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對立

陰陽對立

對立是指處於一個統一體的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陰陽對立是陰陽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陰陽學說認為:陰陽雙方的對立是絕對的,如天與地、上與下、內與外、動與靜、升與降、出與入、晝與夜、明與暗、寒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等。萬事萬物都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陰陽的對立統一是?陰陽者,一分為二也?的實質。

簡介


● 英文名稱: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古籍摘選


● 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名詞解釋


● 陰陽相反、相斥、相爭的關係。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陰陽對立為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其主要指事物的屬性相反,同時存在相互對立與相互制約的關係。

哲學中的陰陽對立

● 陰陽的概念初始比較簡單,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向與背本身就是對立的概念,因此陰陽也就具備了對立的屬性。
●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對立是宇宙間的普遍規律,如上與下、左與右、寒與熱、高與矮、胖與瘦、男與女、長與短、東與西等,萬物無不有對。因此隨著陰陽逐漸演變為抽象的哲學概念,其對事物的屬性進行廣泛分類,成為中國樸素與原始的矛盾規律。

中醫學中的陰陽對立

● 陰陽學說引入到中醫理論中,用於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等規律,對臨床辨治亦有重要意義。
● 根據陰陽對立法則,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胸為陽、腹為陰,五臟為陰、六腑為陽,氣為陽、血為陰。機體中氣可分陰陽兩端,陰氣起寧靜、涼潤、抑制等作用,陽氣起運動、溫煦、促進等作用,因此陰氣與陽氣二者對立鬥爭,對機體陰陽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陰氣不足,則陽氣偏盛,出現口渴煩熱、脈數等臨床表現;陽氣不足,則陰氣偏盛,出現畏寒喜暖、脈沉遲等臨床表現。
● 因此治療寒性病症,需要採用相對立的熱性藥物,如桂枝、乾薑、附子、肉桂等;治療熱性病症,需要採用相對立的寒性藥物,如黃連、黃芩、石膏、大黃等。
● 氣在機體內的運動形式主要有升與降、出與入等對立運動,因此對於氣過度上升的,需要採用降氣的藥物治療,如半夏、代赭石、厚朴等;氣下降不升的需要採用升舉的藥物,如柴胡、升麻、桔梗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