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縣
山西省晉中市轄縣
榆社縣,隸屬山西省晉中市;位於晉中市東南部,太行山西麓;總面積1699平方千米,總人口111714人(2020年);截至2021年4月,榆社縣下轄4個鎮、3個鄉;
漢,榆社為涅氏縣地。1999年,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榆社縣屬之。榆社縣是國家衛生縣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2019年,榆社縣地區生產總值35.47億元,比上年增長8.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5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8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216元,三次產業結構14.3:32.6:53.1。
榆社縣
春秋,屬晉。戰國,先屬韓后屬趙。
秦,屬上黨郡。
漢,為涅氏縣地。
晉,置武鄉縣,屬上黨郡。大興二年(319年),置武鄉郡,縣屬之。永和中年,廢郡。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其地屬鄉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社縣,屬韓州。大業初,併入鄉縣,義寧初,復置仍名榆社,屬太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榆州,六年,州廢,縣屬遼州。
五代,因之。
宋,榆社縣屬河東路遼州。熙寧七年(1074年),升入武鄉縣。元佑元年(1086年),復置縣,屬遼州。
金,榆社縣屬河東南路遼州。
元,榆社縣屬中書省平陽路遼州。至元三年(1266年),併入遼山縣。至元六年(1269年),復置縣,仍屬遼州。
明,榆社縣屬山西布政使司遼州直隸州。
清,榆社縣屬山西省遼州。
民國元年(1912年),榆社縣直屬山西省。民國2年(1913年),榆社縣屬冀寧道。民國16年(1927年),廢道,榆社縣直屬於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以北翟管村為中心分設榆北縣,屬太行二專署。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榆北縣併入榆社縣,屬太行三專署。民國37年(1948年),太行區改歸華北區,榆社縣仍屬太行區第二專區。
民國38年(1949年)5月,太行區置左權專區,榆社縣屬左權專區。8月,設立榆次專區,榆社縣屬榆次專區。
1958年,榆次專區改名晉中專區,榆社縣屬之。
1968年,設立晉中地區,榆社縣屬之。
1999年,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榆社縣屬之。
榆社縣位於山西晉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濁漳北源兩岸。
東與左權、和順為鄰,北與太谷、榆次接壤,西與祁縣相靠,南與武鄉毗鄰。
面積1699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箕城鎮。東經約為:112.9°,北緯約為:37.0°。
榆社縣
榆社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8℃,年降水量560毫米,無霜期165天。
濁漳河由北而南縱貫縣境,兩側有雲簇河、武源河、泉水河、東河、南屯河等支流遍布全境。
地下埋藏有煤、鐵、錳、石膏、油頁岩等礦產,其中煤的儲量大約7.4億噸。榆社縣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是聞名世界的化石之鄉。出土化石數量之多、種類之繁、保存之完整,為世所矚目,被譽為“化石之鄉”和“古脊椎動物的寶庫”。
2013年,榆社縣有耕地面積25.3萬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穀子、玉米等。其次為大豆、薯類、高粱、油料、麻皮。森林覆蓋面為40萬畝,畜牧業主要有牛、羊、馬、驢等。飼養業有豬、雞、兔、鹿等。
榆社縣有庫容1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雲竹水庫和庫容15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雙峰水庫,地表水年均剩餘量5739萬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剩餘量200萬立方米。
2021年4月,撤銷嵐峪鄉、講堂鄉,併入郝北鎮。
截至2021年4月,榆社縣下轄4個鎮、3個鄉:箕城鎮、雲簇鎮、郝北鎮、社城鎮、河峪鄉、北寨鄉、西馬鄉。共271個村、6個社區,縣政府駐箕城鎮。
榆社縣行政區劃 | |
---|---|
鄉鎮 | 下轄村 |
箕城鎮 | 城關村、南河底村、趙道峪村、石棧道村、寨溝村、北泉溝村、廉村、上西山村、下西山村、板坡村、連家莊村、杜余溝村、賈峪村、河南街村、郜家溝村、北向陽村、南向陽村、旋余溝村、中余溝村、蓮花池村、寺家凹村、潭村、李峪村、蘆家莊村、坪上村、鬍子溝村、趙家莊村、南馬會村、北馬會村、南王村、小杜余溝村、北王村、桑樹溝村、馬家溝村、三庄村、泥河掌村、中泥河村、東溝村、泥河口村、峽口村、南社村、寨上村、北逆流河村、南逆流河村、銀郊村、東匯村、石花村、柳灘村、北棗林村、馬家莊村、沿北村、小常家會村、大常家會村、王景村、紅崖頭村、山泉峪村、小下車村、大下車村、梁峪村、段家莊村、楊家堖村、桑家溝村 |
