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製冷學會(IIR/IIF)是一個政府間的交流學術和工業技術的國際學術組織,成立於1908年10月,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它的主要使命是為了推動企業、實驗室以及組織內的發展進程和傳播製冷技術方面的先進知識,以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升科學和技術領域內所涉及的製冷技術及其應用,為人類謀求福利;促進和擴展國際合作,為業內人士在全球範圍提供市場與技術導向的高質量服務。

團體成員


國際製冷學會有61個會員國,這些會員國的人口約佔全世界的80%。我國於1978年1月加入該會,為二級會員國。
學會的最高機構是會員國代表大會,各會員國出席大會的代表人數由會員國的入會級別確定(一級六人至六級一人),大會每四年一次,在大會閉會期間分別由下設的執委會和科技理事會負責學會日常行政工作和科技工作。每年各召開一次及二次會議。在執委會閉幕期間,由國際製冷學會管理委員會代行執委會職權,管委會由執委會和科技理事會各選派三人組成,管委會主席由執委會主席兼任,每年召開三次會議。
國際製冷學會的日常工作由總幹事(秘書長)負責辦理,總幹事由執委會選派。每屆任期五年,連選連任。
國際製冷學會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

組織刊物


國際製冷學會的出版物有:國際製冷學會通報(雙月刊),國際製冷雜誌(雙月刊)以及各種推薦條件和規程,各類小冊子,大會及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等。

理事成員


科技理事會下設五個學部十個專業委員會。分別是:
A 學部 (超低溫)
A1-2 委員會:低溫物理,低溫工程
A3 委員會:氣體液化與分離
B 學部(熱力學,製冷機)
B1 委員會:熱力學和熱傳遞
B2 委員會:製冷機械
C 學部(食品科技,低溫醫學)
C1 委員會:凍干,低溫生物,低溫外科
C2 委員會: 食品科技
D 學部 (冷藏和運輸)
D1 委員會:冷藏
D2 委員會:海,陸,空冷藏運輸
E 學部(空調,節能,熱泵)
E1 委員會:空調
E2 委員會:熱泵和能量回收
國際製冷學會科技理事會各學部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席如下。
R.Heap 國際製冷學會科技理事會主席(英國)
DidierCoulomb 國際製冷學會總幹事(法國)
V.Bondarenko 國際製冷學會A學部主席(俄羅斯)
K.Watanabe 國際製冷學AB學部主席(日本)
D.cleland 國際製冷學會C學部主席(紐西蘭)
S.van der Sluis 國際製冷學會D學部主席(荷蘭)
G.Groff 國際製冷學會E學部主席(美國)
PLebrun 國際製冷學會A1委員會主席(瑞士)
VChrz 國際製冷學會A2委員會主席(捷克)
D.Gorenno 國際製冷學會B1委員會主席(德國)
C.Bullard 國際製冷學會B2委員會主席(美國)
J.P.Homasson 國際製冷學會C1委員會主席(法國)
B.Nicolai 國際製冷學會C2委員會主席(比利時)
D.Tanner 國際製冷學會D1委員會主席(澳大利亞)
G.Panozzo 國際製冷學會D2委員會主席(義大利)
龍惟定 國際製冷學會E1委員會主席(中國)
H.Halozan 國際製冷學會E2委員會主席(奧地利)
中方人員擔當職務情況如下。
梁驚濤 國際製冷學會A1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現在該職位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吳劍峰 研究員擔任。)
陳國邦 國際製冷學會A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邱利民 國際製冷學會A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吳裕遠 國際製冷學會B1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王如竹 國際製冷學會B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劉金剛 國際製冷學會C1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羅雲波 國際製冷學會C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申 江 國際製冷學會D1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謝如鶴 國際製冷學會D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李百戰 國際製冷學會E1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徐偉 國際製冷學會E2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教授

