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頻數

小便頻數

小便頻數又稱尿頻,是指小便次數增多,有急迫感而無疼痛的一種病證。

簡介


● 英文名稱:Frequent Urination
● 又稱:尿頻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症:膀胱濕熱證、腎氣不固證

古籍摘選


● 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年老人多頻數者,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明醫雜著》)

名詞解釋


● 小便次數明顯增多,甚則一日達數十次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小便頻數,顧名思義是指小便次數明顯增加,屬於排尿次數異常的範疇。

診便原理

● 小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膀胱所司,但與腎的氣化、脾肺的轉輸肅降和三焦的通調亦關係密切,通過觀察及詢問小便的次數和時間,以及小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癥狀等,不僅可以直接了解水液代謝功能,而且還是判斷疾病寒熱虛實的重要依據。

癥狀表現

● 小便次數明顯增多,時欲小便。

主病

● 膀胱濕熱證:尿頻、尿急、尿痛,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小腹脹悶,發熱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紅苔黃膩,脈數等。
● 腎氣不固證:小便頻數清長,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面白神疲,聽力減退,腰膝酸軟,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舌淡苔白,脈弱等。

病因病機

● 濕熱蘊結膀胱,熱迫氣滯,則會出現新病小便尿急、頻數、尿痛、小便短赤。
● 老人及神衰、久病、腎虛等患者,因腎氣不固或腎陽虛,膀胱失約,則會出現久病小便頻數,夜間明顯,色清量多。

生活經驗

● 一般情況下,健康成人日間排尿約3~5次,夜間排尿約0~1次。
● 在氣候寒冷或飲水多時可稍增,老人每日排尿次數也可增。
● 若每日次數過多,輕者6~7次,甚則數十次,但排尿總量不變,則為病理性尿頻。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