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黝簾石的結果 展開

黝簾石

黝簾石

黝簾石文名稱zoisite簾石族礦物,與斜黝簾石同質異像。化學式:Ca2Al3(SiO4)(Si2O7)O(OH)。,其中鋁常被鐵置換(一般2%~5%),偶爾還有錳、鋇等元素混入。斜方晶系。晶體呈柱狀(晶面有縱紋),常見棒狀、粒狀集合體。呈現灰、綠、黃、褐以及紅、藍等色。半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澤。二軸晶正光性,+2v=0o~65o。折射率ng=1.697~1.725,nm=1.688~1.710,np=1.691~1.705;雙摺率0.004~0.008。多色性一般較弱,深色者多色性較強。色散值0.006~0.013,硬度6。相對密度3.25~3.36。

簡介


晶體結構

坦桑黝簾石
坦桑黝簾石
斜方晶系。

形態

常見柱狀結晶。

物理性質

常見帶褐色調的綠藍色,還有灰、褐、黃、綠色等。透明,玻璃光澤。解理不發育,貝殼狀到參差狀斷口。硬度6~7。比重3.35。
黝簾石的硬度超過莫氏硬度6級, 比重約在3.10~3.38之間,視乎不同的石種。

鑒定特徵

多色性、折射率值和密度值。晶面上明顯可見的平行線狀條紋是黝簾石外型上重要特徵。
成因及產狀:黝簾石產自多種岩石,包含變質岩是低級到中級區域變質下的產物,沉積岩以及花崗岩等,也可是熱液蝕變作用下的產物。

主要用途

黝簾石
黝簾石
色澤美麗,透明者可以作為寶石,坦桑石尤為著名。

其它

60年代在坦尚尼亞發現了藍到紫色的黝簾石透明晶體,又稱為坦桑石。

命名


黝簾石是由斯洛維尼亞科學家西格蒙德·佐伊斯男爵命名的。1805年,礦物經銷商西蒙·普雷森在斯洛維尼亞柯羅斯卡地方的沙烏阿皮山發現了它,西蒙把這礦物帶來給男爵。確定石頭類型之後,男爵起初命名為saualpite。黝簾石蘊藏於變質岩以及結晶花崗岩岩脈中, 以多彩的正交晶系晶體或是以大團塊的形狀呈現,黝簾石有多種顏色,有:藍色、紫羅蘭色、綠色、褐色、粉紅色、黃色、灰色或無色。

礦物特性


黝簾石
黝簾石
黝簾石(zoisite,羥基矽酸鈣鋁,Ca2AlOAl2(SiO4)(Si2O7)(OH))是以首先在奧地利薩屋阿爾卑斯山發現該礦物的博物學家--S.Zois(1947~1819)的姓名來命名的;屬於綠簾石(epidote)礦物家族的一員--是個結晶構造複雜的礦物:礦物內部由島狀、單一的硅氧四面體(SiO2)以及兩個硅氧四面體相銜接的結構單元(Si2O7)所組成;屬於斜方晶系,常見柱狀結晶,晶面上明顯可見的縱向線狀紋路是黝簾石外型上重要特徵!黝簾石硬度6~6.5、比重3.55;具有玻璃光澤,透明或半透明,顏色有無色、白色、灰色、綠色、黃棕色、黃色、藍色、粉紅色等;黝簾石具有多個變種,例如與紅寶石共生的綠色黝簾石變種以及粉紅色的錳黝簾石等,這些變種大多以不透明塊狀的型態產出,因此都不大適合作為寶石飾品,僅有帶藍紫色的黝簾石變種--又稱之為坦桑石(tanzanite,亦有人稱之為坦尚尼亞石、丹泉石或月泉石),為珠寶級的礦物。

分佈範圍


黝簾石
黝簾石
黝簾石產自多種岩石,包含變質岩--是低級到中級區域變質下的產物,沉積岩以及花岡岩等;亦可是熱液蝕變作用下的產物。藍紫色的黝簾石變種坦桑石,首先在坦尚尼亞被發現,坦尚尼亞亦是主要產區;錳黝簾石產區包括挪威、奧地利、義大利、澳洲西部以及美國卡羅來納州;黃、綠色的黝簾石則分佈於坦尚尼亞和肯亞。
有白色條紋的黝簾石被認為易碎。斜黝簾石是最常見的單斜晶系黝簾石, 不同的產地出產不同的黝簾石, 挪威主要出產 錳黝簾石,坦尚尼亞主要出產坦尚黝簾石和紅寶黝簾石,肯亞主要出產紅寶黝簾石,其他國家,例如瑞士、奧地利、印度、巴基斯坦和美國都有出產黝簾石。
紅寶黝簾石中有紅寶石共生,是相當好的雕刻素材。
印度出產另一種礦物,紅寶鉻雲母,紅寶黝簾石與紅寶鉻雲母的外表相似,都是相當好的雕刻素材,人們容易把們混淆。

經濟用途


黝簾石
黝簾石
色澤美麗,甚或透明者可以作為寶石;坦桑石尤為著名!

