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重型機電學院

西南重型機電學院

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僅存在了1年半的時間(1960年11月24日~1962年6月)即恢復為中專。

學院是第一機械部於1960年11月24日在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的基礎上增掛的校牌,設立附屬中專部。1961年5月,一機部下文規定學校規模為:學院2000人,中專部2000人;專業設置:學院八個,中專六個;修業年限:學院四年,中專三年。同年9月,學院招收了兩個班,共100名學生。1962年6月,根據中央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一機部決定撤消西南重型機電學院,恢復中專建制,學校改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83年正式更名為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2001年,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合併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建制。

學校簡介


籌建

1960年4月5日,國家第一機械部下文批准組建“德陽機電學院”。並開始了一系列籌建工作。

正式成立

1960年11月24日,一機部正式下文將學校定名為“西南重型機電學院”,由部直接領導,並設立附屬中專部。於是,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和西南重型機電學院並存,兩種建制,一套班子。同年秋季,學院由兄弟院校轉來本科生80餘名,中專部招生600名。1961年5月,一機部任命景曉村(二重廠黨委書記)兼任機電學院院長,王耀庭改任院長辦公室主任,原重機校教務副校長劉新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學校規模

1961年5月,一機部下文對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及 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作了四定(即定規模、定任務、定方向、定專業)。規定學校規模為:學院2000人,中專部2000人;專業設置:學院八個,中專六個;修業年限:學院四年,中專三年。這“四定”為學校的發展明確了方向。1961年9月,學院招收了兩個班,共100名學生。1961年底,學院成立黨總支,上級由東北重機學院調來張殿文任總支書記。總支下設教學、機關、實習廠,三個支部。由於這一時期正值國家經濟遇到暫時困難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為了戰勝困難,共度難關,根據中央的精神,一九六一年以後,學校先後精減和壓縮了部分職工和學生。

恢復中專

1962年6月,根據中央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一機部 決定撤消西南重型機電學院,恢復中專建制,學校改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德陽機器製造學校”。1962年7月,學院正式下馬,原在學院學習的各年級學生分別轉入其它院校學習。同時,也對原西南重型機電學院的教職工和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部分教師和幹部調走,學校教職工由原有四百多名減少到二百七十人左右。
1983年正式更名為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2001年,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合併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建制。

歷史沿革


1959年 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創建
1960年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創建(合署)
1962年西南重型機電學院撤銷
1962年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65年德陽機器製造學校、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技校合併組建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1969年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停辦
1973年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復校並更名為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77年德陽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83年四川省德陽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
1999年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創建(合署)2001年,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合併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建制。 1959年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創建
1960年西南重型機電學院創建(合署)
1962年西南重型機電學院撤銷
1962年德陽重型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65年德陽機器製造學校、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技校合併組建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1969年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停辦
1973年第二重機廠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復校並更名為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77年德陽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德陽機器製造學校
1983年四川省德陽機器製造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
1999年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創建(合署) 2001年,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合併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同時撤銷四川省機械工業學校(四川省工程技術學校合署)、四川省機械工業職工大學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