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無私
大公無私
大公無徠私,漢語成語,讀音為dà gōng wú sī,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出自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
指辦事公正,沒徠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告老),晉侯問嗣焉(晉侯,指晉悼公,按《呂氏春秋》說是晉平公是錯誤的。問嗣,是問接替他中軍尉職務的當是何人)。稱解狐,其仇也,將立(同位,指置解狐於此職位)之而卒(指解狐死)。又問焉。對曰:‘午可也。’……”又“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呂氏春秋.去私》:孔子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關於公而忘私,《呂氏春秋.去私》中又說:“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又《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後世所謂“大公無私”即由這些公而忘私的記述演化而來。
祁奚“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的故事,舊常用為大公無私的典範。《醒世恆言》卷二:“許武又道:‘……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說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終身名節……’”
不徇私情、捨己為公、大公至正、捨身取義、捨身求法、公而忘私、殺身成仁、玉潔冰清、天公地道、公正無私、毀家紓難、急公好義
有我無人、自私自利、患得患失、利欲熏心、背公營私、假公濟私、徇私舞弊、唯利是圖、急公好義、損公肥私、寡廉鮮恥、本位主義、貪官污吏
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歌頌人的品德
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要提倡大公無私的精神。
self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