雲竹鎮 | 雲竹村、向陽村、海銀山村、西庄村、狐家溝村、巴掌溝村、南村、小馬蘭村、北村、白海村、清風村、趙莊村、申村、迷沙溝村、馬蘭村、崇串村、喬家溝村、金丈村、斗角溝村、北圖划村、寧家溝村、和平村、東庄村、桃陽村、段家溝村、白家嶺村、昌家溝村、西坡村、王家溝村、高庄村、林頭村、棗林溝村、羊圈堖村 |
郝北鎮 | 郝北村、台曲村、庄頭村、雲安村、魏城村、東方山村、關元則村、趙家村、圪塔灘村、常銀村、大南溝村、成家溝村、油房凹村、鄧峪村、南溝村、韓村、閆家溝村、白庄村、西方山村、南庄村、南庄溝村、吳家莊村、邱元村、任家堖村、王寧村、梁寺頭村、棗林村、上石拐村 |
社城鎮 | 社城村、南翟管村、北翟管村、西河村、雙峰村、北河村、圪麻窪村、官上村、翟管溝村、彰修村、陽樂村、兩河口村、石源村、郊口村、石會村、水澤村、焦紅寺村、頂村、西崖底村 |
河峪鄉 | 河峪村、圪坨村、海眼村、北水村、西河底村、偏良村、蒼竹溝村、下赤峪村、固庄村、前庄村、後庄村、青陽坪村、西周村、牛村、魚頭村、寄子村、劉家溝村、河窳村、岩良村、西溝村、輝教村、葉峪村、平頂村、東形彰村、西形彰村、東清秀村、西清秀村 |
北寨鄉 | 北寨村、郭家社村、溫泉村、東溝村、堡下村、曲里村、輝溝村、上城南村、東堖村、下城南村、郜村、高崖底村、白家莊村、牛槽溝村、馬陵村、南寨村、五科村、千峪村、孟家莊村、仰天村、趙王村、東灣村、水磨頭村、青峪村 |
西馬鄉 | 西馬村、東周村、大寨村、東馬村、田家溝村、更修村、漚泥凹村、北山暈村、南山暈村、南白村、北白村、小河溝村、羊山峪村、武源村、北余溝村、牛寨溝村、新村、段峪村、面疃村、官寨村、南岔村、紫寒村、牌坊村、常瑞村、白北村、東五科村、格子坪村、山頭村、寺兒村、西寬村 |
蘭峪鄉 | 蘭峪村、屯村、郭郊村、下咱則村、羊圈嶺村、梁家堖村、平頂堖村、東寨村、大卜水頭村、小卜水頭村、小里道庄村、大里道庄村、拐則村、合朝村、王家莊村、連家莊村、玉家溝村、后火燒庄村、前火燒庄村、大堖村、黃龍峪村、南窯村、常峪村、西窯村、后千家峪村、前千家峪村、窯科村、前牛蘭村、苗牛蘭村、高家莊村、后牛蘭村、牛家嶺村、麻池堖村 |
講堂鄉 | 講堂村、上咱則村、陳家峪村、下赤土村、上赤土村、韓庄村、寺上村、元庄村、麥茬角村、蒲池村、駝駱村、柳泉村、將軍墓村、梁家莊村、石牆村、后寺溝村 |
城區 | 學府社區、廣生社區、濱河社區、新華社區、文峰社區、東升社區 |
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41009人,比上年末增加656人。全年出生人口1531人,人口出生率為10.88‰,死亡人口875人,死亡率6.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6‰。城鎮化率為43.06%,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
2021年5月31日,晉中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榆社縣人口數為111714人。
在2012年的統計數字中,榆社縣人口基本為漢族,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只佔到0.02%。
縣委書記: | 張英傑 |
縣長: | 魏棟 |
2019年,榆社縣地區生產總值35.47億元,比上年增長8.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06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1.56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84億元,增長9.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216元,比上年增長8.1%。三次產業結構14.3:32.6:53.1,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7%,第二產業比重持平,第三產業比重提升0.7%。
2019年,榆社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4元,增長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6元,增長6.7%;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3229元,增長3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9元,增長18.6%;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6825元,增長13%。
2019年,榆社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7041萬元,增長14.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4795萬元,占投資總額17.7%;工業投資76626萬元,占投資總額38.9%;其它投資85620萬元,占投資總額43.4%。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24073萬元,增長3.9%;第二產業投資76626萬元,增長69.6%;第三產業投資96342萬元,下降6.9%。
