷偷跑出來玩兒,幾天都沒有回宮,這可急壞了皇上。於是皇上馬上派侍衛去尋找,當他們走到四里山這一帶的時候仍沒有見到太子的蹤影,便分開尋找,一部分人向東找去,一部分人往西找,後來人們取地名時,取“東找去”的諧音為“東邵渠”。恰巧四里山距離東邵渠正好四里地,從此四里地以東,方圓十幾里稱為東邵渠。

毀於建國初期的弘善寺


明朝時期,在村西曾建有一座寺廟,名為弘善寺。據村裡老人講,這座寺廟是當時皇帝為一位公主所建,寺廟面積龐大,建築格局也十分考究,分為前殿、後殿還有東西配殿,寺廟西部還建有一處塔林,專門安放在這裡圓寂的和尚。廟裡曾存有幾塊碑石,現只剩一塊。據說,修建寺廟時保存下來的圖紙,現存於故宮博物館內。弘善寺在1951年土改時期被拆毀后建起一座小學校,此後,小學校也被拆毀,建成民用住宅。

好環境引來大企業


東邵渠村環境優美,果品豐富,引來了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企業——北京匯源九龍溝綠色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於2007年落戶東邵渠村,公司建築面積420餘畝,另外山場佔地面積7000餘畝。該企業每年加工各類水果8萬噸,年生產果漿10萬噸。公司內有兩條果漿生產線,還有原料庫、成品庫及一個華北地區最大的儲藏庫,可以儲存1.5萬噸的新鮮果品。此外,匯源九龍溝綠色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還解決了村裡300餘名勞動力就業。
該企業還是一個環保型企業,他們利用生物質氣工程,把廢果核變廢為寶。在平時生產過程中,每年要產生8000噸的廢果核和果渣,為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匯源公司投資1700萬元,興建了一座佔地7200平方米的生物質氣站,利用廢果核和果渣經處理后產生生物質氣,用於該廠果漿車間果渣烘乾及辦公樓、職工宿舍的取暖等。據了解,該生物質氣站每小時可產氣2000立方米,每天可節省原煤6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