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堌堆遺址

安陵堌堆遺址

徠安陵堌堆遺址位於曹縣劉崗鄉孫庄村東北300米處,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遺存(以商代為主),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徠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最高處高出地表8米。遺址保存較好,遺跡遺物暴露較少,僅採集到少量龍山文化時期的方格紋、繩紋殘陶片,商代的殘鬲足、陶片及石鏃等。該地1945年被闢為烈士陵園,堌堆頂部建有碑樓,中立“魯西南抗日烈士紀念碑”矩形石碑,南端建有烈士靈堂,北端建有烈士墓碑亭以及烈士墓多座。據曹縣縣誌辦辦公室主任董梁英介紹,魏冉是戰國時期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同父異母的弟弟。先王死後,他物色並擁立秦昭王繼承王位。憑著與秦昭王的特殊關係,魏冉在秦國獨攬大權多年,后被封為穰侯,曾經四次為相,起用名將白起,連續東伐,攻城略地,戰績卓著。公元前295年,秦昭王將他賜封於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稱為穰侯。魏冉后因功高震主,被秦昭王免掉相國職務,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返回封地后,魏冉並沒有從權勢的渴望中解脫出來,整日憂愁鬱悶,於公元前264年死去,死後就葬在陶邑境內的安陵堌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