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因寺
位於良鄉城東北三里多的塔灣村
壽因寺位於良鄉城東北三里多的塔灣村,建於明萬曆中期,曾名三教寺、十方院,清康熙時重修改名壽因寺。壽因寺遺址位於梅花庄原村址西北角,村委會原辦公樓北側。2002年,在遺址位置建游泳館,兩塊古碑豎立在館前,寺廟蹤跡全無。壽因寺位於清代錫勒圖喇嘛旗之西,是唐古特喀爾喀旗的唯一一座喇嘛廟。據說最初的廟宇由喀喇沁王所建,現在倖存的格爾林廟是後來所建。
兩塊古碑坐北朝南,一東一西。
三教寺碑
西面的碑也是螭首方座,但碑身四周沒有浮雕龍形邊框,且明顯比東面的碑矮小一些。碑首高100厘米,寬100厘米,厚40厘米;碑身高196厘米,寬94厘米,厚32厘米;碑座高30厘米,寬138厘米,厚76厘米。距今已397年,碑文字跡清晰。
壽因寺碑
東面的碑螭首方座,碑身兩面的四周浮雕有十條小龍和火球圍成的長方形邊框紋飾,碑座上也浮雕有龍。碑首高118厘米,寬118厘米,厚45厘米;碑身高223厘米,寬108厘米,厚40厘米(碑側平面厚38厘米,加浮雕凸出部分厚40厘米);碑座高30厘米,寬165厘米,厚90厘米。距今已286年。
無名碑
游泳館廣場西南角民居牆外,良鄉火車站鐵路工區院內曲折的夾道里,還有一塊古碑,即前面提到的遺址內最西側古碑。
此碑也是坐北朝南,面對村裡一家開飯店的民居后牆的西北角,碑與牆間距離僅152厘米。碑身周圍橫七豎八地堆滿了舊磚瓦和鋼軌配件,地方逼仄。緊挨著古碑,蓬勃生長著一棵椿樹,在本就陰潮的小夾道里,為古碑擋風遮雨,與古碑相依為伴。這塊古碑也是螭首方座,碑首高102厘米,寬102厘米,厚35厘米;碑身高170厘米,寬92厘米,厚28厘米;碑座被碎磚瓦覆蓋,僅露出輪廓。此碑為寺僧墓碑,因風化嚴重,文字模糊並多有缺失,不能確定準確的年代。
民國時期的壽因寺有三進殿宇,深灰色磚牆,房頂覆以深藍色琉璃瓦(袁宏道文:“碧瓦參差”),寺院的圍牆是灰磚黃瓦。前殿大門東側有一株老槐樹,正殿大門西側是一株高大的柏樹。寺院內有一口大銅鐘,聲音洪亮,方圓十里遠的地方都能聽到鐘聲。寺院的匾額都是石刻的,佛像都是銅的。正殿的如來佛銅像為坐姿,一隻手掌心向上,向前平伸出來,整個銅像高約兩米多,端坐在約一米高的漢白玉石雕蓮花台座上。佛像兩邊各立一尊童子像。另外,老人們聽祖輩說,前殿有十八羅漢像,後殿有觀音菩薩像,但從他們記事時就沒有了。寺院的西南角是僧人墓地,墓地中間有一座祭祀用的小廟龕,大小不一的墓塔排列有序,大多是磚砌的,南端最高的墓塔兩邊立著兩塊古碑。壽因寺大門緊鄰京師大道,門外不斷有拉駱駝的、趕馬車驢車的(袁宏道文:“馬驢丁丁之聲,窮晝夜不絕”)和挑擔步行的人經過。
壽因寺里原來駐有部隊,炮八旅、國民黨二十九軍都駐過。當時寺廟建築是完整的,門窗都不缺,廟門有時關著,也有時開著。後來日本鬼子打過來,二十九軍撤走後,廟裡的門窗、佛像就開始逐漸丟失。抗日戰爭後期,日本人打算把大銅佛運走,已經把銅佛弄下蓮花座準備裝車了,為此銅佛的脖子後邊還被他們刮開一條大口子,但不知為什麼,他們好多人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銅佛就是搬不上車。日本人無奈,最後只能放棄。當日本人倉皇走後,村民們把被丟在地上的銅佛抬上蓮花座歸位時,感覺很容易,沒費多大力氣。這時大家都很驚異,認為是佛祖顯靈,不讓日本人掠走。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青年軍打著修建鐵路沿線碉堡炮樓的幌子,公然把壽因寺拆了。壽因寺遺址的一片瓦礫中,只剩下四塊古碑和蓮花座上孤零零的銅佛,以及幾株高大粗壯的古樹。至此,有著三百五十年歷史的壽因寺遭到毀滅性破壞。
