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棚
攝影棚
攝影棚是供拍攝影片用的特殊建築物,在電影史上,最早出現的攝影棚,是利用日光照明採用金屬和木料結構的框架和玻璃頂棚。攝影棚內使用面積一般為500~5000平方米。
攝影棚
攝影棚工作頂棚
攝影棚
舊日的攝影棚最常用的是泥土地面,因為它經濟、使用方便,可挖坑、釘樁,地面穩定,無振動聲。但使用時塵土容易飛揚,搭景找平較困難,鋪設攝影移動車軌較麻煩。木質地面造價較高,其鋪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鋪較厚的木地板,在它上面能方便地推拉攝影移動車和大型話筒架;能降低棚內濕度,有利於布景、天幕在刷色后的乾燥;在拍攝雨景時,不至泥濘,便於保持清潔。另一種是木塊地面,將木塊按豎紋敷設,可承重而不變形,並且可以在上面釘布景片。這種地面可使用短木料,節約木材。但豎紋木塊遇潮易膨脹,故須經油浸加工,在使用中注意維護。泥土地面和木質地面各有優劣,可根據需要選用。在有幾個攝影棚的製片廠中,可根據需要,有的使用泥土地面,有的使用木質地面。無論哪種地面,都應在距離牆壁3~4米寬的範圍內鋪設一圈混凝土地面。有的還在天幕前的混凝土地面上設一圈排水溝。
攝影棚有可用於同期錄音的和不用於同期錄音的兩種。由於使用要求的不同,兩種攝影棚在構造上有很大不同。電影製片廠主要的攝影棚一般都應該是能用於同期錄音的,不能同期錄音的只是個別的,其面積一般不大,供一些零星的拍攝或特技攝影之用。但供拍攝大場面或模擬外景使用的、面積在1500平方米左右的特大攝影棚,一般也不需要增設同期錄音的條件。
無論哪種攝影棚,其牆壁和屋頂的結構都應滿足一般建築的要求。除此之外,同期錄音的攝影棚還需要滿足隔音要求,棚內雜訊水平必須低於35分貝。同時,它要求混響時間較短,以提高語言錄音的清晰度,並使之有可能再現室外的音響效果。因此,它的牆壁內部和吊頂都應有較高的吸聲能力。
攝影棚一般開設一個工作大門,作為運送布景、道具、照明器材等用。工作大門上可開設一扇小門,以便工作人員出入。另外可以增設一個通向演員休息室或化妝室的小門,兼作安全門。在濕度較大的地區,可考慮開兩個大門,以便於空氣對流,保持棚里乾燥。工作大門的尺寸以能出入最大布景為原則。同期錄音的攝影棚,門應有嚴格的隔聲要求。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一是使用門斗,設雙道門,除門扇和門縫應有隔聲處理外,門斗內也設吸聲材料,以共同形成一個能隔絕外界雜訊的組合門;二是門扇使用多層結構,各層之間填以阻尼材料,門縫處用彈性材料或橡膠管充氣密封。
為了排除棚內照明等設備產生的熱量和拍攝中使用煙霧時所產生的煙氣,攝影棚都設有通風和排氣設備。但通風設備的通風口、迴風口和排氣設備的排氣口,影響同期錄音攝影棚的隔音。因此,通風管道內應設有消聲器和消聲室,以減少來自通風機房的雜訊;迴風口和排氣口也應設消聲室以免外界雜訊侵入。
攝影棚
根據電影製片廠的性質和規模,製片廠攝影棚的數量、面積以及它們的組合有所不同。
製片廠所需攝影棚的數量和面積,取決於該廠每年平均產量及其所生產的片種。根據不同片種的棚內攝影米數、布景面積、拍攝周期、棚的周轉使用率等因素,可計算出所需攝影棚的數量。攝影棚絕大多數是長方形,適用面積大致在700~1000平方米之間,高度為10~13米,一般可搭制2~3堂大布景。在有幾個攝影棚的製片廠里,往往將兩個或三個攝影棚建成一組,有利於合理調度和充分利用,使兩個攝製組能在一個組棚里同時進行工作。為了縮短布景在攝影棚中的搭置時間,在棚的附近或置景車間中設一個布景預搭間,先製作好布景的各個部件,然後送到棚內去裝配。
在攝影組棚周圍還應布置一些與拍攝工作直接有關的房間,以便於聯繫工作。
北京今午影像總裁馬迪認為:雖然中國的攝影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不論從規模到人才,還有行業規範到管理水平都處於初期階段,與成熟產業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整個行業發展潛力很大。
攝影行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朝陽產業,未來行業對攝影人才的需求將逐年增加,其中經過正規培訓的高端攝影人才將更加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