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公立大學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Nantong Normal College)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是一所師範類全日制省屬公辦普通專科學校。

學校的前身是中國著名實業家張謇於1902年創辦的通州民立師範學校,是中國師範教育的三大源頭之一;1953年轉為公立,改名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1958年與創辦於1905年的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合併;2005年4月與發端於1906年的海門師範學校合併組建為南通高等師範學校;2014年1月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升格為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同年9月與創建於1902年的如皋高等師範學校合併辦學,組建新的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南通、如皋、開發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32.65萬平米(489.68畝),建築面積20.35萬平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6983.35萬元,館藏圖書67.6萬冊,教職員工586人,專任教師47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下設8個系共13個教學部門,開設31個專科層次專業。

歷史沿革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是一所以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其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匯融了南通師範學校、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和海門師範學校三支主要源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南通地方以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其兄張詧以及梁孝熊、顧中一、沈書生為代表的開明、進步士紳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求活之法,唯有實業、教育”,“實業、教育富強之本”,於是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們在南通地方倡導並建設起一個包括師範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近代學校教育體系。他們最先創辦師範教育,因為他們認識到“欲教育普及國民而不求師,則無導。故立學須從小學始,尤須從師範始”,“師範為教育之母”。
艱苦創業
一、南通師範學校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1903年4月27日),學校正式開學。當天,張謇在校內揭示《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他把其中“堅苦自立、忠實不欺”八字作為校訓,要求師範生學會為“經師”、為“人師”。
建校時,學校佔地41畝,校舍500餘間。設有師範四年制本科、兩年制簡易科和一年制講習科,培養不同層次的師資人才,以適應地方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為造就各種地方建設人才,學校曾先後附設測繪科、農科、土木工科、蠶科,為南通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先後聘請8名日籍教師和以國學大師王國維、繪畫大師陳師曾、教育家江謙為代表的一流師資到校任教。為輔助各科教學,配合學生學習知識,1905年學校建成附屬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歷史和理化課教學之用,1906年學校建成附屬小學,供師範生進行教育實習。
1912年民國創立,江蘇省公署改其為“江蘇省代用師範學校”(即代用為省立師範)。1921年,改稱“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學校”。期間,由於辦學經費由江蘇省補助,辦學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校學生由幾十人發展到四、五百人。1922年,為研究和試驗鄉村教育,學校在南通縣近海創設附屬墾牧鄉高等小學(第二附屬小學)。1923年8月,遵“壬戌學制”,師範部改設高中師範科及初中。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在江、浙地區試行“大學區制”,取消“代用”,並規定師範不得單設。學校遂恢復私立,改稱“私立張謇中學”,招收初中及高中師範科學生,同時組織校董會,決策學校辦學,1929年又改稱“私立通州師範學校”。
1938年3月,日寇登陸南通,學校被毀。師生遷往位於東南沿海的第二附屬小學堅持敵後辦學,至1946年遷回南通城,這一時期習稱“僑校”。1945年抗戰勝利后,在張季直先生手創教養事業復興委員會和大生紗廠支持之下,學校在舊校址重新興建校舍,完成了復校重建工作。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1952年,學校改為公立,並作為江蘇省重點配備的學校之一,專向發展師範教育,初中部併入南通商益中學(即今南通市啟秀中學),校名改稱“蘇北南通師範學校”。1953年,江蘇建省,遂改稱“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1958年,與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合併。為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先後增設簡師、初師、幼師和音樂、體育專業。
南通校區
1966年後文革十年期間,學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壞,領導、教師橫遭迫害,校舍被佔用,校名曾改為“南通市師範學校”,一度只辦初、高中及工農兵學員班。
1984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師範學校在全國最早創設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的五年制師範教育,。1986年學校的教育錄像作為中國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40屆國際教育大會上交流放映。1988年6月受到國家教委的首批表彰。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本著“女子教育不可無師,與國民教育尤須有母”的認識,由張詧私人捐資購買南通城東柳家巷陳氏老宅,張謇及地方鄉紳集資捐助,共同創辦起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學校由張詧任總理,張謇任協理,並聘請近代著名女詩人姚蘊素(范當世的夫人)擔任校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開學。十一月,學校改為“通州公立女子師範學校”,設有師範四年制本科和初、高兩等附屬小學。
