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縣

黑龍江省北安市轄縣

通北縣位於黑龍江省北安市境南部。中華民國初年設治,隸屬黑龍江省綏蘭道。地居通肯河北岸,為“海倫所屬北欄位”,“清時皇家圍場地”。

歷史沿革


清末,1908年8月(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清廷准奏,擬設通北縣,知縣駐通肯河北,定名“通北”。
中華民國成立后,1912年9月,設置海倫府通北稽墾局,“專理墾務”。翌年,省署派員查勘界址后,奉令將龍門續放安古鎮、天乙公司、八旗生計地三段荒地劃歸通北稽墾局。
1915年5月14日,奉令將原通北稽墾局改設通北設治局,選定周家地房為城基修築衙署。隸屬綏蘭道轄。設治局轄區,東至蘿北縣界160里,西至克山設治局界10里,南至海倫縣界75里,北至龍門設治局界45里,總面積約4200平方公里,人口1.8萬餘人。
1916年12月29日,黑龍江省長公署訓令,規定龍門、通北等設治局於1917年1月1日“實行改升縣缺”,為三等縣,隸屬綏蘭道。委任原通北設治局設治員熊良弼為代理通北縣知事。代理知事於1月22日啟用“通北縣印”。縣知事駐今趙光鎮前進村。
至1930年,通北縣城“名為縣城,實無城池”,縣政府“房屋坍斜,院牆未築”。東北淪陷后,始由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12月改隸龍江省,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4月,將拜泉縣石泉區劃歸通北縣,縣政府遷駐通興鎮(后改通北鎮)。
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通北縣,併入北安縣
1982年12月18日,國務院根據黑龍江省政府的請示批准,設置北安市的同時,恢復通北縣。批文到省未實行。
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又根據黑龍江省政府的請求,同意撤銷通北縣,併入北安市。

地理環境


位於黑龍江省北安市境南部。中華民國初年設治,隸屬黑龍江省綏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