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

滲透變形形式

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沖刷帶走的現象。也稱翻沙鼓水。涌水口徑小者幾厘米.大者幾米,孔隙周圍多形成隆起的沙環。

危害


管涌發生時,水面出現翻花,隨著上游水位升高,持續時間延長,險情不斷惡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閘地基土壤骨架破壞,孔道擴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築物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

形成原因


(1)堤壩、水閘地基土壤級配缺少某些中間粒徑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點滲透坡降大於土壤允許值時,地基土體中較細土粒被滲流推動帶走形成管涌;
管涌
管涌
(2)基礎土層中含有強透水層,上面覆蓋的土層壓重不夠;
(3)工程防滲或排水(滲)設施效能低或損壞失效;
無粘性土產生管涌必須具備下述兩個條件:(1)土中粗顆粒所構成的孔隙直徑必須大於細顆粒直徑;(2)滲透力能夠帶動細顆粒在孔隙間移動。

搶護方法


搶護方法:臨截背導,導壓兼施,降低滲壓,防止滲流帶出泥沙。

反濾圍井

在冒水孔周圍壘土袋,築成圍井.井壁底與地面緊密接觸.井內按三層反濾要求分鋪墊沙石或柴草濾料.在井口安設排水管,將滲出的清水引走,以防溢流沖塌井壁.如遇涌水勢猛量大粗沙壓不住,可先填碎石、塊石消殺水勢,再按反濾要求鋪填濾料,注意觀察防守,填料下沉,則繼續加填,直到穩定為止.此法適應於地基土質較好,管涌集中出現,險情較嚴重情況.

養水盆

在管涌周圍用土袋壘成圍井,井中不填反濾料,井壁須不漏水,如險情面積較大.險口附近地基良好時,可築成土堤,形成一個蓄水池(即養水盆),不使滲水流走,蓄水抬高井(池)內水位,以減小臨背水位差,制止險情發展.此法適用於臨背水位差小、高水位持續時間短的情況,也可與反濾井結合處理.

濾水壓浸台

在大片管涌面上分層鋪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細上粗,每層厚20cm左方,最後壓塊石或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厚15-30cm),再壓塊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壓沙料,厚度以不使柴草壓辱太緊為限。此法適用於管涌數目多,出現範圍較大的情況。如系水下發生管涌:切不可將水抽干再填料。以免險情惡化。
流土為另一種滲透變形形式。滲透變形的形式一般有管涌與流土、接觸沖刷和接觸流土等。在非粘性土中流土表現為顆粒群的同時運動,如泉眼群、沙沸、土體翻滾等最終被滲流托起;在粘性土中,表現為土塊隆起,膨脹、浮動、斷裂等險情。搶護方法與管涌同。
管涌、流土險情的發展,將導致堤身裂縫、沉陷。在搶護管涌的同時,應迅速搶護堤身險情。外側閉滲,防洪水沿襲縫滲漏,加固加高堤身,防洪水沒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