民國成立后,1912年5月,改通州為南通縣,11月,縣議會決定將學校改歸縣立,除原有經常費外,其他開支有南通縣公署在教育經費中劃撥,遂改稱“南通縣立女子師範學校”。1913年8月,張謇出資在校內附設女工傳習所,聘請近代刺繡大師沈壽任主任,培養出一批刺繡人才,發揚了中國刺繡藝術。1914年10月,張楊夫人捐資在校內建成附屬幼稚園。 1920年5月,因附屬小學辦學規模擴大,張謇、張詧出資在南通城南段家壩購地建築校舍,1921年2月師範部遷入,珠媚園校舍歸附屬小學使用。1923年8月,遵“壬戌學制”,師範部改設高中師範科和初中。1924年7月,經南通縣教育局同意,將北土山小學劃為附屬小學分校,供師範畢業生從事鄉村教育實習。1926年4月,為紀念創校二十周年,學校畢業校友捐資在段家壩校址旁創辦紀念小學一所,贈送母校。學校仿美國鄉村小學樣式,重點研究小學單級教學,以使參與實習的師範生畢業后能適應鄉村教學需要。
1938年日寇佔領南通城后,學校堅持敵後辦學,輾轉大江南北,先後遷金沙、上海、如東豐利和四安縣辦學。 1943年5月,因日寇清鄉大掃蕩,學校疏散停辦。同時,1942年5月以後,日偽佔領下的南通在珠媚園校址續辦南通縣立女子師範學校,以解決失學在家的學生就學問題。抗戰勝利后,由南通縣政府接收,恢復南通女子師範學校辦學。
1949年南通解放后,學校改稱“蘇北南通女子師範學校”,1953年改稱“江蘇省南通女子師範學校”。1952年9月,為適應小學、幼兒園師資需要,增設師範速成班和幼兒師範科,同時初中部與南通崇英中學合併組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即南通市第一中學)。1958年5月,與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合併,原附屬小學,改為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三、海門師範學校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海門直隸廳同知(縣長)梁孝熊在縣治茅鎮東首的文廟(即孔廟)內廳舉辦“縣立師範傳習所”,學制8個月~1年。同年,海門鄉紳顧中一在縣署東文昌宮創辦“民立師範學校”,聘請地方新知人士沈書生擔任校長。
1912年民國成立后,地方知名人士、國會議員茅祖權等在孔廟續辦“師範講習所”,次年,收歸縣立,改為“海門縣甲乙種師範講習所”,學制1~2年。1917年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單級師範學校”,培養適應鄉村教育的複式教學師資,一年後學校停辦,1920年又復辦。至1922年,學校改為“海門縣立師範學校”,學制三年,1930年再改為“海門縣鄉村師範學校”。1934年起再度停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從“縣立師範傳習所”到“鄉村師範”,學校多次停辦,實際辦學時間不足28年,但仍然為祟明、海門、啟東等地培養了600多名師資。
1949年海門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舊學校,廢除舊教育制度。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文教事業形勢,1951年8月,海門縣人民政府決定,並由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報請蘇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創辦新的師範學校,取名為“蘇北海門初級師範學校”,承擔啟、海、通、如、祟(祟明)5縣小學師資的培養任務。初師階段,學校為5縣培養了1100多名師資。1956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將學校由初級師範學校升格為中等師範學校,8月,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師範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1960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單位。1962年,國家經濟面臨困難,學校奉命停辦。
1972年,南通地區革命委員會為解決南通地方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決定報請省革命委員會教育局批准復辦海門師範學校,學校隸屬南通地區。1979年5月,學校正式定名為“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為省屬全日制中等師範學校。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除普師專業外,1976年9月起,學校增辦音樂、體育、美術3個專業。1996年9月起,學校試辦五年制大專班,1999年起,全面啟動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2000年,學校創辦了以海門師範早期領導人、第一個中共海門支部創立者張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屬中學——南通市冠今中學。2003年,學校設立非師範五年制高職專業,9月,首批招收辦公自動化、商務英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包容會通
為整合資源,提升辦學層次,2005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由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和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南通高等師範學校,同時增掛江蘇教育學院南通分院的牌子。
開拓振興
2014年1月12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南通高等師範學校升格為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15年2月3日,經南通市人民政府同意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如皋高等師範學校合併辦學。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學前教育系、人文系、數理系、外語系、音樂系、美術系、體育系、信息技術系等8個系共13個教學部門,開設31個專科層次專業。
院系名稱三年制專科(高中起點)專業名稱五年一貫制(初中起點)專業
學前教育系學前教育學前教育
人文系語文教育、文秘-
數理系數學教育、財務管理、統計與會計核算小學教育(理科方向)、財務管理
外語系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
音樂系音樂教育、音樂表演音樂教育
美術系美術教育(3+2)、美術教育、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美術教育、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體育系體育教育(3+2)、體育教育、體育運營與管理體育教育
信息技術系計算機應用技術、電信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
參考資料