2019年,榆社縣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12.2:38.9:48.9。按計劃總投資分,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額164958萬元,占投資額83.7%,500-5000萬元項目投資額32083萬元,占投資額16.3%。
2019年,榆社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6318.8公頃,比上年增加44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525.8公頃,比上年減少837公頃。糧食播種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8818.9公頃,比上年減少405公頃,大豆種植面積637.2公頃,比上年減少325公頃。其他各類作物播種面積為2793公頃,比上年增加1280.4公頃。
2019年,榆社縣糧食總產量53319.3噸,比上年減少25396.7噸,減產32.26%。
2019年,榆社縣豬肉產量2194噸,比上年增加265噸,增長13.74%;牛肉產量627噸,比上年增加231噸,增長58.33%;羊肉產量1692噸,比上年增加268噸,增長18.82%;禽肉產量4145噸,比上年增加532噸,增長14.71%。禽蛋產量5690噸,比上年減少174噸,下降2.97%。
2019年,榆社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12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100萬元,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2535萬元,增長6.95%;主營業務收入505421萬元,增長7.5%;利稅22798萬元,增長15.78%;利潤9112萬元,增長73.79%。
2019年,榆社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燒鹼產量373058噸,增長16.22%;聚氯乙烯448554噸,增長26.61%;發電量284444.25萬千瓦時,下降0.84%。
2019年,榆社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綜合能源消費量808835.75噸標煤,下降0.5%,產值能耗1.61噸標煤/萬元,下降0.12%。
國內貿易
2019年,榆社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040.0萬元,增長7.7%。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8610.6萬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6%,增長7.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429.4萬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增長10.1%。
財政
2019年,榆社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669萬元,增長21.5%,其中:稅收收入14798萬元,下降7.5%,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三大稅種共計稅收8618萬元,增值稅下降6.7%,企業所得稅增長25.9%,個人所得稅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3444萬元,增長23.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8468萬元,增長47.9%。
金融
2019年,榆社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642328萬元,較年初增加27762萬元,增長4.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64228萬元,較年初增加64077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36901萬元,較年初減少1378萬元,下降0.58%。
郵政業
2019年,榆社縣郵電業務總量7069.44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159.95萬元,比上年增加105.45萬元,增長11%;郵局12處,其中設在農村的居所9處,郵政汽車11輛。郵政函件業務84985件,國內普通包裹業務1140件,國內標準快遞業務量31399件,快遞包裹299686件。
電信業
2019年,榆社縣電信業務總量5909.49萬元。新增行動電話用戶3121戶,總量114358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增加4602戶,總量33872戶。