研究


黝簾石
黝簾石
近兩個世紀之前,黝簾石僅被少數地區作為裝飾石之用;因此公元1967年時,許多珠寶學家以及礦物學家都跌破了眼鏡:沒想到向來毫不起眼的黝簾石,竟有如此美麗獨特的藍紫色變種--坦桑石。 1967年,是由紐約Tiffany公司--LouisComfortTiffany這位珠寶商最先向世界展示這種新發現的寶石「坦桑石」,而據信最先發現這種寶石的,是坦尚尼亞北部阿魯沙地區(Arusha)的馬薩伊(Massai)牧民。根據傳說,某日一束閃電擊中了位於吉力馬扎羅火山山腳、Merelani群山附近的地區,並且在周遭的草地上引燃熊熊大火,之後,當馬扎伊爾牧民趕著牲口再返回此地時,便在陽光下發現了許多閃耀著藍紫色光芒的石頭點綴在地面上,於是牧民們紛紛撿拾這些寶石--坦桑石,算是坦桑石最早的收藏家。事實上,真正讓坦桑石展現在世界面前的還有另外一位幕後功臣,他是葡萄牙的地質學家DeSouza!他到這個地區旅行時,注意到了這種光彩奪目的藍紫色石頭,而幫助Tiffany公司在兩年後將這個令人的發現介紹給全世界。他到這個地區旅行時,注意到了這種光彩奪目的藍紫色石頭,而幫助Tiffany公司在兩年後將這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介紹給全世界。
黝簾石
黝簾石
原先,這美麗的寶石在珠寶界中被稱為「blueZoisite」--藍色黝簾石,然而,這名字與英文中的「自殺suicide」聽起來相當雷同,於是LouisComfortTiffany便建議以「坦桑石tanzanite」的名字取而代之,以紀念寶石的發現地,也就是當時新成立的坦尚尼亞聯合國,自此坦桑石(tanzanite)這個名字便開始在世界上被廣泛地使用了。
坦桑石可以說是上天對坦尚尼亞子民的恩賜!及至目前為止,坦尚尼亞的阿魯沙市附近地區仍是全世界坦桑石的唯一供應地;儘管同在非洲的肯亞地區也有極少數的礦藏,但也因為礦藏稀少,而缺乏商業開採的價值。
黝簾石
黝簾石
事實上,坦桑石即是一種含有微量釩(V)的黝簾石,釩含量約0.02~2%;因為這微量的元素含量變化,坦桑石的顏色得天獨厚,呈紫色至靛藍色,具有多向色性,若由不同方向觀察頂級的坦桑石,還可以見到紫紅、黃綠、深藍的三色變化。一般而言,略帶綠色或棕色的坦桑石可以藉由熱處理增色--加熱至攝氏500度左右,使它轉變成為明艷的藍紫色寶石。而由於坦桑石硬度不高,僅摩氏硬度6.5~7,因此在維護珠寶時,不可以使用超音波震蕩清洗,此外,也不可讓寶石遭受到強烈的溫度變化,或接觸到酸性溶液。

發現故事


黝簾石
黝簾石
黝簾石源於乞力馬扎羅山麓的米爾蘭尼山腳,這火之石,一直對游牧生活的瑪賽斯人隱藏著她動人的面孔,直到1967年才撩開她的面紗,據傳說稱,一束閃電擊中了米爾蘭尼群山附近的地區,並在周圍的草地上燃起熊熊大火。當馬薩伊牧民趕著牲口返回時,發現很多藍色的石頭點綴在地面上。奇怪的是,通常的道理不能解釋這一現象,因為草原起火釋放的溫度不足以造成這戲劇性的轉變。實際上,黝簾石的發現過程如同寶石本身一樣充滿著神奇。我們無法知道是誰首先發現了這一寶石,當地人說是他們部落的艾里爵瓦圖,是他在乞力馬扎羅山山腳發現了一粒半透明的坦桑黝簾水晶石。他與當地的採礦者迪索歐扎分享了他的發現。迪索歐扎本意是要在這一地區尋找紅寶石,卻異外找到了“藍寶石”。由於其眾多的藍色和複雜的成分,寶石學家很快就搞清了她的身份。有趣的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蘇格蘭寶石學家坎布爾。布里1967年赴坦桑尼為緹福珠寶公司作黝簾石的諮詢工作時卻異外發現了沙弗萊石,同時他也是把黝簾石帶到美國的GIA(美國寶石協會)的寶石貿易實驗室進行鑒定的第一人。
不久,黝簾石在美國打開了銷路,在約紐蒂凡尼公司站住了腳跟。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的重孫,後來成為蒂凡尼公司總裁的享利B普拉特因其麗質而狂喜,但覺得她的名稱“藍黝簾石”不盡如人意。“藍黝簾石”英語發音與“藍色自殺”發音相近,因為任何流行之物是流行其名,於是人們將這種稀有奇異非洲寶石重新命名為黝簾石。在1968年10月黝簾石正式發布會上,普拉特對這種寶石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她是過去2000多年來發現的最美麗藍寶石”。
黝簾石的紫藍色火焰很快引發了全世界流行風暴,人們將其稱為“20世紀的寶石”。由於全球日益共賞,對這一寶石珠寶的需求猛增,1998和1999兩年中,黝簾石登上了世界最暢銷彩色寶石的榜首。 2002年黝簾石被選擇作為十二月的誕生石(這是自1912年以來誕生石表的首次變更),她被看成慶祝新生命或新開始的理想之石。這一象徵意義來源於她的發現地瑪賽斯的文化傳統,當地人認為藍色是神聖精神的顏色,當女人在家生孩子時,鄰居們就送她藍珠子或藍袍。如今,這一傳統因黝簾石的發現已經改變,因為人們已改送黝簾石作為禮物了。他們相信,這一禮物會保佑新生兒的健康成長,並能獲得積極、成功的人生。
黝簾石在當代珠寶潮流中繼續風行。巴黎的“頑皮小孩”湯姆。福特和米蘭的古翠流行屋一帶,具有收藏價值的充滿異域情調的藍寶石包括黝簾石擺滿了台架。
在2004年的奧斯卡頒獎儀式上,母親西婭。普寧幾乎搶了奧斯卡金獎得主――她的兒子尚。普寧的鏡頭,僅僅因為她衣服上佩戴了光彩奪目的鑽石和黝簾石。