歷屆大會


國際製冷學會每四年召開一次國際製冷大會(ICR)。各專業委員會每年分別或聯合舉辦專題學術討論會。會後均出版論文集,歷屆大會召開的時間和地點如下:
第一屆國際製冷大會 1908年 法國巴黎
第二屆國際製冷大會 1910年 奧地利維也納
第三屆國際製冷大會 1913年 美國芝加哥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四屆國際製冷大會 1924年 英國倫敦
第五屆國際製冷大會 1928年 義大利羅馬
第六屆國際製冷大會 1932年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第七屆國際製冷大會 1936年 荷蘭海牙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八屆國際製冷大會 1951年 英國倫敦
第九屆國際製冷大會 1955年 法國巴黎
第十屆國際製冷大會 1959年 丹麥哥本哈根
第十一屆國際製冷大會 1963年 西德慕尼黑
第十二屆國際製冷大會 1967年 西班牙馬德里
第十三屆國際製冷大會 1971年 美國華盛頓
第十四屆國際製冷大會 1975年 蘇聯莫斯科
第十五屆國際製冷大會 1979年 義大利威尼斯
第十六屆國際製冷大會 1983年 法國巴黎
第十七屆國際製冷大會 1987年 奧地利維也納
第十八屆國際製冷大會 1991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
第十九屆國際製冷大會 1995年 荷蘭海牙
第二十屆國際製冷大會 1999年 澳大利亞悉尼
第二十一屆國際製冷大會 2003年 美國華盛頓
第二十二屆國際製冷大會 2007年 中國北京(首次在亞洲,首次在發展中國家)

獎項設置


國際製冷學會(ICR)會在每次召開的國際製冷大會(IIR)上頒發IIR獎。目前主要有三個獎項:IIR GUSTAV LORENTZEN獎、IIR科技獎、IIR青年獎。
1.IIR Gustav Lorentzen 獎:該獎項授予在製冷領域的學術單位或企業里,在研究、創新或發展中做出傑出、獨創性貢獻的個人,以促進創新,補充IIR領域專業技術。
獎勵內容:獎盃,證書,8000歐元(差旅費、住宿費和註冊費將從獎金中扣除)。獎盃在IIR國際製冷大會期間頒發,只在獲獎人出席的情況下授予。獲獎人將被提名為演講人或大會技術交流會的主席,在IIR雜誌及簡報中提名表彰,獲獎人可以做一個簡短的發言(10分鐘)。
2.IIR科技獎:該獎項授予在很長時間內,在IIR所涉及的領域中在科學和技術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
獎勵內容:獎盃,證書,1600歐元。獎盃在IIR國際製冷大會期間頒發,只在獲獎人出席情況下授予,獲獎人可以做一個簡短的發言(10分鐘)。
3.IIR青年獎(35歲以下。1972年9月後出生)
A.peter kapitza Award獎(低溫)(1人)
B.sadi carnot Award獎(工程熱力學)(1人)
C.alexis carrel Award獎(低溫生物學,低溫醫學)(1人)
D. james Harrison Award獎(冷藏運輸)(1人)
E. carl von linde Award獎(低溫工程)(1人)
F.james joule Award獎(製冷系統和設備)(1人)
G.clarencebirdseyeaward獎(食品科學和工程)(1人)
H.willish carrieraward獎(空調和熱本泵)(1人)
該獎項授予在IIR所涉及的主要領域內從事傑出研究工作(通過論文,學位論文,或同等重要的各種簡短出版物來體現)的年青研究者。候選人年齡在頒獎日期時不超過35歲。
獎勵內容:獎盃,證書,獎金800歐元(註冊費將從獎金中扣除)。獎盃在IIR國際製冷大會期間頒發,只在獲獎人出席情況下授予,頒獎的同時獲獎人要在會上做一個主題演講。
IIR獎中國學者獲獎情況:
姓名獎項工作單位學歷
梁驚濤Peter Kapitza獎95年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浙大低溫86本、中科院熱物所93博
邱利民karl Linde獎99年浙大能源系教授,副系主任浙大低溫92本、95碩、97博
李進Carnot獎99年四川長虹集團空調部研究所所長清華熱能系93本、98博
金滔Peter Kapitza獎07年浙大製冷與低溫研究所教授,副所長浙大低溫96本、01博
王麗偉James Joule獎07年上海交通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05博
湯珂Carl von Linde獎11年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副教授浙大低溫00本、05博

其他關聯協會


中國製冷學會(CAR)、國際製冷空調製造商協會聯合會(ICARMA)、美國製冷空調協會(ARI)、國際氨製冷學會(IIAR)、德國製冷協會(VDKF)、韓國冷凍空調工業協會(KRAIA)、全印度製冷空調協會(AIACRA)、法國製冷學會(AFF)、日本冷凍空調工業協會(JRAI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