偃武縣:唐武德三年(620)置偃武縣,六年廢入榆社縣,故治在今榆社縣南三十里之魏城鎮,今稱魏城村。有古城遺址。
箕城:在榆社縣東南三十里,據《清一統志》,春秋魯僖公三十三年,晉人敗敵於箕,即此。閻若琚《四書釋地》:“遼州榆社縣東南三十里有古箕城。”
榆社故城:即今榆社縣北之社城,今武鄉縣治此,故又作武鄉故城。後趙石勒改為榆社城,取漢高祖“豐枌榆社”(紀念故里)之意。
更修村:在榆社縣北十八里,原名侯目村。1947年,為紀念革命烈士曹更修同志而改名。曹更修同志,本村人,中共黨員,我軍團長,1947年1月5日在山東金鄉戰役中犧牲。
西周村:在榆社縣西北四十里,1939年7月8日,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在此與日寇激戰,給敵人以重創。我新一團團長丁思林同志不幸中彈犧牲於此。丁思林同志,湖北黃安人,1931年入伍,1933年入黨,犧牲時年僅二十六歲。
白庄:在榆社縣南三十五里,1942年4月16日,日寇汽車十六輛滿載兩個中隊的士兵,行至本村附近的公路上,陷入我決死三縱隊埋設的地雷網,我軍乘機衝殺斃傷敵人二百二十人,擊毀全部汽車,繳獲機槍九挺、步槍一百多支。
響堂寺:在榆社縣西十里廟嶺山溝,寺內建石室方丈,人入其中,石聲相應,故名。有北魏至唐代雕鑿的千佛洞,還有唐塔一座,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在榆社縣西六十里禪隱山上,宋建明修,內有北石佛一尊、金大定碑一通,元墓塔兩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勒墓:在榆社縣北二十五里趙王村東,俗稱趙王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按,石勒,羯族軍事首領。起家武鄉,終建趙國(319年),都襄國(今河北邢台),領有今晉冀魯陝等地,史稱後趙。
王建立墓:在榆社縣西四十里魚頭村旁。按,王建立,五代榆社人,歷事唐明宗,晉高祖。
鄧峪石塔:在榆社縣南十八里鄧峪村,石塔系唐人在完整石頭上雕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神山:在榆社縣東,原稱黑山,因有黑山神廟,故又名黑神山。
濁漳北源:古稱武鄉水。《清一統志》:“武鄉水,源出和順縣西南八賦嶺,南流徑榆社縣西,又南入沁州武鄉縣界,今名小漳。
榆社縣置始於隋開皇十六年,距今已有1500餘年。那時治所在社城鎮,到唐武德八年,縣城治所又移至講堂鎮。無論社城還是講堂,作為縣之治所都有點太偏。社城北靠和順,講堂東近左權,都在縣境之邊。
元至正六年(1296年)重新選址建城,據縣誌記載縣城選址在:“濁漳河與儀川河交匯之高崗,壘石成壁,建土城為今縣城之始”。
“交匯之高崗”,當地稱之為垣台上,境內位置適中,垣台上呈東北高,西南低的斜坡狀,由西南到東南,依順時針方向,放眼望去,垣台上在群山環抱之中,其中有五座山峰較高,依次是廟嶺山、西山、北泉山、北寨山、筆架山。若把西南的廟嶺山看作拇指,東南的筆架山看作小指,無疑此地酷似向上托起的左掌,榆社古城就建在了向上托起左掌之中。
榆社古城建成之初,只有縣衙,城區面積不大,後世謂之“上城”。一日,有一西域高僧雲遊至此,看到此景,十分驚訝,讚歎道:“縣衙建在佛掌之上,天意也”。於是和縣令商量,擴建縣城“集民夫三千,凡五載畢”。擴建后的縣城,分為上城、下城。上城縣衙、佛寺,下城居住百姓。至此奠定了榆社古城建築格局。之後,明代嘉靖、宣德、隆慶年間分別對榆社進行了修葺。築城牆,以圍包縣城,整修上城、下城,在上城與下城之間建鼓樓,以示古城之中。並重築城門,開門五道,上建城樓,城樓巍峨,遙對五座山峰,左手向上的托掌之形更顯直觀形象。五座城門均有題名,北名柔遠門,意為“胡漢”相融,永無戰爭;東名望京門,意為心繫京畿,不叛安順;西名通晉門,意為睦鄰各縣,不會自封;西南名帶漳門,意為漳水環繞,財源滾滾;東南名宣化門,意為宣揚教化,毋忘育人。看后耐人尋味,體現了榆社先民安身立命的處世哲學思想。
定型后的榆社古城,雖有上下兩城,但總體面積並不大,城牆周長只有近2500米,居民住戶也不多。即使在解放初也有“榆社城前晌來了個陌生人,晌午即可傳遍全城”一說。據縣誌記載:“清初縣城有160餘戶,700餘人”,但“寺廟佔全城總面積的20%。”因此,便留下“半城為佛地,半城是民居”的說法。
榆社縣
高蹺在考古發現中最早出土於榆社縣,在晉中榆社縣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蹺、雜技的圖畫,雖然高蹺無文字記載,但最遲也應從北魏開始了。在山西表演高蹺的行列中,分成文高蹺和武高蹺兩種。文高蹺重於扭和踩,武高蹺以表演特技為主。
榆社笨雞蛋、榆社阿膠、榆社肉牛、甲魚、銀魚、酥梨、紅星蘋果、蠶繭、藥材等均為山西名品,享譽日本,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榆社縣
“河峪”牌小米選用“晉谷21號”優質品種,在種植期間不施化肥,不噴農藥,主要依靠農家肥並以物理的輪作倒茬辦法來防治病蟲害。
榆社縣河峪小米顆粒飽滿,色澤金黃,味道純正,營養豐富,有口感綿滑,米香濃郁等特點。
主要成份:含有蛋白質15.1%,脂肪5.68%,賴氨酸0.8%,維生素礦物質等。本產品已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地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