事實如此


黝簾石主要成功之處在於其擁有多向色性現象,她有著比午夜亮麗的星空還要豐富的藍色光影,從不同角度觀察寶石時,會呈現不同色彩。通常,黝簾石在日光下會出現藍色系列變化,在白熾光(燭光、黃昏光)下則會出現桃色和紫羅蘭色。通常情況下你會同時看到兩種顏色,在大克拉的黝簾石色彩亮度加強時,這一現象尤其明顯。人們垂涎黝簾石,因其稀有。黝簾石不僅生成緩慢,而且數量日減,許多專家指出,要不了幾年,這種寶石就可能會由地球上消失。因此,更加強了這一寶石的聲望,畢竟,擁有美麗而獨特的東西是時尚生活的重要標誌。黝簾石僅出產於東非坦尚尼亞的米爾蘭尼。黝簾石是在5.85億年前的岩層運動中形成的,在那樣的運動中,構成了釩,這常被寶石學界描述為特殊的地質現象,部分寶石學家甚至認為這一偶然發生的地殼運動在別處只有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
黝簾石沉積層寄生於莫三比克(萊夫特谷地)變質岩、大理石和片岩中。黝簾石沉積層穿過米爾蘭尼低丘陵一帶,該丘陵由靠近乞力馬扎羅山的桑亞平原升起。沉積層與地面呈41度的角,沉積層或水平線周期性地發生褶皺,由此創造了黝簾石袋形沉積層。
其覆蓋面積僅有20平方公里,黝簾石礦區現已被分成四個不同地段(A段、B段、C段和D段)。對不同地段撥專款進行開採。在C段的開採中進行了最大規模投資和最先進的開採技術支持,平均處理每噸粗糙的坦尚尼亞岩石才能獲得22克拉(4.4克)的寶石。
在所有的黝簾石開採中,有不到1%的黝簾石的開採顯示,儘管所有段位都有3A顏色的黝簾石,但D段出產上等品的機率最高,為具有紅色閃光的深紫羅蘭色,但是D段出品的開採難度,就如同古代的法國礦山,幾乎難以開採。許多珠寶商無緣看到過D段出產的3A級黝簾石,同時世界上銷售的大部分高質量的黝簾石則來自C段,4A級的上等黝簾石我們有時候也稱為3A“D段石”(這是以最平淡的方式描述最浪漫寶石),GemsTV使用4A級這一術語來明確地將色彩美麗的黝簾石與來自其他段的3A級黝簾石區別開來。4A級黝簾石是我們Gems銷售的質量最好的寶石。
典型的黝簾石是藍色勃艮第水晶體,多為純凈的淡紫色、紫羅蘭色和藍色,偶爾,也出現極為罕見的其他色彩(粉紅的、綠色的、佛青色以及雙色等),這些彩色品種並不多見,通常為收藏愛好者所倍加珍藏。從技術角度講,這些寶石的正確名稱應為(彩色)黝簾石,但是在市場上人們多稱為彩色黝簾石,這一稱號被廣泛接受了,這既因其顏色特徵也因其產地。這一名稱便於交流與溝通。黝簾石也普遍流行,她適合各種年齡階層的人佩戴,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然而她的數量稀少,並且將會越來越少,除了擁有這一世紀最珍貴的一種寶石所相應產生的快樂外,那些已經擁有黝簾石的人們,或者在這一著名寶石即將枯竭前打算購買的幸運者來說,將這一珍貴寶石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的做法,將會成為一種慣例。
華美之色、明澈、具有想像力的切割範圍使這一寶石變得更加醒目。流行的耳環與掛墜更體現了黝簾石完美的效果,但黝簾石更常用來鑲嵌在顯著的貴重戒指上,充分展現出其無與倫比的亮麗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