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經幡:在西藏,隨處可見掛在山頂山口、江畔河邊、道旁以及寺廟等各處被認為有靈氣地方的五彩經幡。
五彩經幡
之所以被稱作經幡,是因為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經,在信奉
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五彩經幡
經幡有長有短,圖案也各不相同。最長的經幡有3—5米長,60厘米寬,上面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顏色或紅或白,一般側掛在廣場、寺廟前的經幡桿上。短的經幡一般是呈藍白紅綠黃五色的方形經幡,上面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長繩子上,橫掛在人煙稀少的山口。掛在房頂上面的經幡一般是星火無字幡,由上面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幡條和下面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組成。隨風舞動的經幡又被人們稱作風幡。
五彩經幡
經幡藏語稱“
隆達”。是一種用棉布、麻紗、絲綢等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彩旗,共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江河和大地。藏傳佛教又賦予五色為
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意。一些學者更認為五色經幡還融入了中華民族古老的
五行說,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據傳經幡緣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儀式。經幡上多印有經文咒語、佛像神馬等圖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傳佛教的
密宗文化,並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交融發展的產物。
懸掛經幡是千百年來流傳於藏民族地區的一種宗教習俗,有著自身修行、利益眾生的功德。風每吹動一次經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文誦讀了一遍。上蒼諸佛保護一切製造和懸掛經幡的人們,哪裡有經幡,哪裡就有善良吉祥。
轉山會經過經幡廣場,轉山要注意高反,攜帶抗高反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