解放初期,大銅鐘被政府運到良鄉西門外,供良鄉縣人民法院使用。後來轉歸良鄉某街大隊,文革中被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國掀起“破四舊”高潮。秋天村裡正準備割芝麻時,良鄉某技校的紅衛兵把銅佛和白玉石雕蓮花座砸碎,“三教寺碑”被推倒。推倒的“三教寺碑”就地挖坑埋入地下;西南角的兩塊寺僧墓碑,東邊的由於村民常在碑旁割草,致使地面鬆軟塌陷,古碑倒地摔斷,也被埋入地下,位置應在現鐵路工區院內。建設鐵路工區時,寺僧墓塔被拆平。還有一個寺里喂牲口飲水用的大石槽,現埋在游泳館廣場地下。後來村裡又把古樹鋸了,整個遺址只剩下孤零零的古碑,沒有一點原來寺廟的痕迹了。
壽因寺最後一位住持僧人叫康芝,民國時期在京城去世,後來把屍骨運回寺里安葬。
參考資料:佛教導航《良鄉壽因寺及遺碑》
壽因寺位於清代錫勒圖喇嘛旗之西,是唐古特喀爾喀旗?的惟一一座喇嘛廟。據說最初的廟宇由喀喇沁王所建。現在倖存的格爾林廟是後來所建。
壽因寺
邁德爾格根廟又稱壽因寺,壽因寺位於庫倫旗水泉鄉格爾林村,最初所建廟宇的時間不清。后因該廟年久失修,戊午年(1918年)從原址后移重新修建,到壬戌年(1922)竣工。也有資料說,該廟始建於1920年,1929年竣工。
清雍正六年(1729年),壽因寺始建卻伊拉喇桑(教學部或教學學墊),到乾隆六年(1742年),壽因寺先後建立滿巴喇桑(醫學部開醫學院)、洞闊爾喇桑(時輪學部或時輪學院)、糾德巴喇桑(秘密學部或真言學部)。據該廟第八世邁德爾格根當過徒弟的西拉沁(音譯)喇嘛的回憶,壽因寺為四大學部具備的廟宇②。壽因寺四大學部的分佈是卻伊拉喇桑在正殿,內設有300名喇嘛的座位,最繁盛的時候參加該喇桑的喇嘛有150人。東側殿為滿巴喇桑,正殿後院為洞闊爾喇桑,正殿密室設有糾德巴喇桑。清光緒二十九(1903),該廟開始接受旗外的喇嘛到該寺學部學習。據記載,從民國元年以後,曾有五批旗外喇嘛到該寺學部學習經典。每次約20餘人,年齡15歲至18歲的青年喇嘛。
該廟在阿魯科爾沁旗的諾彥廟、德布勒廟,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唐格爾廟、科爾沁左翼后旗的哈嘎勒格台廟都設有廟倉。
該廟在民國24年(1925年)時有喇嘛350餘名,到1947年土地改革之前喇嘛約有120人左右。
主體建築是一座藏漢結合重檐兩層大木結構的藏傳佛教大型殿堂,平面呈“凸”形,面闊七間,進深八間,正面出抱廈五間,其中居中三間為門廊。大殿底層為藏式厚重牆體、小窗、平頂做法,二層由前而後分別布列漢式卷棚歇山、歇山式殿堂三座,兩側廊廡與前、後殿堂封閉接建為一封閉式空間。殿內中心採用四根通柱支承二層中殿屋頂,其間不置樓面,與底層空間相通。後殿做法與之相似,僅以木構雕飾欄板繞行一周。建築藝術方面,底層及二層兩側的廊廡外牆屬藏式做法,殿內明柱、門廊石柱皆為藏式方柱典型做法,門窗也為傳統藏式風格;二層各殿及廊廡則為漢式大木和傳統裝修做法。殿內前半部為經堂,後部為佛殿。
邁德爾格根廟效仿庫倫興源寺的做法,但是在空間處理上則別具一格,是其一大特點,這一特點也是藏漢結合式建築的一種表現形式。
壽因寺現存大殿為漢藏結合風格建築,二層三頂式。正面前出3間抱廈,4根石雕明柱支擎第一、二層建築。前檐斗拱作木雕虎頭、象頭。屋頂前部為卷柵式,中部、後部為單檐歇山式。大殿內有彩繪,並且供奉佛像。大殿門前西南牆內側,繪有十八層地獄輪迴圖。2013年,壽因寺大殿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