小雜糧:小雜糧主要產於榆社縣西、北部無污染,無公害,純綠色生態區。種植期間主要用有機肥、農家肥並以物理的換茬辦法來防治病蟲害。小雜糧有制衡人體的營養成份,是一種醫食同源的綠色食品資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鈣、多種氨基酸和礦物營養素,對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具有較好的食療和滋補作用。豆類內含人體所需白蛋質和多種礦物質營養素,綠豆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明目降壓,止瀉痢;紅小豆可通便、利尿、消腫,對腎臟和心臟病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黃豆蛋白質高達40%以上,且含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
河峪酥梨:河峪酥梨主要產於河峪鄉前庄、岩良一帶,該地土壤優良,氣候溫差較大,適宜酥梨生長,且種植歷史悠久。現有1000多畝盛果樹。產品有潤肺清火、滋陰補氣之功效,主要銷往北京、太原及周邊各縣。
下城南村專門壓榨小麻油的油坊
榆社笨雞蛋:該產品精心選育地方優質笨雞進行,在山地或草坡上“游牧式”放養或圍欄飼養。雞主要採食青草、松針、小昆蟲、微生物等有機物質,不飼餵任何有害人體健康的獸葯、激素和添加劑。該笨雞卵體鮮黃,口味醇香,鈣、鐵、磷含量高,膽固醇低,長期食用有健腦益智的功效,是集營養、美味、保健於一體的新一代綠色營養品。
北寨鄉下城南村河灘散養的“笨雞”
榆社陳醋:榆社陳醋,以無污染、無公害的優質高梁、麩皮、純大麴(大麥、豌豆)為原料,採用獨特傳統固態發酵釀造和先進技術精製而成。本品具有口感酸綿醇厚、協調柔和等特點,是精製而成的正宗特製陳醋。現有多味醋、五糧陳醋、餃子醋等類型。
白醬油:榆社白醬油,生產工藝技術先進,為“原池淋油高鹽稀態回澆發酵生產工藝”,其特點延用了中國傳統的生產醬油方式,不僅提高了醬油的氨基酸含量,並賦予了醬油特有的香味,該產品具有色淺、味鮮、口感純正、風味獨特等特點,質量上乘,是調味之佳品。產品主要有:白醬油、黃豆醬油。
阿膠:阿膠,即驢皮膠,因其為動物豬皮製作而成,故中醫稱為“血肉有情之品”:阿膠的製作與食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由於阿膠在食用和藥用方面的神奇功效,因而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將其列為貢品之一,有“貢阿膠”之稱,至今中醫處方尚可見到“貢膠”字樣。
阿膠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組成,含氨16.43%,基本上是蛋白質,水解后產生多種氨基酸,其中有賴氨酸10%,精氨酸7%,組氨酸2%等。
阿膠其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止血之功效,遠銷全國各地。
仁用杏及核桃:西馬鄉南、北山暈一帶,素有“瓜果之鄉”之稱。70年代蘋果產量高達60萬公斤,外商駐村收購。80年代后,隨著品種淘汰,該地種植人用杏500多畝,現已全部進入盛果期。
仁用杏,杏肉可製作杏脯、杏干,酸甜可口,健脾益肺,營養豐富。杏仁,營養價值特高,是健身、美容、平衡人體內分泌之補品,發展前景極為廣闊。郝北鎮韓村一帶的優質核桃種植達到1000多畝,有300畝已到盛果期,所產核桃皮薄肉厚,營養價值高,每公斤價值達到40餘元,該產品供不應求。
蜂蜜:本品屬100%新鮮純正蜂蜜,保留了天然的色、香、味,是上好級品,營養豐富,無公害,純天然,老少皆宜。本品對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天眼等疾病有極大療效,同時,還有調節內分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產品主要有:蜂王槳,蜂膠,蜂花粉、蜂蜜(棗花蜜、洋槐蜜、玫瑰蜜、荊條蜜、百花蜜)。
榆社洋槐蜜
榆社洋槐蜜,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洋槐蜜又名刺槐蜜、槐花蜜,榆社洋槐蜜顏色淺、味鮮醇、甜而不膩、有洋槐特有的清香味,不易結晶。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榆社洋槐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榆社縣交通便利,有太焦鐵路貫穿南北,太長高速公路,汾邢高速公路十字交錯,境內還有太邢、榆長兩條幹線公路與縣鄉公路結構成網。2011年末榆社縣公路通車里程為848.95千米,比2010年增加16.255千米,增長1.95%。公路密度為58千米/百平方千米。
2019年,榆社縣公路通車里程941.75千米,比上年增加1.2千米,增長0.13%。
截至2019年,榆社縣共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409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968人;初級中學7所,在校生4628人,小學31所,在校生864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幼兒園45所(其中民辦園11所,地方企業辦園1所),在園幼兒3571人。
2019年,榆社縣專利申請受理量48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19項。專利授權量29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6件。
