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眼花

成語

頭暈眼花,拼音是tóu yūn yǎn huā,作謂語、狀語,意思是頭腦昏暈,眼睛發花。出自《野叟曝言》。

釋義


昏,。

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八七:“,暈,聞香,清爽。”

典故


“昏”。
《官場現形記》16回:“不覺魂飛天外,~,四肢氣力毫無。”
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十六回:不覺自家也頭暈眼花,撲地倒了。
清·《三俠五義》第六回:單言包公主僕乘馬竟奔京師。一日,來至大相國寺門前,包公頭暈眼花,竟從馬上栽將下來。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4回:“羅士信也吃了幾杯,坐不到半個時辰,覺得天旋地轉,~,伏倒几上。”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邊的人,也都有些頭暈眼花,聞了這香氣,就清爽了許多。”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頭昏眼花、頭眩眼花、頭眩目昏。

用法搭配


例句

中暑的早期癥狀只是感到有點兒頭暈眼花、乏力胸悶和輕度的噁心。

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頭腦眩昏,視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