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成功
市級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
“一炮成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水磨溝風景區水塔山中部,始建於2001年6月,總投資480萬元。由水磨溝區政府出資建設,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其中炮檯面積1800平方米,設主炮台1處,附炮台4處,漢白玉雕像牆1處,文物陳列室1處,廣場面積13200平方米,廣場中心建有高10米的左宗棠漢白玉塑像。2002年6月,被烏魯木齊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
一炮成功
“一炮成功”原是一座炮台,是當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六道灣前端山樑上建築的。“一炮成功”事件源於公元1865年,中亞浩瀚國(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的一個封建國家)的高級將領阿古柏在以俄、英、土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侵略中國的一次歷史事件,也是帝國列強利用阿古柏入侵新疆,瓜分和分裂中國的一個真實見證。公元1865年,阿古柏任總司令,統兵3萬,后發展為6.6萬餘人,打著地方傀儡和宗教的名義入侵新疆,先後佔領喀什、和田、庫車、吐魯番、烏魯木齊(原迪化)地區,所到之處大開殺戒、民不聊生,在新疆建立了血腥政權,統治長達12年之久。
在阿古柏入侵的前後,沙俄也佔領了伊犁地區,原本清廷既不知阿古柏其國、其人,也不知其事。後接到烏魯木齊民團首領徐學功的報告,才逐漸明白新疆的事態已非常危機,伊犁之失和阿古柏入侵。西陲告急。同時,東面日本發起侵略台灣的行動,又起狼煙。如此東西危機,在清廷引發了一系列愛國以賣國的論戰。當年,陝西總督左宗棠以“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為論力克李鴻章的棄西說法。1875年清政府加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決定了征西。
左宗棠歷經運籌,任命劉錦堂為前敵總指揮,組成了由新疆、湘、豫、蜀為主力的大軍,總兵力近6萬人,開始了收復西域疆土的反侵略戰。1876年8月,清軍打到了米泉古牧地,12日—17日。
清軍在此與匪軍激烈交戰,經過6天的戰鬥,共殲滅匪軍6000餘人,並將侵略者追逼至迪化城內。18日,兵貴神速,清軍在烏魯木齊六道灣山樑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成開了一炮,擊中了城門,轟塌了一處城牆,嚇得匪軍心驚肉跳、魂飛魄散、潰不成兵。然後將士迅速登城,再殲5000餘匪軍,勝利光復了烏魯木齊。之後,清軍乘勝追擊,收復了被佔領的全部領土,結束了阿古柏入侵新疆長達12年的統治歷史。為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當地人民在其架炮的地方建起了炮台,命此炮台為“一炮成功”,而這座山樑也隨之成為“一炮成功”。
原炮台曆經百年滄桑,炮壘坍塌,已不復存在。為了讓這段歷史名傳千古,2001年水磨溝區委、區政府,出資480多萬元,在原址以東水塔山上,重建了“一炮成功”古炮台。
“一炮成功”炮台,記錄著鮮紅亮麗的歷史一頁,這場平息阿古柏的全民衛國戰爭,寫就了一段光輝的歷史。它不僅是一座勝利的炮台,而且是一炮成功的炮台。收復烏魯木齊是這場戰爭中的第一場戰役,也是這場戰爭中最精彩的一戰,它標誌著烏魯木齊戰役的勝利,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各族人民和軍隊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頑強戰鬥,浴血奮戰的結果。因此“一炮成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光榮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