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足球運動員

高燕,女足前國腳,欲為重病母親捐腎引發強烈感動,婉拒同情稱押房貸款。

人物簡介


高燕
高燕
高燕,女足前國腳、上海女足隊長。從區體校、市少體校,到上海女足,隊長的袖標始終掛在她的手臂上。2008年奧運會之後,商瑞華治下的國家隊,高燕也披上了19號球衣,一直到2010年3月,她作為國家隊的一員征戰在賽場上。2004年的女足世青賽半決賽,她和隊友成功盯防住了後來大紅大紫的巴西球星瑪塔和克里斯蒂安尼…… 2006年,高燕的母親患上了尿毒症,這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但她將這樣的不幸隱藏了多年。直到一則《上海女足隊長:遺憾缺少全運獎牌 我要把腎換給媽媽》的新聞透露了這個堅強姑娘身負的果敢,欲捐腎救母引發強烈感動。

同母抗病


不放棄 她和媽媽都有顆堅強的心
高燕
高燕
高燕從9歲開始足球生涯,和母親的支持和呵護分不開。5年前,母親突然患上尿毒症,將一個家庭的經濟重擔和情感負擔都推給了高燕。從18歲起,高燕便靠著為數不多的工資和母親一起生活,生活的艱辛在她嘴裡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因為“生活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的充滿挫折,這是筆財富。”
媽媽確診時,高燕只有21歲,正是追求美的年齡,按規定,女足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隊友回了家,高燕卻直奔浦東的家,放下包就開始照顧母親,整理房間,洗一周的臟衣服……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媽媽的月收入不過數百元,住進醫院,第一筆治療費就高達4萬元,拿到單子,高燕二話沒說就把自己多年來積攢的3萬元拿出來。“還不夠,怎麼辦?”母女的為難被當時的領隊孫琦敏化解。高燕當時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元,從不開口借錢的她也開始四處找親戚幫忙,“那段日子,真的是挺難的。不過為了媽媽,我也要堅強,我不能垮啊!”
長時間的血透,高媽媽的手上鼓起了3個大血包,每次輸液要8個小時,特別慢,一次母親住院,高燕打完聯賽就直接奔醫院照顧,從晚上12點到次日早上8點,沒合眼,沒怨言,自己還發了燒,和媽媽成了病友,一起吊鹽水,“媽媽就是媽媽,所有的照顧都是必須的。”卧病5年,高燕從沒見母親流淚,“媽媽是個堅強的人,我也有顆堅強的心。”
不後悔 終極目標是拿全運金牌
每周,高媽媽除了要自己去醫院血透三次,還得吃下五六十瓶藥物。有一次,母親手術,高燕在日本比賽。出國前,她和媽媽說好,術后要通電話。可當天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阿姨的聲音。“當時,我心裡就有點疑慮,說好了媽媽打電話給我的,是不是手術沒成功……”果不其然,高媽媽傷口在縫合時出了點狀況,血流不止。深夜,高媽媽剛清醒一點,便掙扎著起身抓住手機,告訴女兒要安心踢球,媽媽沒事。結果,電話一撂下,高媽媽便被推進重症病房,做了一天里的第二次手術,才脫離危險。
和疾病抗爭的這些年,高媽媽多次接到病危通知書。2009年全運會,高燕隨隊征戰,高媽媽深知這場比賽的重要性。可病魔再次來襲,她又一次被送上手術台。媽媽又一次戰勝病魔。術后,高媽媽身體剛剛好轉一點,便在親戚的陪同下,趕往青島看女兒的比賽。“後來回到家時,我才知道媽媽又拿到了病危通知書,心裡很難受。”
備受媒體關注的高燕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衷心感謝那些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們的祝福。”作為隊友,剛回歸國家隊的韓端和上海隊的徐媛昨天都在微博里為高燕打氣。2013年是全運會年,也是高燕在球場上奔跑的第20個年頭,她告訴記者,“拿一塊全運金牌,然後圓滿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後悔,很值得。”

愛心接力


2011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26歲的高燕隨隊在昆明參加冬訓時向《新民晚報》記者袒露心聲:“我希望2013年把全運會金牌帶回家。等到退役的那一天,我想把我的腎捐給媽媽。媽媽身患尿毒症5年,每周需要做三次血透,過得非常痛苦,我想用自己的腎幫助她戰勝病魔。”
2011年2月23日,《新民晚報》刊登《不踢球的那天,捐腎救母》一文,講述上海女足隊長高燕5年來與身患重病的母親相依為命,挑起家庭重擔的動人故事。
2011年2月28日,《新民晚報》刊登追蹤報道《“高媽媽,你養了一個好女兒!”——上海女足“小燕子”的動人故事感染了身邊人》:一周來,廣州、南京、武漢、成都、上海等地的媒體,或以追蹤報道,或以原文轉載的形式,傳遞高燕的這份孝心,“小燕子”的故事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與此同時,上海市政府、上海市體育局、腎移植專家、高燕在國家隊和上海隊的隊友、熱心讀者……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向高燕母女直接或間接表達關愛。
2011年3月1日,上海市副市長、市婦兒工委主任趙雯在市體育局局長李毓毅的陪同下來到北蔡鎮文匯小區,看望慰問上海女足隊隊長的母親楊菊女,並送上慰問金。趙雯對楊菊女說:“你是個堅強的女人,為培養出這麼好的女兒付出了無數的心血,我們為有這樣偉大的母親和優秀的女兒感到驕傲。”
上周,上海市體育局局長李毓毅先後兩次看望楊菊女;上海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隋國揚曾三次探視楊菊女。
2011年3月7日下午,上海市體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雷給楊菊女送上慰問金,並鼓勵她積極面對、配合治療。
2011年3月6日晚上,楊菊女從前住在復興中路的鄰里都來看她了,給她送來鈔票,有一萬多……
楊菊女從前上班的上海西服廠的老領導從報紙上知道了她的情況,他明年就退休了,還輾轉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