截至2019年,榆社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9個,藝術表演場所3個。
截至2019年,榆社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8個,其中,二級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衛生監督所1所,鄉鎮衛生院9所(中心衛生院3所,一般衛生院6所),村衛生室20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9所,民營醫院2所,個體診所11所,公司衛生所4所。床位572張,衛生技術人員930人(含村醫222人)。
2019年,榆社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9700人,其中職工6761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6682人,其中職工4519人;農民83400人;失業保險參保11765人;醫療保險參保129833人,其中職工15895人,城鎮居民10712人,農村居民103226人;工傷保險參保12962人。
2019年,榆社縣給城鄉9468位居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金,共計3000.94萬元,比2018年增加884.78萬元,增長41.81%。其中,城鎮發放生活補助金170.51萬元;農村發放生活補助金2830.43萬元,分別增加0.3萬元和884.48萬元。
截至2019年,榆社縣共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2個,床位268張,收養人員108人。
響堂寺千佛洞:位於縣城西南5千米的廟嶺山上,為北魏和唐代石雕。
文峰塔:位於榆社縣城東南1千米的巽山之上,因形如筆架,因而成名。化石館,保存有第三世紀的化石。創建於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歷時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告成。此塔乃是根據“塔在巽(東南方向)峰則文運勝”的風水言論為振興榆社文風而建,初期直呼“文風塔”,其後年湮代遠訛名“文峰塔”。塔為錐形磚木結構,共13層,高約38米,佔地69.2平方米,內為空心,底層直徑約3米。文峰塔的第一層和第二層有磚砌月梯及迴廊,可拾級而上;三層以上有用木板、鐵釘而成木梯以供攀高。其間石階層層,盤道曲曲,如步雲路一般。塔體的外面,每層都有仿木結構磚雕出檐、斗拱;四面開砌拱券洞門,以供憑覽;洞門之上有磚雕塔匾,圖案花紋十分精緻;塔頂置寶瓶,角隅懸掛風鈴,微風吹動,叮噹之聲不絕於耳。
榆社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分為3個園內景區,4個重點化石產地,園區總面積78.52平方千米,園外保護區面積27.19平方千米。是以三疊紀、晚新生代標準地質剖面、古生物化石和地質遺跡等多種地質遺跡類型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榆社縣烈士陵園:始建於1946年,佔地126畝,建有7座牌樓、2座六角亭、7塊紀念碑,安葬烈士2000餘人。2020年,榆社烈士陵園入選晉中市國防教育基地。
杜瑞芝
杜瑞芝,1920年10月生,山西榆社人。1937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會縣委書記、廣州市委副秘書長、中共廣東省委原常委、原省顧委副主任。
任摶九
任摶九,山西榆社人,太原國民師範畢業(今山西大學)。1937年11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冀魯豫軍區衛生部醫政處處長、華北軍區衛生部醫政處副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校長。
任摶九
石泰峰
石泰峰,1956年9月生,山西榆社人,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5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教授。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5年,榆社縣入選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2019年3月19日,榆社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3月29日,榆社縣入選2017-2019年山西省新一輪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0年6月,榆社縣入選2018、2019年山西省平安縣。
2020年7月,榆社縣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20年8月,榆社縣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20年11月,榆社縣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