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集鄉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轄鄉
於集鄉,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地處陵城區東北部,東接神頭鎮,南接臨齊街道,西鄰安德街、邊臨鎮,北與徽王莊鎮相連。區域面積56.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於集鄉戶籍人口21362人。
1984年2月,由於集公社改為於集鄉。截至2020年6月,於集鄉下轄38個行政村。
984年2月,由於集公社改為於集鄉。
鄉名由來
1965年1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原邊臨鎮、神頭公社的部分村莊劃出,成立於集人民公社,同時成立於集人民公社黨委。1984年4月,縣委、縣政府決定,撤銷於集公社,建立於集鄉,同時成立中共於集鄉委員會。
於集鄉地處陵城區東北部,東接神頭鎮,南接臨齊街道,西鄰安德街、邊臨鎮,北與徽王莊鎮相連。區域面積56.3平方千米。
於集鄉資源環境豐富,電力供應充足,建有3.5萬伏的輸變電設備。水利資源充沛,馬頰河穿境而過。
於集鄉街道
2011年末,於集鄉轄有大於集、西於集、吳寨、巨窪、后張、徐家、王杠、閆屯、前張、傅廟、蘇家、錢家、王路寺、孫家、張家、孟家、李士公、李七、張武、溫家、孫屯、孟廟、賀家、任張、崔樓、楊書辦、蘆家、譚家、田家、唐屯、程屯、謝屯、石淮、宗安、東朱、西朱、陳寶亮、鹽店38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於集鄉下轄3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於集街。
大於集村 | 小於集村 | 吳家寨村 | 巨家窪村 | 譚家村 |
蘆田一村村 | 蘆田二村村 | 張西樓村 | 小蘇家村 | 閻官屯村 |
王杠庄村 | 傅家廟村 | 徐庄村 | 后張庄村 | 小錢家村 |
任張村 | 溫庄村 | 崔樓村 | 楊書辦村 | 孟家廟村 |
張武村 | 小賀家村 | 孫家屯村 | 王路寺村 | 陳寶亮村 |
孫國庄村 | 張五開村 | 孟庄村 | 北鹽店村 | 李士公村 |
李七庄村 | 宗家庵村 | 石泗淮村 | 謝屯村 | 唐屯村 |
程屯村 | 西朱家坊村 | 東朱家坊村 |
2011年末,於集鄉轄區總人口191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00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10人。總人口中,男性9500人,佔49%;女性9600人,佔51%;14歲以下2700人,佔15%;15—64歲1.5萬人,佔78%;65歲以上1400人,佔7%。
2017年末,於集鄉常住人口20970人。
截至2018年末,於集鄉戶籍人口21362人。
2011年,於集鄉財政總收入2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
截至2018年末,於集鄉有工業企業3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家。
於集鄉農業基礎牢固,糧、棉、菜、果協調發展,甘藍、大蒜等綠色無公害蔬菜遠銷京、津等地。畜牧業發展迅速,是全省黃牛品種改良試點鄉鎮,人均黃牛佔有量、奶牛存欄總量均位居全縣前列。
於集鄉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鄉政府駐地實現“六通一平”,第三產業發達,商業服務網點健全,集市貿易活躍,有全縣最大的黃牛交易市場。
於集鄉投資環境優越,鄉黨委政府專設了保護客商投資經營的機構,工業小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實行封閉式管理,主外來客商提供一條龍優質服務。
政區人口全鄉總面積53平方公里,管轄41個自然村,38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約2萬。
經濟概況國內生產總值9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一、二、三次產業比例1:3.6:2.6。共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650萬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26億元。其中居民存款餘額0.89億元,貸款餘額0.668億元。
農業總產值15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3%。年末實有耕地面積0.263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0.477萬公頃,糧食總產2.2萬噸,平均畝產445公斤糧經產值比1:1.1。肉豬、牛、羊出欄0.337萬頭。肉、蛋、奶產量0.4646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0018萬噸。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000萬元,銷售產值53000萬元,職工0.5萬人,限額以上企業5個,完成工業增加值5250萬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省級以上名牌產品,顏春集團優質棉布。
建設環保城鎮基本建設投資3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完成更新改造投資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0%。建築業總產值1800萬元,實現利稅20萬元,房屋建設竣工面積5萬平方米。
交通郵電郵政業務總量110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20萬元,市話萬戶,農話0.3435萬戶,公路通車里程60公里。農用機械75000馬力,其中汽車400輛。
貿易旅遊城鄉集貿市場2個,商品成交額7000萬元,進出口總額16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60萬美元。
科教文衛各級各類學校9所,在校生0.23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0.23萬人,教職工0.017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0.177人。
社會生活全年支出救濟金20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47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582.7元,人均居住面積17.90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元,人均居住面積23.5平方米。
2011年,於集鄉有耕地面積4.1萬畝,人均2.1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5萬噸,人均2300千克,其中小麥2.2萬噸,玉米2.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棉花種植面積400畝,產量10.3噸;蔬菜種植面積300畝,產量3.5萬千克。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2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出產淡水產品2噸。
2011年,於集鄉有工業企業4家,職工1500人,實現工業生產總值達11億元。
2011年末,於集鄉有商業網點79個,職工98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80萬元,比上年增長3%;城鄉集市貿易市場2個,年成交額400萬元。
2011年末,於集鄉已形成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方式,有323省道過境。
於集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程式控制電話、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為人們提供了便利通訊。交通便利,北距德寧公路10公里,南距104國道15公里,西距京福高速公路20公里,陵邊、陵義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柏油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路。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於集鄉黨委政府把搞好小城鎮建設作為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工作來抓,著力完善小城鎮服務功能,加大資金投入,實現了“六通一平”。兩個工業區,一個商業區和一個專業市場規劃,小城鎮內商貿流通活躍,店鋪林立,經營項目涉及百貨、副食、餐飲、五金、維修等三十多個行業。工商業戶達到180多家。大於集黃牛交易市場是全縣最大的專業黃牛市場,集交易量達到5000頭,交易額達到600萬元。
2011年末,於集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6戶;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1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42人,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0.5萬戶,入戶率達80%。
2011年末,於集鄉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63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生1013人,專任教師7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0人,專任教師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於集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10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500人。
2011年末,於集鄉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7個;病床1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名,其中執業醫師40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3人,醫療機構(門診以上)完成診療1萬人次,38個村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11年,於集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7戶,人數476人,支出32.3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長5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5.7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床位7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98人。社區服務中心9個,社區服務站9個。
2003年獲市優質郊源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