學科體系

截至2016年6月,學校擁有省品牌專業1個、校特色專業1個、校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江蘇省高師學科建設基地3個。
● 省品牌專業
語文教育
● 校特色專業
美術教育
● 校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
小學教育(理科方向)、財務管理
● 國家級精品課程
小學課程設計與評價
● 國家級精品課程推薦資格課
彈唱
● 省高師學科建設基地
語文、歷史、教育學

師資隊伍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
學校擁有教職員工586人
專任教師473人
全國優秀教師2人
蘇省中青年專家稱2人
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
南通市新世紀科技拔尖人才2人
南通市高校教學名師2人
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
南通市新世紀科技拔尖人才培養對象10人
全國優秀教師石高峰、顧娟
江蘇省中青年專家施建平、周建忠
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吳劍峰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吳劍峰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朱月萍
江蘇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吳劍峰
南通市新世紀科技拔尖人才陳藝鳴、陳建
南通市教學名師朱月萍、吳劍峰
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曹軍、陳建
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梁燕

獲得榮譽


截至2015年6月,學校學校先後獲評“江蘇省文明單位”、“南通市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創文明校風、樹師表形象”先進集體”、“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級園林式單位”、“全國優秀地方培訓中心”、“培訓示範基地”、“省級培訓先進單位”、“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擁有2個省級科研機構、1個市級科研機構、3個校級科研機構,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人。
● 省級科研機構
江蘇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江蘇省名師發展研究中心
● 市級科研機構
南通教育文化研究所
● 校級科研機構
張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學前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教育研究中心
● 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曹軍、陳建

學術交流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於2014年起與南通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通過“3+2”及“5+2”模式合作培養本科層次小學、幼兒園教師。另外,學校作為國家、省、市三級教師培訓基地及南通市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掛靠單位,常年承擔各級各類教師培訓約12000人次。

科研成就

據2013年12月的學校官網資料顯示,學校“八五”以來,先後承擔過3項國家級課題、21項省級課題、59項市級課題。如“八五”期間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中等師範教育改革與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國家教委立項課題《五年制師範教學方案研究》,“九五”期間的國家教委立項課題《中師教育學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人格化師範教育研究》,“十五”期間的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培養未來教師研究性教育實踐素質的探索》和《田園式鄉村小學建設的個案研究》、教育部重點課題的子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的途徑與形式》、省教育廳的立項課題《小學校長培訓與校本教師培訓的整合研究》,“十一五”期間的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開放式教師教育基地建構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五年制師範品德教育創新研究》,“十二五”期間的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基於教師專業標準的教學行為診斷研究》等。“十一五”以來,發表教科研論文近千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0餘部,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00餘人次。2005年以來,學校教師承擔各級各類教改課題119項,市級以上公開發表論文、作品1000餘篇;2010年以來,教師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15篇,科研課題119項,各類學術著作、教材100餘部。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圖書館總面積5484.9平方米,藏書37.56萬冊,音像資料6117件,可供遠程訪問的各類文獻資料資料庫25個。生均圖書93.76冊,2013年生均年進書4.73冊。
● 學術期刊
《教育研究與評論》是國家新聞廣電總局認定的首批學術期刊,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管,江蘇教育出版社與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作出刊。期刊為雙月刊,發表以本土和當代教師教育(含教師培訓)的基本原理、德育改革、課程建設、教學促進、學校管理、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等為主要研究領域、兼顧古今中外教師教育研究的學術論文、實證報告(包括田野工作報告)、經驗總結、評論文章等。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 校訓
艱苦自立忠實不欺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1903年4月27日),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學校正式開學。張謇在校內揭示《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他把其中“堅苦自立、忠實不欺”八字作為校訓,要求師範生學會為“經師”、為“人師”。勉勵學生刻苦學習,拯救國家。
● 校歌
通州師範學校校歌
《通州師範學校校歌》(1903年)
F調4/4
張謇詞沈心工曲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遙。
風雲開張師範校,興我國民此其兆,
民智兮國牢,民智兮國牢,民智兮國牢,
校有譽兮千齡始朝。
● 三業精神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精神表述語
智民興國、立己達人的崇業精神。
沉毅勇為、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
中西貫通、知行並進的敬業精神。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劉鋒
黨委副書記、校長朱月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潘健
黨委委員、副校長孫國春、都樾
副校長王志剛、杭斌